APP下载

供给需求视角下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0-05-03杜正沛张莉

青年时代 2020年4期
关键词:社区教育高职院校策略

杜正沛 张莉

摘 要: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发展既是加快自身发展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深化履行社会服务职能的内在要求,也是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力量,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需要。目前,各地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开展社区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政策支持的覆盖面和执行力度不够、高职院校热情不高等问题。从供给需求的视角下,探讨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策略,可以进一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意识和水平。

关键词:供给需求;高职院校;社区教育;策略

一、引言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对社区不同年龄段的居民成员开展不以获取社区利益为目标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社区教育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广泛的社会职能,作为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教育类型,社区教育代表着更为先进的教育理念,成为推动终身学习、促进教育公平以及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职业院校要开放教育资源,参与社区教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动高职院校社区化办学,建立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机制”;2016年6月教育部等九部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6]4号),指出“培育多元主体,引导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教育”。这表明,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学习型社区建设需要发挥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社区教育与终生教育的中间链条,能够有效衔接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更好地协调发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的学习需求,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1]。

当前,在政策的指导下,在社区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少地区的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功能,为社区培养技能、就业、转岗、生活等职业能力的人才,努力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通过积极面向社区开放和共享学校的教学设施设备、图书馆等各种学习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在社区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各种培训[2]。这些措施无疑丰富了社区教育内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当地社区教育的质量,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当然,需要注意到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社区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期待。当前,为了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与效益,促进学习型社会构建与全民终身学习愿景的实现,需要参与社区教育的主体更多地以资源配置为核心,以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整合自身教育资源,改善社区教育资源供给的结构,提高社区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最终实现社区教育的供需平衡。

二、高职学校参与社区教育面临的实践困境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引领下,许多高职院校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思考参与社区教育的途径,投身到社区教育教育的建设中,部分地区的高职院校不仅有所行动,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多种原因,在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解决,尤其是面对社区居民多维度的学习需求,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时面临的诸多困境。

(一)缺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保障

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是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为其有序运行和良性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空间,也是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的重要保障。近几年,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社区教育工作的政策,但统筹性不强,更没有指定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发展的制度以及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两者的有效互动[3]。就目前情况而言,各级党委政府、教育局、社区教育学院同高等职业院校之间既无清晰的职责分工,也无有效沟通,加之高职院校的管理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有所不同,使领导机构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这一过程指导乏力,缺乏统筹社区教育实体与社区教育机构的管理组织,使双方的工作缺乏统一协调。

此外,高职院校自身参与社区教育的考核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亦不健全,一般高职院校未能将服务社区、开展社区教育纳入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也缺乏将社区教育课时纳入教职工作的教学任务和评价制度,更没有设置专项经费的制度保障。这也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许多高职院校仅将参与社区教育的工作交由本校继续教育学院来完成,“积极参与社区教育”仍无法成为全校的整体工作。

(二)需求不明:高校与社区缺乏互相了解

一方面,高职院校普遍拥有丰富的教学设施、强力的教师团队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正是发展社区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所必须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社区乃至街道也正是高职院校师生获取生活经验、开展志愿活动、培养实践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合作对象。但现实中,双方对彼此的需求,尤其是高职院校对社区的需求缺乏一定了解。这直接导致了双方的资源整合不足,无法实现资源共通共享。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如下三点:一是高职院校隶属教育系统,多为部属、省属或市属,与社区联系较弱,缺少与社区的互动交流;二是高职院校与社区之间长久以来缺乏合作互动的平台,导致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无法与高职院校所能提供的服务相对应;三是相关教育单位、部门的缺位,对社区内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缺乏宏观规划和合理配置,忽视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对社区的开放和应尽的服务。

这种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虽也属于社区重要组成部分,却无法有效深入社区,倾听社区的呼声,了解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继而无法根据需求提供合适的教育资源。

(三)供給不足:教育资源无法有效利用

高职院校经过多年的办学积累,在师资力量、硬件设备、课程建设和科研等教学资源上都较为丰富,具有社区不可比拟的优势。然而,受限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缺失,受困于对社区居民需求了解不足,当前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参与社区教育时出现了供给不足的尴尬境地。

1.师资力量上

高职院校虽然普遍拥有一支以应用技能为特长的优质师资队伍,然而受困于对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不够了解,许多高职院校无法整合师资,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此外,社区教育的本质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面向社区全体居民所开展的教育活动[4]。而高职院校长期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序列,在教学对象上与社区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深入社区,开展针对社区居民的教育活动时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讲授方式都不能为社区居民所接受。

2.硬件设备和办学资源上

由于目前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健全,导致教育主管机构与社区、高职院校不能形成有效沟通,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开放自身硬件设备的积极性不高;高等院校对开放自身硬件设备上面临维护管理问题、安全问题、与自身教学工作冲突等问题,也导致其在面对社区开放资源时顾虑重重。

3.课程建设和科研上

我国社区教育起步较晚,理论研究相对不多,又面临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职业等特质服务对象。现实情况是社区教育课程数量少、课程内容不够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亟待推进。而社区教育的目标和对象决定了社区教育课程的目标在其取向和侧重点上与学校课程的目标不同,它的学习内容比学校课程的内容更具广泛性,其课程的展开方式更具多样性[5]。高职院校要参与到社区教育中,必须通过加强理论研究,进一步了解社区教育的特质,进而借鉴学校课程建设经验,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

三、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策略

(一)形成合力,加强高职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合作

当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推进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国务院关于老年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和教育部等九部门《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颁发为契机,各级政府推动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网络体系构建是将社区教育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建设,以促使社区教育有效实施,保障社区教育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展。目前,全国各地方逐步形成了以省级社区教育指导中心为指导,地级市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为龙头、街镇社区学校为骨干、居村学习点为基础的五级教育运行网络和业务指导体系。网络建设的完备使得区域内社区教育教学的开展与管理、社区教育项目建设、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社区教育工作研究成为可能,也積累了重要的工作经验。为确保社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使高职院校的办学资源与社区的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互补关系,形成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联动发展机制,可由政府部门牵头,高职院校同社区教育系统紧密合作,形成合力,组成“联盟”,实现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有效供给。社区教育系统能够通过社区教育网络系统深入社区、街道,通过日常工作有效收集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成为居民学习诉求的有效倾听者,及时掌握需求动态,这是提高社区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前提[6]。高职院校则可根据社区教育系统提供的需求有效整合自身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课程建设,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社区教育系统、高职院校实现良性互动,倾听居民心声,共同服务社区,面向居民输送丰富教学资源,并且积极适应社区居民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调动社区居民的学习积极性。在社区教育系统的协助下,高职院校既可以厘清自身的教育资源,也可以进一步优化资源。例如,在师资上,社区教育系统可以形成师资库,将高职院校的师资纳入其中,在市级层面上实现师资跨区域流动。社区教育系统可通过教学交流、系统培训,使高职院校师资力量在面对社区居民时能有效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社区;还可通过开展优秀教师的评选,激励高职学院的师资资源参与到社区教活动中;从硬件上,社区教育系统可以协助高职院校,积极开放自身硬件设备,并协助高职院校做好硬件设备的维护管理问题、安全问题,将高职院校的优质硬件设备更好地运用起来。

这些策略既是不断促高职院校实现教育资源有效供给社区的重要策略,也是社区教育实现从任务驱动到需求推动、从教育本位到社区本位、从单向行动到双向互动的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

社区教育管理是对社区内教育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的组织协调,使之有效运转,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协调活动过程[7]。而社区教育管理体制是有关机构的领导、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的指导。为更好地推动高职院校、社区教育系统的联动,地方政府可按照《教育部关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制定激励高职院校从事社区教育的激励政策,以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管理,负责规划制定、统筹决策、政策引领、资金支持、评估督导等工作。同时,地方政府可积极发挥自身的行政作用,打破高校与社区之间的壁垒,以行政力量来促进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教育机构、相关单位组织以及居民个人要权责明确,规范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合力推进社区教育有序、健康的发展。此外,应健全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政府可积极建立健全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法律法规,明确高等院校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以及应承担的责任,为高职院校、社区教育系统与社区的互动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建立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激励机制,将其参与社区教育、提供社会服务纳入评价指标中,对高职院校师生参与社区教育的工作进行衡量、鉴定与评估,激发高职院校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他们投身到社区教育工作当中,最终实现的是建立一个由政府引导、社区教育系统倾力协助、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共同服务社区居民的运行机制,同时,也应是一个以需求为导向的社区教育办学机制。

(三)提升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1.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规划

高职院校应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学院事业发展的规划和年度计划,通过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服务终身学习,将高职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进行考核时,应将其参与社区教育、提供社会服务纳入绩效评价指标中,进一步激励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

2.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师生参与社区教育

参与社区教育,人事核心因素,也是最重要的资源。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其核心动力在教师,特色在学生。高职院校应根据教师参与社区教育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中,并将其作为教师在职称评定、优秀评选、科研立项等方面的优先考核目标,激励教师参与到社区教育工作中去;对于学生,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同社区教育系统、街道和社区的联系,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创建大学生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完成社会实践开拓渠道,而社区也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这既扩充了社区教育志愿者服务队伍,也实现了高职院校、社区教育系统、社区三方共赢。

3.开发课程体系,服务社区教育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可依托高职教育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优势,从培训资源内容、师资、教学活动、整体规划等多方面开展研究,形成一批涵盖就业技能、生活技能、生活情趣、养生保健等多方面的特色的课程体系。高职院校还可以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开发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昭文.关于中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与政策报告[J].中国成人教育,2012(4):5-10.

[2]罗源论.高职院校在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J].企业导报,2016(4):179-180.

[3]翟建华.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9(2):111-113.

[4]陈乃林.对社区教育的再认识[J].成才与就业,2013(3):30-31.

[5]李惟民.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研究与指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6]沈光辉,蔡亮光.社区教育:从任务驱动到需求推动的转变——福州市居民社区教育认知度和学习需求调查研究分析报告[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22-27.

[7]桑宁霞.社区教育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社区教育高职院校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