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统一战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2020-04-29戴开成

克拉玛依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美丽中国统一战线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 文章认为在新时代,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美丽的社会主义生态强国、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离不开统一战线力量的充分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汇集政治力量、凝聚人心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法宝,更是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中国特色生态法律法规制度和加强国际绿色合作的重要法宝。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统一战线;美丽中国;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D613;X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0.01.01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戴开成.新时代统一战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克拉玛依学刊,2020(1)3-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科学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其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解决困扰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生态治理突出问题、加大全国各领域生态文明保护力度、完善薄弱的生态监管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新时代统一战线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体现了文明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自西方资本主义实现工业化以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而产生了异化,20世纪70-9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三次石油危机和多起环境公害事件,引发了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从此,西方绿色左翼政党和组织开始了绿色运动,认为有必要对生产经营企业进行调节和约束,以实现人类共同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目标。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人类以何种方式和姿态面对自然,這是人类需要共同回答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曾经出现过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大连海湾陆源污染、官厅水库水体污染、沈阳大气污染以及滥用化学添加剂导致的食品污染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民众生活有了大幅提高,但是由于我们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和生态环境的矛盾,部分地区资源承载力已达到极限。因此,是否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成为考验中国政府和人民智慧的难题。

新时代统一战线助力“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2015年5月18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正式颁布,其中规定“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1]。统一战线在新时代条件下能够汇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政治力量,凝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人心,发挥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制度职能。为了实现生态强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在新时代条件下,从人心和力量上深刻认识统一战线对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需要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需要我们继续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统一战线工作。

二、新时代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一)汇集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政治力量

新时代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包容性、多样性和社会性。在统一战线内部,包括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同胞以及其他方面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海外侨胞等各方面的人士,都可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上通过其代表的各个阶级、阶层和领域的群众,围绕中国当下的水体污染、空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环境问题与中国共产党展开民主协商,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生态议案,贡献生态文明建设智慧。

(二)凝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向背、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是最大的政治,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2]在新时代,指引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强国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指导地位不动摇、在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想、新战略、新理念。在统一战线内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必须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和研究,凝聚政治共识、增强政治协商能力和水平、巩固政治基础,切实承担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事业的建设责任。

(三)发挥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制度优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统一战线的外在制度体现,多党合作的运行机制主要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三种途径实现。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进行政治协商的各项制度规定和运作程序,在协商过程中,各党派就生态文明建设大政方针、政策展开充分讨论,确保决策的科学和民主;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一项基本职能,使民主党派在为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建言献策,在代表不同渠道反映社情民意、履行职能过程中更加规范有序,使参政党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又一项基本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主监督过程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监督。就生态文明监督内容而言,各民主党派可以监督《环境保护法》《海洋保护法》《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党和政府重要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党员干部是否依法履行生态责任的落实情况。

总之,中国统一战线、中国的社会制度是成熟稳定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首先,可以协调最广泛的社会利益群体,动员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杰出人士,凝聚社会力量,促进政治团结和社会稳定;其次,各民主党派代表不同阶层利益可以获得社会认同,在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方面有着最广泛的政治共识;最后,中国的统一战线、社会制度在处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政治效能。

三、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同心力量, 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加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研究、解读、阐释和宣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系统方法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用最严格的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态治理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取向观以及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全球生态治理观7个部分。

1.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上看,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在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和浙江等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能够在认真、系统地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生态环境保护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典范和地方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榜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国家治理现代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推动绿色发展、开展国际绿色合作。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把握自然规律、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基础上形成的重要思想。这一命题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理念、又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基础,包括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生命共同体理论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生态政治观、绿色发展观、生态权益观,是21世纪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体现。

3.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立足唯物辩证法、现代系统论以及传统辩证观基础上对生态系统的科学认知和形象表达。唯物辩证法认为:“我们所接触到的整个自然界构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理解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这些物体处于某种联系之中,这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而它们的相互作用就是运动……只要认识到宇宙是一个体系,是各种物体相联系的总体,就不能不得出这个结论。”[3]所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要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地开展保护工作。

4.环境和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深入群众的产物,是与国外生态文明治理经验对比而得出的科学产物。绿水青山能否转化为金山银山关键在人、在思路,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建立生态文明示范基地。

5.加大宣传力度。在统一战线内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单位根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总要求、总战略,充分利用电視、广播、网站、微信和微博等融媒体平台,进一步提高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宣传深度和广度,及时总结提炼生态文明思想的特色、亮点和成功做法,有效推广开来,形成规模,掀起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学习高潮,打造统一战线“同心·护生态”的特色品牌。

(二)抓紧落实和修订生态保护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生态制度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督,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及其相关部委已经通过了60余部有关生态治理的法律法规。新时代条件下,统一战线的任务主要是一方面加大对生态治理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的落实情况进行最严格的监督和调研,督查重点放在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的《环境保护法》《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海洋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党和政府重要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积极履行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职责和使命;另一方面,还要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执行状况进行核查。

1.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否健全。重点落实自然资源产权的登记情况真实与否、自然资源产权是否权责清晰、自然资源管理是否按照所有者和监管者的要求进行分级管理。确保党和国家对中国境域内的山川、土地、河流、草原、滩涂等资源精准掌握,按照产权制度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依法追究破坏环境的责任人之责任。

2.现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否合理。空间规划指的是在一定空间领域内展开建设的蓝图、指南。重点落实国家省、市、县三级规划蓝图是否依照现代城市的发展标准来规划、设计,有无违背城市建设规律的情况。国土开发规划尽可能吸收社会群体和专家参与,既保证规划设计的人民性、又保证国土开发的合理性。

3.城乡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情况的落实。一方面,重点落实各级政府对于农村土地规划红线,确保现有可用耕地数量不再减少,同时加紧对水流、森林、滩涂、山川、矿场、海洋等资源的统计管理,逐步规范资源使用途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严格贯彻城市与乡村垃圾分类处理办法,培育民众垃圾分类处理意识,提高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的降解处理率和可回收垃圾的循环使用率。

4.市场环境治理体系培育和建构情况。重点落实各级政府是否鼓励非国家力量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这场新的伟大斗争当中,降低和消除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准入门槛,形成“国家—社会—群众”多元化生态治理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生态考评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环境监察制度三大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格局。统一战线应该对这些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最严格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对于地方执行不到位、不合理或者制度设计有漏洞的情况,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进行批评指正。

(三)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国际绿色发展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理念,在全球气候治理、全球荒漠化治理、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上,给出了全球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传递绿色发展新理念,倡导国际生态新秩序。统一战线的任务应该是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包括企业、学校、社团、科研院所等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生态文明建设,让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实践造福沿线各国人民。统一战线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国际绿色发展合作。

首先,加强国内外生态环境智库合作,开展绿色学术研究,寻求制定出适用于“一带一路”的基础准则和标准。倡导国内外党政机关、研究机构、高校和民间机构中的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及企业界代表展开绿色发展合作。为了提升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生态文明软实力,专家智库有责任尽快制定出如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新模式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评估准则,为实现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其次,追求绿色经济发展目标,建立国际绿色金融体系。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是发达国家为了规避工业革命以后的金融风险而采取的规避性措施。中国金融机构要严格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G20绿色金融综合报告》等指导性文件,把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相关产品作为促进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动力,应当积极主动谋求国际金融合作,把绿色金融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愿景、信贷文化、政策制度、管理流程、产品服务当中。建立绿色金融统一战线体系有利于中小企业向生态环保、资源循环利用、能源开发等领域成功转型。

最后,鼓励中小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进行绿色合作。现如今,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业、生态环境治理、环境风险防控、资源保护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和金融机构要严格落实《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关于开展支持中小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的要求,保证政策和金融方面的优惠倾斜,给予中小企业投资便利,解除中小企业在投资成本、关税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号召中小企业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国际绿色发展机遇,壮大自身。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内与国外两个统一战线合作大局正在形成。统一战线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国内汇集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力量、凝聚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人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优势;在国外推进国际绿色发展学术智库交流,共建绿色金融体系、加强“一带一路”建设企业绿色发展合作,进一步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强国的目标,迎接美丽中国建设新高潮,为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统战部编.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7:55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556.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          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4.

猜你喜欢

美丽中国统一战线生态文明建设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统战理论及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的新发展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高校知联会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