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阶段性护理管理的效果评价

2020-04-2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98期
关键词:阶段性发育家属

李 净

(徐州市民政精神病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6)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大,各种身心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在诸多精神类疾病中,精神发育迟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由于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发育过程中的大脑受到严重损伤,精神发育受到阻碍,进而演变为精神发育迟滞。以下就阶段性护理管理措施在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

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从我院住院的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中,抽取68例入组研究,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34)和实验组(n=34)。常规组:年龄18-45岁,平均(36.54±2.03)岁,20例男性,14例女性。病程2个月-15年,平均(4.01±0.56)年。实验组:年龄18-45岁,平均(36.64±2.10)岁,21例男性,13例女性。病程2个月-15年,平均(4.21±0.62)年。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符合精神发育迟滞诊断标准[2];②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行为和智力障碍表现;③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机体严重器质性病变;②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③临床资料不全以及诊断不明确者。组基本资料符合本次研究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院方伦理委员会同意本次研究开展。

1.2 方法

常规组:进行常规性护理。包括病情监测、生活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干预措施。实验组:实施阶段性护理。(1)建立阶段性护理管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担任阶段性护理管理小组组员,包括1名责任医师,1名护理组长,1名责任护士以及5名专业护士。对阶段性护理管理的流程、工作要点、护理结果评估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讲解,保证其掌握各项操作要点提高护理质量。(2)制定护理管理表。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具体病情以及性格特征等,对患者实际病情进行系统的评估。进而制定针对性的阶段性护理管理表格,内容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出院护理、功能锻炼、护理目标以及护理效果评价等。(3)具体护理内容。按照患者入院接受治疗到出院康复期的时间为轴线,分为入院前期、住院期、康复期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根据阶段性护理管理的具体要求,责任护士制定护理操作流程,将制定的护理计划简单告知患者和家属。责任护士要对护理计划的实施进行全程的指导和监督,对护理效果进行记录和评价,不断优化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①入院时:患者入院后,责任医师开具相应的检查,护理组长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的掌握。根据患者临床资料、检查结果、性格特征、症状表现等对其病情展开详细的评估。护理组长负责将评估结果转交给责任护士和其他护士,阶段性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4小时内制定出具体的护理管理计划。将计划交由小组负责人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进行签名,方可对计划进行实施执行。护士要对家属和患者展开系统的健康教育,就精神发育迟滞临床表现治疗方法、预后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应对措施等进行系统的讲解,进而提高家属的认知程度。阶段性护理管理计划实施初期责任护士要加强观察患者症状、饮食、行为、用药以及睡眠等情况。针对患者病情评估目前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结合护理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不断对用药和护理方案做出合理调整。护理过程中如果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医师和责任护士要进行共同商讨,提出具体解决策略,以不断优化下一步的护理管理方案。②住院期:患者住院期间,护士要连续观察和监督患者的服药、睡眠、饮食以及生活卫生等情况。如果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通报责任医师,然后和医师一同对患者的病情展开分析讨论。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具体护理效果,要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保证患者进行按时服药和饮食。确保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如果伴有严重失眠,则遵医嘱应用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定期组织开展娱乐活动,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组织病友之间展开打扑克、看电视、唱歌等活动,以不断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功能。③康复期:在了解患者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的基础上,专业护士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变化进行掌握,善于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同时要结合临床护理经验,给予患者和家属有效的建议。交给家属正确的护理方法和要点,指导家属对患者的行走、洗脸、刷牙等日常活动进行监督和协助,鼓励患者参与到更多的人际交往和娱乐活动中去,以转移其精神症状,帮助患者树立起面对社会生活的信心。出院时,指导患者回家后要展开积极的康复训练,遵医嘱按时用药,定期入院进行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如果患者和家属有意愿,要将患者送往康复中心展开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生活能力提高等方面的技能学习。

1.3 评价指标

①干预前后BPRS、SDSS评分: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患者康复疗效进行评定,总分126分,分数越低,表明康复效果越好。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对其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共包含十个项目,每个项目2分,分数越低,证明社会功能越好[3]。②家属满意度:应用自制问卷调查分析,包括护理技能、护理积极性、护理效果等内容,满分100分,80-100分非常满意,60-80分基本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③患者依从性:可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为完全依从;选择性配合治疗和护理,为一般依从;完全不配合,为不依从。依从性=完全依从率+一般依从率。

1.4 数据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2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BPRS、SDSS评分

干预前,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PRS、SDSS评分的比较分析(,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BPRS、SDSS评分的比较分析(,分)

组别 n BPRS评分 SDS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常规组 34 98.25±1.70 64.31±0.25 14.52±2.14 12.61±1.74实验组 34 98.46±1.12 32.45±0.52 14.47±2.13 7.14±0.99 t 0.835 11.578 1.031 11.335 P>0.05 <0.05 >0.05 <0.05

2.2 家属满意度

实验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家属满意度的比较分析(n,%)

2.3 依从性

常规组:73.53%(25/34),实验组:97.06%(33/34)。实验组依从性高于常规组(x2=10.159,P<0.05)。

3 讨 论

智力发育落后是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严重不良影响。药物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但无法在根本上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必须配合高效的护理措施,以逐渐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4]。给予科学治疗期间,必须配合优质的护理措施。阶段性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可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积极发挥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丰富的护理内容,可大大缩短护理时间。本次研究发现,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整体护理效果较好,家属满意度较高,患者依从性较高(P<0.05)。于入院时、住院时以及康复期等三个不同的阶段,分别展开针对性的护理管理,可针对患者病情和具体护理效果,不断优化护理方案,护理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可不断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对其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使患者整体康复进程得以提高[5]。

综上所述,阶段性护理模式可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阶段性发育家属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