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2020-04-29

物流技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实操实务证书

胡 芳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1 “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与意义

1.1 “1+X”证书制度的背景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但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随后一些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始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中“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2]。教育部明确指出“1+X”证书的范围:覆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

1.2 “1+X”证书推行的意义

目前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状是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只是单纯培养物流基层操作人员。在“1+X”证书制度的框架下,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得到极大提升,全面发展学生“一专多能”,可以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从现实情况来看,实行“1+X”证书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数字经济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物流企业对复合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目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单一,随着“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与普及,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2)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有其明显的教育特点,目前我国职业院校的办学标准和模式基本还是参照普通教育模式,虽然国家一直在推行职业教育改革,强调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但各院校教育质量还是参差不齐。“1+X”证书制度,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鼓励社会力量有效参与,为职业教育的改革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将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

(3)有利于拓宽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才的需求与素质要求也不断更新和提升,职业院校也应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职业发展的要求,“1+X”证书制度通过“书证融通”与“学分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的互认和衔接。这有利于保证技术技能人才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拓宽了人才成长的通道,有利于提升经济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图1 物理管理专业现有课程设置图

2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变革

2.1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物流管理概论、物流设施设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有:采购管理实务、仓储管理实务、配送与运输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供应链管理;专业拓展课程包括:集装箱运输管理、冷链物流管理。具体课程开设情况如图1所示:

从目前的专业课程体系来看,基本能满足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学习的要求,但在“1+X”证书制度的推行下,该课程体系还应结合物流行业和就业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与更新。

2.2 “1+X”考核主要知识模块

(1)物流管理“1+X”考证内容分析。目前物流管理“1+X”技能等级考试分三个模块进行,包括:基础理论部分、线上实操部分、实操考核部分。其中,理论考核知识点分布广泛,需要平时课程学习积累及考前集中进行考证培训;线上实操部分考核知识点主要包括:客户需求调研、客户异常处理、物流安全作业管理、物动量分析、运输线路规划、运费计算、配送路线优化、货物运输配载、物流成本管理等;实操考核要求学生按物动量的ABC分类的原理对货物分层管理,按正确的理货、搬运和上架流程进行操作,完成货物入库作业,并根据给定的素材选择正确拣选方案,按正确的货物下架等流程进行操作,完成拣选出库任务。

(2)考核内容与对应课程内容关联度分析。从“1+X”考试知识点分布情况来看,尤其是线上实操部分考核主要涉及的课程包括有:客户关系管理、物流设施设备管理、仓储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配送管理实务、物流成本管理。

根据现有课程体系来看,关于物动量分析这个知识点会在已开设课程《仓储管理实务》关于物流库存管理ABC 分类方法里面介绍;运输线路规划及运费计算这两类知识点会在已开设课程《运输管理实务》里面具体介绍线路规划方法及不同运输工具的运费计算标准与要求;配送路线优化与货物运输配载这两类知识点会开已开设课程《配送管理实务》里面关于节约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及货物配载要求与方法里面详细介绍;物流安全作业管理可以安排在已开设课程《物流设施设备》里面关于叉车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要求里面重点介绍。

2.3 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变革

从目前“1+X”证书考核内容以及我们现有课程开设情况来看,主要有三大知识模块的空缺,首先是关于客户需求调研及客户异常处理,建议重新开设《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程,以解决同学们这一部分的知识空缺;其次是关于物流成本管理这部分知识,建议在《物流管理概论》这门课程中增加关于物流成本管理这部分知识的介绍,结合考试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关于实操部分也是原课程体系所缺乏的,以往物流技能竞赛虽然有学生实操训练,但普及面不广,仅限于部分参赛同学能熟练掌握,但“1+X”证书考试是具有普及性的,要求全员参与,因此物流管理专业在《仓储管理实务》这门课程中建议增加实操内容。

在物流管理专业原有课程基础上,结合物流管理“1+X”证书考核要求,调整并增加对应内容,同时建议在相关课程学习完成后,新开设一门《物流“1+X”考证课程》,将所有关联知识系统化,考证课程里面应包括理论培训部分和实操模块的训练。调整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物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设置图

改革后的专业课程体系相比原课程体系,主要变化在于增开两门专业课程:《客户关系管理》和《物流“1+X”考证课程》,同时《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内容也要求有所调整,需要增加一个关于物流成本管理的项目。

3 物流管理“1+X”考证课程设计

3.1 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物流“1+X”考证课程》将作为三年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

(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注重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针对不同岗位要求组织对应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课程旨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为主线、以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形成完整的岗位能力培养方案。

(3)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旨在培养掌握物流基本业务操作的实践型人才,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起到支撑作用。通过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调研企业实际的工作课程,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任务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养,以“实用”为主旨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首先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基本道德素养与管理技能;其次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包括库存业务、运输业务及配送业务的必备技能与物流成本控制能力;再次培养学生的业务拓展能力,能抓住行业动态,提升学生的行业适应能力;最后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3.2 课程目标

(1)课程知识目标:熟悉物流行业现状;掌握基本管理技能及客户关系管理方法;掌握物流的核心业务模块包括库存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熟悉物流成本管理方法与核算;了解物流行业发展趋势等。

(2)职业能力目标:库存核算与管理能力;运输方案决策能力;配送线路规划能力;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能力;物流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能力等。

(3)素质目标:基本的管理素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及价值观;规范的职业礼仪与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等。

3.3 课程内容

关于物流管理“1+X”考证课程的课程设计,主要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职业能力的要求来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目前的考核要求来看,建议教学内容分模块来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模块:模块一:基本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认识、基本管理技能、客户关系管理;模块二:专业素养。包括物流成本管理、库存管理业务、运输管理业务、配送管理业务;模块三:拓展素养。包括物流创新与创业、物流智能化发展;模块四:实操业务。具体的课程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物流管理1+X考证课程内容结构

3.4 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物流专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并且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关注物流行业和典型物流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第二,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要采用讨论式、启发式、任务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及时转换,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目前对于物流管理“1+X”考证课程的教学,建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将考核知识点融入到平时的课程教学。从前面我们对专业课程的剖析和“1+X”考核要求的对比分析来看,考核大部分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里面都会有涉及到,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里面分布的知识点在整个理论考核中占比是非常高的,因此对于《仓储管理实务》、《运输与配送管理实务》这两门课程的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重难点内容突出,尤其是计算部分,要求学生多加练习,掌握基本计算原理和方法。

(2)开设考证课程,集中训练。建议在完成大部分课程学习后,在大二上或大二下学期(具体时间以考证时间为参考)开设一门《物流“1+X”考证课程》,具体内容参照图3,对学生进行考前集中训练,加固对已有知识的掌握,并能有一个完整的课程系统。

(3)实操训练与模拟。实操模块是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短板,一方面由于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受限,另一方面由于课程的实训改革滞缓,因而学生的实操训练时数不够。在物流专业“1+X”证书制度试点的推动下,我们目前的实操的场地与实训设备已经基本达到要求,因而迫切需要课程改革,增加学生实操环节的课时。

4 结论

随着“1+X”证书制度的试点与普及,课证融合将会成为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职业院校和教师应对这一制度的理念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体系,设置对应的课程内容,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顺应职教改革的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实操实务证书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师生安全实操培训的路径探索
WJCI 收录证书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公立医院执行《政府会计制度》实操易错点分析
收录证书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