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园曲径序陌阡耿耿星河欲曙天

2020-04-27冀成武

文史月刊 2020年2期

冀成武

梁耿先生《草木千曲》付梓前夕,嘱我概要梳理一下介休诗词和散曲的历史,这是一个大题目,虽有畏难之念,怕有违重托,但可借此机会重启赏读介休诗词的愉悦之旅,便不揣孤陋,接了下来。介休诗人繁若星河,星光灿烂,远距离观察以见其大,近距离摩挲以感其情,仅目力所及,洋洋乎蔚为大观,这里只能做一些笔记体展示,吉光片羽,以证其有为,以见其踪,以念其人。

宋金发端潞公云章

宋元明时期的介休诗人资料缺乏,宋代之前则几不可考,然不知道不等于没有,留待以后查漏补缺。

介休诗史公论以文彦博发端。文公字宽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晚年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为堂,绘像其中,谓之“洛阳耆英会”,好事者莫不慕之。文潞公诗集今人郝继文、侯小宝君各有点校出版,小宝还有注解,用力勤矣。

接下来有记载的诗人,就是金元时期的马天睐(1172-1232)。马公字云章,一作元章,金卫绍王至宁元年(1213年)进士。马公是介休元代之前除“三贤”之外,有较详细记载的屈指可数之人,有《马编修集》。新发现马编修诗句若干,兹节录如下:

元好问《中州集》卷七0马编修天眯一首

元章多作诗,欲别出卢仝、马异之--外,又多用俳体,作讥刺语。如云“木偶衣冠休吓我,瓦伶口颊欲谩谁。啮骨取肥屠肆狗,哺糟得醉酒家猪”。如此之类,不得不谓之乏中和之气。至其赋丹霞下寺竹云“人天解种不秋草,欲界独为无色花。”雪云“夜来窗外浑疑月,今日墙头不见山。”末云“先生睡起骑驴看,太素一游非世间。”龙门云“白含云窦雪,青补石门天。”则知诗者,亦当以功掩过耳。

山中

青林寂寂鸟关关,画出风烟落照间。

脱却草鞋临水坐,野云分我一边闲。

马公其人,嬉笑怒骂不拘一格,善雕塑,画入神品,博学多技能,敢为人先。

《如兰集》卷一首页

元明继起窥豹一斑

今所能见到的元代介休诗人作品,只存钮克让诗。钮公为官,用法平恕,多善政,龙阳郡人勒石颂之。

清明日游光岩寺

及兹一百五,晴雪尚东皋。

涨乳分细流,梯云架石牢。

碧图沙岭合,红结寺楼高。

幸托幽栖地,宁辞涉险劳。

明代存诗也是不多,只有一二人,任尚智是其一。任公字由恩,官三河知县,以不媚权要致政归,囊箧唯有图书琴剑而已。

贾侯夫妇殉节诗

乔唏鼙鼓镇城头,隐隐寒X-)~.阵愁。

热血千年能化碧,长松五夜独吟秋。

穹悲犹自书遗迹,毅魄还思报敌仇。

携手重泉堪白首,双魂来往飒灵虬。

其二是张煊。张公字葆光,明崇祯戊辰(1628年)进士。张公耿直敢言,康熙年间因弹劾吏部尚书陈名夏受冤致死,后获昭雪。

游净土寺

鹫岭鲁晓在城西,此间真是梵王梯。

偕有且喜参龙树,趁兴应忘过虎溪。

借问龛灯谁入果,试看风絮几沾泥。

年来不到城西寺,今日低回路转迷。

毛守仁先生在《<介休书画略>整理札记》中说道:“由于缺乏文化发展中的均衡布局,区域文化建构往往不成格局,研究者成为实际关注的势利眼,在经济趋向一致化的情况下,也逐繁华、趋热闹,而使显者益显,晦者仍晦,而几乎泯没。”诚哉斯言,从介休元明人物诗词的搜寻整理来看,如何使晦者显,而不致泯没于故纸堆中,任重而道远。

《如兰集》序

康乾盛世诗家辈出

董柴(?-1777),字也愚,号帷园、愚亭。曾任安州知州等职,勤政爱民,功绩卓著。主要著述有《半壁山房诗集》《如兰集》等20余种。与王佑、梁溶、任大廪结社唱酬,号“绵上四山人”。

晋阳道中望张村

西峰一带上烟痕,旭日东升半吐吞。

仿佛右丞图画好,桃花影里是张村。

董公在《如兰集》序言里说“昔陶靖节诗云: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今予所遇素心人有之矣,而数晨夕者几何?”其敦友爱物,诚素心人也。《如兰集》凡二十卷,宦游之余文酒之会,孜孜于诗,师友遍及各地,尤以今浙江嘉善一带为最,收集友人诗作,书爵里及所撰著,而不作月旦之評,评点引用诸人之绪论。书中共收录介休诗人22人,诗184首。本节从中选录了5人(包括董公),另外董公未记录的增加了两人,每人一首,篇幅所限,遗憾梁锡玛、罗贽、宋廷魁、王岩、梁溥、梁澍、梁淳、梁徽、王儒、董振谟、董杜、张充美、张帜、任锐、梁成武的诗作未选录。

《如兰集》目录

王佑,字天孚,号田夫,增广生。有《嗜古山房文钞》《拟古草堂诗钞》。杨文叔日:“田夫诗才甚健,秋谷诗情独秀,可称绵上二雄,田夫尤以古文词鸣。”“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刘大樾为其作叙云:“余读其诗,稽其平生之履迹:入巴蜀,探峨眉,下三峡;走金陵,泛秦淮,涉桃叶之渡;至于燕京,上黄金台,睹宫阙之宏壮。挈箧担囊,重茧而累踱,计其所经行不啻万里,则其胸中之所有称是可知。”

奚奴持小猢狲自外至有感示种儿

何来聪慧小如拳,一笑真看尔辈颠。

忽忆扁舟巫峡夜,惊心滟灏十年前。

梁溶,字文川,号秋谷,国学生,味外诗社召集人,有《剑虹斋诗文集》。

游云峰寺

万壑千峰里,迢迢一径深。

山花生古道,溪水弄清音。

院落空岩覆,栏干绝硐临。

老僧昼寂寂,法鼓夜沉沉。

佛日殊朝暮,禅灯自古今。

居然清净退,适获许询心。

任大廪,字虞庠,号西郊,增广生。有《爱余书屋诗》等,朱浣桐云:“西郊五古,澹远似陶韦。近体出入中晚,亦蕴藉可诵。”

春夜闻笛

众籁已俱寂,谁家玉笛横。

乍惊今夜梦,真起故园情。

窗月窥孤枕,帘风袭短檠。

高楼倘怜客,为辍断肠声。

茹纶常,字文静,号容斋,国学生,有《容斋诗文集》。其时绵上诗坛以四山人为高峰,与四山人比容斋稍后起,而天资高妙,殆不啻驾而上之。

夜来

夜来雪未霁,侵晓满南山。

浊酒自斟酌,空斋谁往还。

春风飞絮急,人意落梅闲。

恐有剡溪棹,呼童一启关。

王佑的父亲王文辉,字郁章,号竹堂,国学生,有《竹堂文集》等传世。尚气义,有国士风,于学无所不通,尤精岐黄术。工于诗而不轻作。梁溶的父亲梁锡珩,字楚白,号深山,议叙郎中,有《非水舟集》等。顾侠君云,“集中放言遣辞各及其变,而尤长于近体,名章俊句时有,似丁卯、玉溪诸公。”孙我山赠诗云,“青琐门前新国土,白登山下旧诗人”,其见重如此。

这一时期重要的人物还有李录予、刘锡五,以学问和事功见著。

李录予,字山公。康熙庚戌(1670年)进士,翰林院编修,历官吏部侍郎,学问宏博,诗、古文皆博雅绝伦。参编《大清一统志》《明史》等。

游介山岩

此去梯云千仞出,到来凿石万层穿。

贫山直放凌云眼,拄杖还携护袖烟。

刘锡五,字受兹,号澄斋,乾隆辛丑(1781年)进士,曾任湖北武昌知府,有《随俟书屋诗集》。

远游(节录)

十四绵山居,离家半舍止。

十七游晋阳,往返六日耳。

兹行千里余,两者无可拟。

怜儿骨素孱,鞍马习劳始。

儿生固苦寒,早岁失所恃。

此去更孤凄,儿自惜身体。

天涯住几时,报书月数纸。

长跪听父言,伏地悲不起。

亲朋竞催趱,门外具行李。

但云勿戚戚,长安如乡里。

我们今天能看到《如兰集》,应该感谢容斋先生,先生得知该书板片“矮屋荒凉,上漏下湿,不庇风雨,半污泥土中,缺佚者已数十页矣。”于是亟倾赀购之,不足则更谋之友人资助。遂捆载归,补刻于都门,是集得以重见天日。星星点灯照亮诗歌的天空,容斋先生亦素心人也。

嘉道以降人文荟萃

嘉道以降,斯文延续,但没有了盛世的气概了,国家多灾多难,诗坛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人说悲愤出诗人,也不尽然。这里介绍五位有代表性的诗人。

白恩佑,湖龙村人,字叔启,号兰岩,道光丁酉(1837年)举人,丁未(1847年)进士,监察御史,湖南学政,有《进修堂奏稿》《进修堂诗集》。

偶与儿子芝论诗成五古一章并呈郭步月表兄(节录)

古之言诗者,咸云遵性情。

然而有规矩,先民当是程。

杜诗与韩句,佶屈而奇横。

要其下笔时,惨淡为经营。

字字有来历,一字下匪轻。

此中更有源,良由读书生。

果然破万卷,自然发精英。

仙台村郎门七君子皆能诗,其中郎营周为集大成者。

郎营周(1845-1916)字洛,又字涧东,号梅雪。董重先生评日:先生诗各体俱臻绝诣,律诗尤细。

天下安知瘠,贪肥托敝裘。

污垢生自致,膏血损何尤。

痒岂关民隐,扪难助国谋。

高谈无景略,祥处尽庸流。

岳鸿举(1846--1921),字远侯,号处园。光绪戊子(1888年)优贡,有《明代杂事诗》《处园吟稿》等传世。

列强环伺说支那,花样翻新宪法多。

罗马共和邦统一,公羊改制学宗何。

出山名士轻珠玉,入画高人爱笠蓑。

惭愧老夫衰甚矣,吾家逸史续金驼。

曹淮(1879-?),字谐如,号桐柏生,少时为郡学优廪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入山西大学堂,后肄業返里任教。民国初任职县公署科员等。有诗集《桐柏生诗抄》,诗歌题材丰富,不拘一格。

书怀

自问如何寄此生,好将经史养天真。

窗明几净堪寻乐,屋小书多不算贫。

每遇落花都可惜,纵然流水也相亲。

杨柳也将春信漏,何愁大地不回春。

董重(1867-1935),字琴如,号蛰庐,自称“诗疯子”。光绪丁酉(1897年)举人,拣选知县。一生辑《介休九略》,著《蛰庐诗录》《蛰庐诗存》等。董重先生收罗介休诗略,前人部分多辑自《如兰集》《剑虹斋诗文集》等,自己同时期人物的作品更是殚精竭虑不遗余力,这也是介休人的特点,传承有自,率性而为,其对介休乡邦文献的贡献巨大,与董柴、茹纶常先生一脉相承。

神情散朗林下之风

或有人问,贵邑有女诗人否?答日:有。钮福全和田庄仪是也。

钮福全,字莲云,因为父母赴难,立志徇情,受贞不字,年二十六卒于家,有《吟秋阁诗钞》。

暮春登楼感怀

病起强登楼,凭栏豁远眸。

残花飘客泪,细雨织春愁。

寂寞栖梁燕,浮沉逐浪鸥。

乡关在何处,日断楚江头。

田庄仪(1692-1727),字凤池,又字礼常,号西河女史。汾阳县(今汾阳市)人,嫁于介休常三立为妻。自幼聪颖,淡雅庄肃,不爱铅华,专心致学,尤喜诗词,有《庄镜集》传世。

恶烟诗二首

国士原吞炭,今人却吐烟。

天良同此烬,哪得报恩贤。

绣口啧珠玉,烟从何处来。

史书秦火后,千古士心灰。

以上是从宋代到清代介休诗坛的大致情况。清代诗人众多,民国人数寥寥,究其原因多矣,国家积贫积弱,诗运亦国运也。按理乔鹏书生于清末应归入清人,乔公在民国初年接受教育,作为民国诗人也说得过去。

民国风骨流韵绵长

乔鹏书(1906-1963),字云尘,偶署云程,洪山村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学,学问大进。后在台湾任“立法委员”。

乔公文辞清丽,其《云尘诗存》1972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其长子乔健是当代著名人类学家,乔健在《云存诗存》后记中说,“先君一生从事政教,而他引以自豪的是他在中国诗词上的成就,但很少发表。于右老在偶然中见到他的感时诗,反复诵读,称为真诗人。”

谈中年哀乐

中年哀樂一时删,誓扫撞腥指顾间。

铁马金戈横海口,从头收拾旧河山。

张颔(1920-2017),字长甘,号作庐。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治学之余,寄情诗文书法。诗词对联有《作庐韵语》。他说:“一生中遇到动情于衷时,但不属于应酬。都是出于内心什杂或心血来潮所为。”其率性耿直,大有古介人之风。

花猫

吾家花猫猛于虎,上仰苍鹰下逼鼠。

唯有潜德善睦邻,能与鸡雏交相处。

董方(1930-2015),曾任介休中学校长。先生退休后精研诗词,于2004年出版《冬烘集》。

重阳咏菊

一夜寒风露已沉,墨荷紫蟹更传神。

浓情淡意痴心注,只恶桃花任许人。

谦谦君子风范,浓情淡意词章。怨怒不出恶语,遇事随缘清净。介子平先生有专文介绍,节录如下:

《老从腿上来》诗中的“近来添上腿痛病,骨质增生没法医”句,更是在俚俗中见端方,于口语间呈情调,诗是到不了由浅入深,又由深进浅份上的,集子也不敢以“冬烘”做自喻。

词曲诗余以补阙如

诗大致说罢,不能不提词曲的创作,先说当代。

董方先生能填词,其词的成就可能要高于诗。董方先生也有散曲:

仙吕·一半儿

重九日

黄花过眼七三场,负汝无诗独倾觞,风雨全无天也凉。

望篱旁,一半儿深红,一半儿黄。

乔鹏书先生更是大笔杆子,存词一卷,有一首望乡之曲读来怅然:

浪淘沙

玉露冷江枫,寒水烟笼,黄昏细雨织梧桐。欲上层楼高处望,星月朦胧。北国梦魂中,幽怨难通,音信欲寄更无从。多少英雄多少泪,儿女英雄。

或有人问:贵邑古人有词曲否?答日:有。梁溶、茹纶常的词和宋廷魁的曲,甚是了得。先看梁溶:

如梦令

内子、小妾俱抱疴床笫,时闻咯咯之声,作此解嘲。

大妇清晨眉皱,小妇绿窗停绣。枕上与床头,一递一声微嗽。难受,难受,愁得沈郎腰瘦。

你看“一递一声”,有浓郁的介休味道。

散曲我们从《介山记》中摘录一折。李文炳高度评价《介山记》,“几于打倒词场,踢翻文案”。作者宋廷魁(1710-?),张良村人,字其英,号竹溪,别署了翁。诸生,专攻文艺创作,即景生情,潇洒动人,风格豪放不羁。

【村里迓鼓】随眺了白云古洞,又来到萧萧竹林。瓦寺近西、姑岩北,银空前耸。揽青萝,践苔径,将回峦绕尽。我倚毕青松,听过流水,送罢行云。那里一丛茂林却是何处?解云:深林。蓦然见,红尘外一片烟林。

【元和令】磨不了的古翠青氛,好似绿云屯。剪不成干松,做得盖儿俊。寒鸢儿飞下烟丛,恁般林泉是谁做主,那答学飞升?

【上马娇】是洪崖宅,是赤松亭。我却待拔云寻古径。白云秋草已封尽,嗔回首,数峰青。

【赚煞尾】韵儿醇,声又冷。猛听似风疏散清宵鹤呜,忽又似仙凤梧梢歌太平。又一声骀宕也,雨打蕉心荡漾尽。松声水声、有声无声,冷清清,人游秋水滨。(合)奈歌残人远,则见那翠螺峰,对我几眉颦。

至此展示告一段落,展示的只是星星点点,挂一漏万,健在的人物没有提到,故去的人物也有很多未做介绍,不成体系,不胜惶恐,好在不是学术论文,只是笔录而已。联想到自五四以来国人对古典文化长期轻视,盖因自卑而怀疑自身文化,一切求新求变。万幸这股潮流不再恣肆,以诗词曲赋为代表的古典文化终于不再沉沦。弦歌若要不止,薪火须有传人。

汾河知彼耿耿星河

董方先生当年分管介休中学学生会,梁耿先生为学习部长,与董方先生接触频繁,嫡传弟子,克己爱人,如出一辙,二人在诗词上虽然没有过多交流,精神确是一脉。梁耿先生经历丰富,能文能武,诗词专研多年,近来受张四喜、黄文新等先生感召,有志于曲,收获满满,令人刮目。梁耿先生的高中同学刘世恩将军评介说,“对梁耿的了解,更多的是退休以后。他之所以能很快在诗曲创作中取得突出成绩,实得益于他的勤奋。他虽年逾古稀,但钻研诗曲近乎痴迷。这种痴迷学问的精神,值得效法。读其作品能体会到他的率性与幽默,现在把兴趣和精力都集中到散曲上了,起初我就对他说:散曲这条路子很适合你。”

梁耿先生真有捷才,好像一天不写个三五首老汉会觉得今天又白过了。我就常说他,抽烟太多,写曲太多,然老汉的才气和勤奋诚不输于人。老汉还是个争强好胜之人,有追求,不满足于自娱自乐,还想带领众弟子在曲界争个一流,这个就更难能可贵了。还有一点是老汉家不狭隘,总是虚怀以待,作品甫一面世总要真心征求意见,不是求点赞求夸奖,而是真叫挑毛病。老汉也不以我简陋,也不怪我没大没小,我也就敢放开胆量有啥说啥不拘对错,得意时常以美食家自居,靠的是一张嘴敢说,实际上哪里会做菜?我常想,老汉反复打磨精益求精,这样下来就不是一般的能手了,再进一步成为曲界高手,指日可待。

梁耿的《草木千曲》封面

梁耿先生受本家前贤梁溶集味外社启发,思谋要在介休成立曲社,以开新声,再续介休诗歌辉煌局面。说干就干,于是有了知彼汾河散曲社,以梁先生为顾问,推李建辉为社长,短短几月,社中同仁,学风浓郁,不可小觑。特别是获得省诗词学会颁发的嘉奖,汾河知彼散曲社横空出世,在山西有了一席之地,梁先生功莫大焉。

本文受惠于陈全先生所赐哈佛大学图书馆藏《剑虹斋诗文集》《如兰集》《进修堂奏稿诗文集》,特别是《如兰集》对本文写作帮助甚大,还引用了郝继文先生等点校整理的《介休诗略》,得益于毛守仁、介子平二先生的解读评论,还得益于华东师范大学姚美玲教授和山西大学常利兵教授的指导,以及温旭霞、许中二先生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更要感谢梁耿先生的信任,某才疏学浅,勉为其难,《知彼》平台也,知彼散曲社亦平台也,想起李白《梁园吟》中的句子“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梁园搭台,不能不歌,期待曲社诸公心底的那一支支妙曲,如黄钟大吕,震耳发聩;如小桥流水,清新可人;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有句“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仰望星空,夜不能寐,东方显露一抹鱼肚之白,诚乃梁园曲径序陌阡,耿耿星河欲曙天。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