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道西风右卫城

2020-04-27刘媛

文史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玉林

刘媛

右卫城城门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首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天涯等意象,用来应对本文所及的右卫城、马营河堡、马堡、铁山堡、红土堡、黄土堡,似乎颇有几分可以附和的地方。这六座城堡都是明大同镇的长城遗址,《三云筹俎考》俱有记载,都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

右卫城“永乐七年(1409年)始设,万历三年(1575年)砖包”,“本城初为定边卫,后革,永乐七年始设右卫,正统后徙玉林内附焉。边外大松枝一带,酋首哈喇土禄兔阿不腊部落住牧,嘉靖中大举,围困数月不解,几为所陷,款后夷使络绎尤甚他城,其马骡骑乘常抵虏巢,始返军士苦累亦甚,万一犬羊寒盟,此实收祸之地。向因城墙倾圯,题请修葺,包凳固完,保障足恃焉。”这段文献中提到的“玉林”即“玉林卫”,“右玉”这个县名的来历,就是从“右卫”“玉林卫”各取一字而来。这样的命名法在大同长城沿线很常见,例如今大同市的天镇县,“天镇”二字取自“天成卫”“镇虏卫”;而阳高县的“阳高”二字来自“阳和卫”“高山卫”。两支部队最初各守各的城,然后其中一支迁徙,如“正统后徙玉林内附”,共同驻扎在一座城池里,主要原因是明代早期到中期北方边境线的南移,或者明正统年间皇帝被抓的“土木之变”这类重大事件发生。有的只是军队根据实际需要换个地方驻守,有的则是彻底放弃了原驻地相关防卫区的领土主权。

明右卫城筑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夯土内芯外面包砖,周长9里8分,这个数字在《三云筹俎考》所载的明大同镇军堡中位列第三(大同镇城周长13里,左卫城周长11里5分)。右卫城驻军3687人,位列第四(大同镇城驻军22709人,阳和城驻军9109人,左卫城驻军5017人)。从周长与驻军两个数字的横向对比,可见右卫城在明大同长城中的地位颇为重要。右卫城虽然是明长城遗址,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在此修了善无城。后来历经秦汉,北魏时在此建立善无郡。唐天宝年称静边城,驻静边军。从明到清到民国,右卫城一直是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区域中心,曾是清朔平府治、右玉县人民政府驻地,城内曾建有将军府、都统府等衙署,寺庙众多,还有玉林书院等学堂,四大街店铺商号林立、商贾云集。

右卫城城墙

右卫城的城墙迄今保存完好,城内几百年里一直人口繁密,衍生出今天的右卫镇。城墙为四边形,北墙、南墙、东墙皆平直,西墙由不同走向的三段连接而成。四面皆有城门,城门皆有瓮城。然而对照明《宣大山西三镇图说》中的右卫城、当代的卫星地图可以看到,西墙有明显变化,一是增加了西城门,二是多了个折弯,这与清代重修右卫城有关。康熙年问城池重新整修,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在右卫驻扎了8375名八旗兵,雍正二年在此设置朔平府,管辖范围北至今呼和浩特南部(《朔平府志》卷8),可见右卫城在清代所获得的重视比明代更甚,而晋商的崛起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右卫城东门外紧傍着通往晋蒙交界杀胡口的大道,今天这条道是省道,高速在这里也有出口。这里经常塞满了大货车,路边的饭店、加油站也总是人满为患,可见右卫城的区域大动脉地位,至今依然还无可替代。近年一些画家持续来右卫镇及周边搞创作,画长城和古村落,产生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作品,由此右卫镇内逐渐形成了专门侧重写生的服务业,一座废弃的大型粮库被改造成了“艺术粮仓”,用于绘画艺术的展示和交流,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艺术家们,文化的力量使这座古老的城池开始焕发全新的生机和活力。

右卫城宝宁寺遗迹

马营河堡古戏台

明天顺四年(1460年)在右卫城内创建了宝宁寺,寺内曾珍藏一套水陆画,为绢质卷轴绘画,共计136幅,其中的3幅记载清代二次装裱情况,其余均为明代早期作品。因属宝宁寺,故名“寶宁寺水陆画”,亦称“水陆神祯”“水陆祯子”,全名“勒赐镇边水陆神祯”。从内容看,属于佛教系统的有61幅,神道内容的47幅,表现各色人等的12幅,反映社会生活的13幅。这套画作平时收卷起来慎重珍藏,每年拿出来一次,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做水陆道场,打开悬挂三天,几百年来一直如此,为当地重要的传统社会生活内容,影响范围很大。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右卫,乡人们将画隐蔽到偏僻异地,护宝的过程极尽曲折。新中国成立后将其运回山西,由大同云冈古迹保养所保管,后征调至山西博物院。全套绘画历经600余年至今仍保存完整、画面清晰,其艺术价值之高、内容之丰富、技艺之精湛、数量之多颇为罕见,如今是国家一级文物,山西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右卫城明代曾经发生过重大战事,涌现出许多能征善战的军人,其中有一位回族猛将名叫麻贵,传记被载人《明史》:“贵果毅骁捷,善用兵,东西并著功伐。先后承特赐者七,锡世庶者六。及殁,予祭葬。称一时良将焉。”“麻贵宣力东西,勋阀可称。两家子弟,多历要镇,是以时论以李、麻并列。”麻贵的父亲麻禄在明嘉靖年间为大同参将,数有战功。在麻姓的宗祠,可以看到四言通用联“上谷望族;大同名流”。因麻氏一门多出将才,多达三十余人,当时辽宁铁岭朝鲜族李氏父子兄弟同样战功显赫,故有“东李西麻”之称。明廷对麻家极尽恩宠,在其家乡右卫城立牌坊表彰功勋荣耀,麻家将士身后大都魂归故里,墓葬敕赐龙头碑,配享石人、石马、石羊等。

右卫城正北4公里有马营河堡,万历元年(1573年)土筑,“本堡当右卫杀胡之中,边外虏酋哈喇土禄兔部落住牧,向因多警,特设此堡,距本堡仅八里,应援易及,可恃无恐,但军士除拨墩哨备外,仅百名余,而粮随右卫支领,一遇有事,实难责其固守并归冲堡是亦一策,然或虏骑窃发,藉以收敛人畜,不无小补云。”马营河堡的周长只有8分,在《三云筹俎考》所载的明大同镇军堡中排倒数第二(桦门堡与三屯堡周长都是7分)。它的城墙高度为3丈3尺,与靖虏堡并列倒数第一。驻军只有200人,与王家庄堡并列倒数第一。今堡址较完好,照例也有同名村,村内有一座古戏台,有资料称始建于元代,迄今保存完好,石基、石栏、砖墙、木柱,斗拱与挑檐俱齐,各处饰有精美雕刻,内部墙上满是演出信息。

铁山堡瓮城遗迹

红土堡堡墙

右卫艺术粮仓展厅

右卫城东北直线10公里处有马堡,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土筑,万历元年(1573年)石包,“本堡边外秃塔地方,虏酋把都牙害倘不浪部落住牧。嘉靖间虏众大举残掠一空,款贡以来休养生聚,凋残渐复。堡狭人稠,民居四野,且草场亦设堡外,近于堡南增建关厢一座,以资防守云。”今马堡亦有村庄。

右卫城南8公里处的山坡上修有鐵山堡,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土筑,万历二年(1574年)砖包。“本堡边外小松山地方,虏酋一克哈喇兔部落住牧,嘉靖间虏由此人犯,攻掠靡遗,后葺此堡,遂以铁山名之。北望右卫,南接云石,中路诸堡亦称要冲,万历十三年(1585年)改设守备,增筑关厢,去右卫仅二十里,援兵附近深赖其力焉。”这座堡由两个相邻的“口”字型组成,俩“口”之间用两道墙连接。如今里面已经搬空,四周密密麻麻布满了整齐的光伏发电板。堡墙包砖尽失,多处夯土墙体坍塌,形成参差土柱。

右卫城南偏东直线7公里处是红土堡,红土堡东约3公里处是黄土堡,都是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土筑。红土堡“正当右卫东来孔道,迤东则黄土、牛心、云阳诸堡也,昔右卫被围,去左卫仅七十里,声援阻绝,故立各堡以备往来接济,岂直重险可凭,即行旅亦有赖矣。”黄土堡“地势平衍,虏骑易于驰突。先年因惩虏变,创设此堡,修筑墙垣以联戍守密迩右卫声援易及,各堡在望唇齿相依,万一有警,亦足自固。”如今这两处遗迹尚存,都有村庄。

右卫城与周围这些繁密的军堡彼此关联呼应、唇齿相依。城边通往蒙古高原的大道走了2400多年,到今天还在走。这里曾经是“一年两场风,一场刮半年”的风沙之地,多少年金戈铁马、商贾往来,右卫城见证了人间无数成败得失、悲欢离合,成就了无数首如泣如诉的红尘长歌。

猜你喜欢

玉林
幸福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被贪欲吞没的教育局长
奶妈
玉林桥
The four variables that account for the emergenc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it 6 Travelling around Asi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基于Cell—SELEX的核酸适配体在生化分析与生物成像中的应用
邱冬梅作品
一定抓到那个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