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化疗前后血清CA153、CA125、TPS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2020-04-24许思哲贺功建杨蕙嘉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抗原标志物乳腺癌

许思哲 贺功建 曾 黎 杨蕙嘉 王 芳

乳腺癌是1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虽然我国属于乳腺癌低发区域,但近年来的临床数据显示,我国的乳腺癌患者逐年递增,并表现出明显的年轻化发展趋势[1-2]。目前对于乳腺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再辅助化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3]。由于乳腺癌较高的复发、转移发生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治疗后及时的复发、转移监测显得尤为重要[4]。近年来随着肿瘤标志物研究的发展,其不仅能够预测患者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时也能够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预测患者的复发和转移风险。研究显示血清中糖链抗原125(CA125)[5]、糖类抗原CA153(CA153)[6]、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7]水平对乳腺癌患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监测作用,但对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A153、CA125、TPS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研究少有报道,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A153、CA125、TPS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间我院收治,经病理学检测确诊的72例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和同时期体检的42例健康人。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2~65岁,平均(47.57±9.63)岁;女性体重42~67kg,平均(48.67±3.14)kg;肿瘤分期结果(Tumor Node Metastasis,TNM):Ⅰ期11例;Ⅱ期24例,Ⅲ期26例,Ⅳ期11例;其中绝经者25例,未绝经患者47例;左侧癌变患者24例,右侧癌变患者37例,两侧均癌变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胸肌浸润、淋巴结转移。健康女性,31~66岁,平均(48.17±8.93)岁;女性体重41~68kg,平均(47.54±3.27)kg;其中绝经者17例,未绝经患者25例;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乳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病理学、影像学首次确诊为乳腺癌患者,且均未发现明显的转移病变;②入院治疗前未接受放疗、化疗、手术、靶向药物等治疗;③术前均存在可测量病灶,临床资料完整;④身体状况相对良好,能够耐受手术和化疗,预计存活期>1年;⑤患者熟知治疗方案后接受乳腺癌根除术后化疗。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明显的肿瘤转移或患有其他肿瘤;②合并有其他器官功能异常及严重心血管疾病;③合并有其他器官功能异常及严重心血管疾病;④妊娠哺乳患者;⑤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⑥存在用药过敏、不耐受或禁忌症的患者。对照组健康人群纳入排除标准:无乳腺相关疾病,排除标准与乳腺癌患者相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后展开实施。

1.3 化疗方案

乳腺癌患者接受根除手术后3周,采用TEC方案进行化疗。化疗d1给与患者多西他赛(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092;规格 20 mg/s)75 mg/m2、表柔比星(辉瑞制药(无锡)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96;规格 100 mg/瓶)60 mg/m2、环磷酰胺(山西普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3686;规格 0.2 g)500 mg/m2,均为1次/d静脉滴注,时长不低于3 h;首次治疗21 d后,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出现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治疗,以21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估。

1.4 观察指标

1.4.1 血清标志物检测 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和对照组人群于清晨在空腹状态下抽取患者外周血4 ml于一次性采血管,室温静置30 min,3000 r/min离心8 min分离血清,-80 ℃保存,由专门人员管理并检测。采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糖链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CA153(CA153)、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issue polypeptide specific antigen,TPS),检测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试剂公司的试剂盒。

1.4.2 疗效分析 所有患者以门诊、住院复查的方式由主治医师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治疗结束后的血清标志物检测、全身骨扫描、CT及胸部X线摄片、病理学诊断分析等。时间起始于患者化疗治疗结束,随访6个月,统计患者6个月内的肿瘤复发、转移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乳腺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A153、CA125、T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乳腺癌两组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

2.2 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中CA153、CA125、TP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乳腺癌复发患者血清指标分析

随访6个月,乳腺癌组中,28例复发,占38.89%,20例转移,占27.78%。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血清中CA153、CA125、TPS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未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2 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标志物水平比较

表3 乳腺癌复发患者血清指标分析

2.4 肿瘤标志物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患者治疗后的复发、转移诊断结果作为因变量(发生复发、转移=1;未发生复发、转移=0),CA153、CA125、TPS水平作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治疗后血清中CA153、CA125、TPS水平均是乳腺癌治疗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肿瘤标志物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肿瘤标志物检测已成为肿瘤诊断、疗效分析的必要检测。CA153是末梢血循环黏蛋白MUC-1抗原家族中的代表物质,研究发现在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存在明显的高表达现象,是目前公认的乳腺癌诊断标志物。TPS属于上皮类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显示其在恶性肿瘤、转移瘤中有较高的表达水平,血清中的TPS水平也能够反应患者肿瘤在体内的分裂和增值等信息。CA125是1种分子量较大的糖蛋白,一般用于卵巢癌的诊断,但有研究指出,在乳腺癌患者的血清中,能够检测到高水平的CA125蛋白表达,其可以作为乳腺癌联合检测的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和健康女性外周血中CA153、CA125、TPS水平分析发现,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A153、CA125、TP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女性(P<0.05),这与王鹏等[8]、孙小涵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患者血清中CA153、CA125、TPS水平检测可以作为乳腺癌诊断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为了探讨上述生物标志物能否作为患者治疗效果评估的依据,本文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生物标志物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清中CA153、CA125、TPS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在对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Wang等[10]发现CA153除了可与作为乳腺癌的早期预测指标,同时在预测骨转移方面也有更高的应用价值。乔红梅等[11]通过对乳腺癌的研究发现,乳腺癌病人血清CA125水平明显升高,化疗和手术有效者CA125水平很快下降,患者治疗后有复发或转移时,其可先于临床症状升高,做到早期预测的作用。散琴等[12]对TPS的研究证实,其能够与其他标志物一起,作为肿瘤诊断、病情变化的辅助指标。本文在研究中也发现,乳腺癌患者在手术根治切除后,血清中各个标志物水平显著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经过手术切除,大量肿瘤组织被清除的原因;术后的化疗,能够将患者剩余的肿瘤细胞清除的原因,从而导致患者血清中各蛋白水平显著降低。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153、CA125、TPS的OR值均大于1,表明上述肿瘤标志物均是乳腺治疗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而高华等[13],李玉柱等[14]的通过ROC曲线分析证实,CA125、CA153等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发生、转移的评估价值高于单个指标达检测。

综上所述,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化疗后血清中CA153、CA125、TPS水平明显会下降,而治疗后血清中的高水平表达预示着患者存在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

猜你喜欢

抗原标志物乳腺癌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