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创切除术后复发与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

2020-04-24谭小波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淋巴结病灶肺癌

邱 培 郑 希 谭小波 杨 丹

肺癌作为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而全部肺癌患者中有近75%以上为非小细胞肺癌[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创切除术后复发与转移影响因素分析不仅对患者手术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还可以为术后患者治疗方案选取提供可行临床依据[2]。本研究为探究非小细胞肺癌微创切除术后复发以及转移影响因素,对我院近期此类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分析总结,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2 病例选择 对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85例接受微创切除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①组织病理检测资料显示患者肿瘤为非小细胞肺癌;②TNM分期结果显示患者病灶分期为ⅢA~N2;③患者接受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以及微创切除手术进行治疗;④患者手术前后相关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并发其他类型肿瘤;②术前检查发现肿瘤已经向远处转移或者病灶为多发性;③未接受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④随访期间死亡以及失访患者。所有患者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32~81岁,平均(52.69±5.20)岁;TNM分期:T1a期与T1b期分别为20例和19例,T2a期与T2b期分别为22例与17例,T3期7例;肿瘤分化程度:低、中、重分化程度分别为18、36及31例;肿瘤类型:鳞癌与腺癌分别为30、37例,鳞腺癌7例,其他类型11例。

1.2 方法

1.2.1 复发以及转移调查 患者接受定期随访,通过电话、复查或者住院形式完成,内容为复发以及转移情况,随访起点为术后结束当日,终点为确定肿瘤复发、转移时间,未出现复发以及转移患者随访重点为2019年6月30日,随访时间为随访起点到终点时间。

1.2.2 复发以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依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转移组与未转移组患者相关资料,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情况等。

1.3 观察指标

进行患者肿瘤术后复发以及转移情况调查,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1.4 评价标准[3]

复发标准:肿瘤在原病灶胸腔一侧存在纵隔、肺部以及胸膜淋巴结或者手术残留。

转移标准:肿瘤转移至原病灶位置另一侧胸腔或者其他部位器官,含另一侧肾上腺、肺部、骨、锁骨与颈部淋巴结、肝脏等。

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呼吸衰竭、心律失常、皮下气肿以及持续性肺漏气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肿瘤术后复发以及转移情况分析

所有患者出院后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5~29个月,中位时间11.3个月,此期间患者复发率与转移率分别为29.41%(25例)和34.11%(29例),见表1。

表1 患者肿瘤术后复发以及转移情况分析

2.2 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病灶直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N分期、T分期、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切除支气管残端是否阳性、手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等对术后复发有影响(P<0.05);年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N分期、T分期、淋巴结转移个数、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站数、切除支气管残端是否阳性、手术后是否接受放化疗等对术后肿瘤转移有影响(P<0.05),见表2。

表2 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单因素分析(例,%)

2.3 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病理分期为Ⅱ期、Ⅲ期,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及切除支气管残端阳性为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N分期N1期、N2期,T分期T2期、T3期不是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2.4 影响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为Ⅱ期、Ⅲ期,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淋巴结多站转移、切除支气管残端阳性为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危险因素(P<0.05),年龄>60岁,低分化、N分期N1期、N2期,T分期T2期、T3期,纵隔淋巴结转移不是患者术后肿瘤复发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影响患者术后肿瘤转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微创切除手术后仅有50%患者预后情况良好,而另外50%患者预后不佳主要原因为术后出现肿瘤病灶复发以及转移。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组织发布指南提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必须定时接受复查以便及时发现肿瘤病灶复发以及转移情况[4]。通过随访患者复查情况发现本研究中患者复发率与转移率分别为29.41%(25例)和34.11%(29例),与相关研究[5]复发率与转移率基本一致。肿瘤患者复发以及转移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复发以及转移影响因素探究有利于在患者不良预后形成前进行相关治疗与干预,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本研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为Ⅱ期、Ⅲ期,切除支气管残端阳性为患者术后肿瘤病灶复发以及转移共同危险因素。病理分期高患者肿瘤病变恶性程度越严重,其不仅使手术难以达到根治效果,手术后患者肿瘤病灶复发以及转移概率越高,由此可见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诊断对于患者治疗、降低术后病灶复发以及转移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均具有重要意义。张真榕等[6]研究对接受根治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分析结果同样显示肿瘤TNM分期会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术前分期高者,术后生存情况越差。肺癌患者手术后切除支气管残端切缘是否为阳性反映了患者手术是否将肿瘤完全切除,其一直被认为是患者术后病情进一步复发重要原因,阳性率高患者提示患者病灶可能存在残留,患者预后较差[7-8]。有研究显示肿瘤患者病情复发以及转移与切缘阳性率关系密切。本研究中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切除支气管残端阳性患者肿瘤复发与转移风险分别是阴性患者的3.124和2.622倍。但是张春雷等[9]研究认为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切缘阳性不是患者术后复发危险因素,该研究中认为出现这种结果主要因为纳入研究随访时间过短所致。

本研究中Cox结果显示,低分化为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独立危险因素。已有研究显示分化程度为多种恶性肿瘤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李志新等[10]认为分化程度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风险比分化程度中度以及低度患者高1.4倍和2.1倍。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以及多站转移为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较易出现病灶转移独立危险因素。Li等[11]研究中证实淋巴结比率是预测病理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的有价值因子。Becker等[12]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个数不足3个时患者5年存活率可达58.89%,预后情况显著优于3个以上淋巴结转移者。另有国内研究者[13]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生存情况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淋巴结转移数目超过3个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7.70%,其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淋巴结数目超过3个患者死亡风险比少于3个淋巴结转移患者高1.588倍,患者无瘤生存率明显下降。淋巴结多站转移容易增加肿瘤对内循环侵犯程度,同时使淋巴结出现跳跃性转移[14]。吴骁伟等[15]研究结果显示多站淋巴结转移患者死亡风险是单站淋巴结转移患者的1.605倍,提示多站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情况较差,可能在手术后更易发生转移,与本研究中相关结论一致。

综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创切除手术后复发以及转移共同危险因素是病理分期为Ⅱ期、Ⅲ期,切除支气管残端阳性,而肿瘤低分化为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个数>3个以及多站转移患者术后肿瘤转移独立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淋巴结病灶肺癌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乳腺不同深度病变中的可重复性评价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数字化断层融合(DBT)与全视野数字X线摄影(FFDM)引导乳腺病灶定位对比
CXCL-1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AP—4、EZH2基因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病灶中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