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荠菜

2020-04-22高原

银潮 2020年4期
关键词:香干素菜主妇

文>>>高原

冬天,北风凛冽,雨雪初霁,田埂旁,河塘边,一丛丛荠菜在枯草里探头探脑地伸出,“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待到莺飞草长万物复苏的春天,在阡陌的田野里,通衢的大道旁,“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胡蝶乱”,到处都是一蓬蓬一簇簇的绿色精灵。再到暮春,这些绿色的精灵便会开出白色的小花,“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放眼望去,漫山遍野,无穷尽也。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荠菜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之功效。而荠菜更是一种极其亲民的美味,作家汪曾祺在《故乡的野菜》里写道:“荠菜是野菜,但在我家乡是可以上席的……荠菜焯过,碎切,和香干细丁同拌,加姜米,浇以麻酱油醋,或用虾米,或不用,均可。这道菜常抟成宝塔形,临吃推倒,拌匀。”没错,这就是拌荠菜,抟成宝塔的造型,形状优美,青翠欲滴。荠菜的清香,香干的筋道,是那么和谐地融为一体,可以很好地抵消满桌肥甘厚腻的菜肴对胃肠的刺激。

在我的祖籍地宜兴,冬日里,女人们都会挽起衣袖,露出嫩藕般的胳膊,蹲在河边,她们一边清洗着刚从地里挑来的荠菜,一边叽叽喳喳地议论着家长里短。回家后,她们会把荠菜焯水剁碎,与猪肉馅混合、上劲后将其塞入无锡三凤桥或者王兴记的油面筋泡,放少许生抽调味烩熟。此菜巧妙地避免了猪肉的油腻及野菜的寡淡,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多年过去了,我总忘不掉姑妈在世时做的荠菜猪肉馅元宵。细腻的水磨糯米粉跟鲜美的馅芯完美地结合,这和油面筋泡塞荠菜肉馅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时候我自己也会做荠菜猪肉馅元宵,也总会想起贤淑慈祥的姑妈。

在南京,每逢春节,人们都有炒制什锦菜的习俗,这甚至是考量一个家庭主妇是否合格的必答题。进入腊月中下旬,能干的主妇们就开始筹划这道春节饭桌上必上菜肴的制作。主妇们会在菜市上买回豆芽、茨菰、芹菜、豆腐果、雪里蕻、藕、胡萝卜、香菇、黄花、木耳等素菜,样数或多或少,并无一定之规。但是,万万不可缺少荠菜这位主角,这不仅因为荠菜鲜美可口,也因为在南京土话里“荠菜”与“聚财”是谐音,有讨口彩之意。主妇们将买回的这些食材分别理清洗净,有的还要切成细细的丝,晾干。等到腊月廿五后,家家户户都会起锅炒制。炒制过程极具仪式感,主妇们仔细修剪指甲,洗净手,换上下厨时才会穿起的衣服,端坐在炉灶前,一脸严肃,认真地分别炒制每一样素菜,最后,将它们和在一起,加麻油拌匀。孩子们围在周围,打打闹闹,追逐玩耍,为的就是趁主妇不备偷偷拈起一撮刚出锅的素菜放进嘴里,之后嘻嘻哈哈地四散开来。大人假装嗔怪,照着孩子们的屁股来上一巴掌,图的就是个热闹。在春节里,一碗“十样菜”上桌,往往会被一抢而空,满肚子的油水会被立即中和,肠胃就舒服了。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南京人都要吃荠菜花煮鸡蛋,把鸡蛋煮成九分熟后,敲碎蛋壳,再把买回的连梗荠菜花洗净、切段下锅与鸡蛋同煮。剥去蛋壳的蛋白被荠菜花染成浅浅的翡翠色,鸡蛋有淡淡的荠菜的清香。民间有三月三吃荠菜花煮鸡蛋治头疼的说法。

到了这个时候,荠菜该告老还乡、归隐山林了。终其一生,荠菜从初露嫩芽到洗净铅华再到华丽谢幕,一切归于平淡。等到下一个秋去冬来,它会与人们相见,再次惊艳登场,进入下一个轮回。

猜你喜欢

香干素菜主妇
不做闲置主妇
四代人只做一块香干
芹菜炒香干
筷子
“仿荤素菜”的那些事
香干臭干
荤素人生
“仿荤素菜”的那些事
俏主妇的笃定 把生活过成诗
香干与臭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