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扶贫:为兴农富民插上“技术翅膀”

2020-04-22张永胜

银潮 2020年4期
关键词:基地科技

文>>>本刊记者 张永胜

通讯员 雪莲 汪蕾 高健 云英 灯军 过晶

“五千年来,二百代去,终实现、大众小康。脱贫及人,造福到户,红太阳、普照八方。穷根一拔,富源顿开,看城乡、满目辉煌。九州欢腾,五洲交赞,这伟绩、举世无双!牵肠挂肚,呕心沥血,中南海、怀壮情长。策随万象,事赖百姓,铸就了、旷古华章。傲立绿地,喜对蓝天,惠风里、酒溢瑶觞。路遥景明,云乱霞耀,岂敢忘、使命担当!”

这是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为响应中组部“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专题活动而创作的《脱贫颂》。党中央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后,我省广大离退休干部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他们走进林间地头,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为兴农富民插上“技术翅膀”。

全链条技术帮扶,让科技扶贫“精准滴灌”

位于江苏省最西北部的丰县,是拥有120 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历史上曾是“无风三尺沙,黄土埋庄稼”的黄泛区,如今已晋级全国果蔬生产十强县,是全国著名特菜生产县。万亩芦笋基地、双千亩牛蒡示范园、十万亩薹蒜基地、十五万亩洋葱基地……富裕的菜农们竖起大拇指夸赞:“一是政府惠农政策好,二是有个‘毛财神’。”

“毛财神”名叫毛成西,是丰县农业农村局关工委副主任、省委老干部局“银发生辉志愿者专家团”成员。2010 年8 月,他组建了一支科技帮扶团队,走遍丰县343 个行政村,推广蔬菜新品种,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我学的是蔬菜,一辈子都在研究蔬菜。在‘三扶两创一促进’的政策引导下,我重点实施‘精准帮扶’,这也是国家脱贫攻坚战的战略要求。”毛成西说。

毛成西(左)指导菜农

2013 年4 月,31 岁的宋楼镇魏庄村村民李校忠在山东做生意时,结识了山东省瑞方食品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武玉胜。武总经理建议他种植无公害蔬菜。李校忠觉得这是一条致富路径,便回乡创业,可对种什么、怎么种,非常迷茫。村支部书记对他说:“你去找‘毛财神’聊聊。”见面后,毛成西爽快地说:“种子我提供,技术我保障。只要你坚持,肯定能致富。”李校忠随后在王岗集村选地创业。两年时间,毛成西帮助李校忠一步步创办了“丰县瑞农果蔬种植家庭农场”,建成菠菜、西葫芦、黄瓜、西蓝花、薹蒜等标准化蔬菜基地800 亩,并通过了徐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认证,使农场成为有资质的订单基地,蔬菜出口美国、德国及东南亚国家。

2017 年,毛成西看准市场需求,果断让李校忠采取“家庭农场+基地+农户+订单”的经营模式,让农户以务工的形式进入农场,按10亩为单元把土地分包给无技术、无从事其他行业的贫困户从事田间劳动和蔬菜净菜处理。2019 年,该农场实现产值620 万元,净利润176万元,带动农户240 余户脱贫致富。

毛成西的老伴和子女抱怨:“天天往农田跑,一分报酬不收,图个啥?”他却笑着说:“好技术要推广出去,让更多农民受益。看到老百姓这么需要我,我哪能停下来呢?”毛成西视奉献为乐趣,先后荣获“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百名优秀科技专家”等荣誉称号。2019 年被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最美五老”。

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五塘村曾经是出了名的“穷山洼”,2004 年被设为丹徒区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以下简称“两会”)联系点,村民逐渐脱贫且富裕。帮助他们摘掉穷帽、拔掉穷根的人,是丹徒区人民法院原院长、“两会”会长卜顺华。

卜顺华在办公室

2004 年,临近退休的卜顺华被丹徒区委“点将”,出任丹徒区“两会”会长。他多次走访调研后,发现五塘村村民吃苦耐劳,只是苦于没有找到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他请来赵亚夫和农研所的专家“把脉”,决定种植“阳光”水稻。听说该水稻亩产只有五六百斤,村民们纷纷摇头。于是卜顺华在村委会主任、书记两家辟出8 亩试点田。上市后,“阳光”米售价高。“阳光”水稻比传统水稻每亩多获利七八百元,村民们放下顾忌,纷纷种植。

“扶贫不能面上走走、说说,必须全链条帮扶,除了经济效益外,还要加快发展公共事业,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卜顺华说。为此,他到处筹款,在村里开展“通水、通电、通路”工程。如今的五塘村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

有了五塘村“典型”引领,卜顺华助力脱贫的心更加坚定。他继续扩大贫困村联系点,通过培育、扶持,使丹徒区各村都有特色产品:高资镇水台村种植水稻和茶叶,高桥镇镇扬村养殖螃蟹,辛丰镇德胜村种植苗木,江心镇五墩村种植蔬菜水果……“一村一品,是扶贫战略中的一项,我们有一份热就发一份光。”卜顺华说。

点燃产业富民,助力科技扶贫产业化

泗洪县西南岗地区,因荒地面积大、土壤贫瘠等,是我省扶贫的重点片区之一。2011 年,村民张勇结识了省委老干部局“银发生辉志愿者专家团”成员、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李晓储。得知张勇立志在西南岗地区种植碧根果、致富千万家的决心后,李晓储说:“我来帮你。”随后,他帮扶张勇创立泗洪县科晖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园,并确定该园为科技服务示范单位,挂牌老科协省农业委员会(现为农业农村厅)分会“综合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自那时起,李晓储心头多了一份牵挂,每年春、夏、秋三季深入林间地头,实施技术指导,推动产业化发展。

李晓储(中)指导农户栽培果树

“70 多岁的人,一直弯腰在地里同农民一道干活,说汗如雨下一点都不夸张,这太让人感动了。”生态园技术员龚玲玲回忆,2013 年6月中旬的一天,李晓储来到生态园时已是中午11 点多,他放下行李就到大棚,手把手教农民如何移苗。

生态园自建园以来先后投资300 万元带领10 个村支书和207 户贫困户以入股方式发展林业育苗,建成700 亩碧根果育苗基地。2019 年,带动农民就业收入174 万元,泗洪县荣获“中国碧根果之乡”称号。昔日的荒坡岗地,现已绿满山岗,果实累累。已成为碧根果种植行家、宿迁市劳模的张勇感慨:“没有李院长的帮扶,哪有我的今天。”

有人问:“李老,你退休了还不享点清福?”李晓储答:“我是一名党员,脱贫攻坚需要我,我还能跑得动,就要发点光。”

江苏洋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养殖、种植、生物能源为一体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大型民营企业,也是国家农业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泰兴市老科协常务理事、市畜牧兽医中心原主任常剑鑫常年在这里忙碌。

“得知常主任退休,我第一时间邀请他担任公司技术顾问。他常年指导、实施生猪饲养管理、项目建设等。公司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他。”董事长唐红新说。

为让科技扶贫真正产业化,常剑鑫提出并帮助公司建立了一条生猪养殖与果蔬粮种植有机结合的生态循环全产业链——生猪干粪及粪渣生产有机肥;水粪进入发酵罐和氧化塘,生产沼气发电;沼液一部分经过水处理系统二次回收用于冲洗圈舍,另一部分经生物降解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园区果蔬粮田提供肥料施灌。此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得到国家农业农村部的肯定,被称之为“洋宇模式”,在全国推广。

“孵化”本土人才,科技培训为脱贫铺路

“多年的扶贫实践让我感受到,培育懂技术、有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让科技培训成为‘孵化器’,带动贫困地区人才成长非常重要。”省委老干部局“银发生辉志愿者专家团”成员之一、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研究员沙国栋说。

常剑鑫在公司监控室

从1993 年开始,沙国栋到睢宁县王集镇帮助发展蔬菜生产,引进台湾宝冠黄皮西瓜等特色品种。1998年,他到常熟市建立示范基地,促进了“王庄西瓜”“海明蔬菜”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设施蔬菜有机栽培技术体系。

退休后,沙国栋经常到全省各地开展科技培训。“凡是有关部门组织的科技下乡、科技服务活动,我都参加;凡是生产基地、种植大户邀请,我都前往。培养本土人才,强化‘造血’功能,让农户掌握技术,自我脱贫,是我最乐意做的事。”沙国栋说。

2015 年开始,他先后7次到灌云县举办芦蒿种植培训班,既有室内专题讲座,也有田头栽培示范,建立了脱毒芦蒿三级扩繁体系,建成“江苏省灌云芦蒿基地”。许相村种植大户徐章进说:“我原本不懂芦蒿种植。多亏沙教授的帮扶,我靠种植芦蒿致富了。以前农技培训,不少是填鸭式的,效果不好。沙教授不仅讲种植技巧,还现场手把手地教,尤其是定期印发实用技术资料,帮助我们‘充电’,指导我们怎样判断市场、如何应对风险,我们都喜欢他。”

沙国栋说:“科技人员能够得到当地群众信服和爱戴,不仅要耐得住清贫、吃得植户举办樱桃栽培培训班。经他的传帮带,目前仅锡山区已扩展樱桃种植面积近300 亩。在此基础上,王建和其他技术人员建立了锡山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将大专院校专家、本地技术人员与种养殖大户串联在该平台上,随时提供技术服务。他还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安镇街了辛苦,更重要的是能够开展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退休了,用于探索的时间反而更充足,我要用我的技术来指导农民增收,让他们知道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说这话的是64 岁的高级农艺师王建。作为无锡市老科协农业分会理事、锡山区老科协理事兼农业分会副会长,他被农民亲切地称为“好帮手”。

2011 年无锡新乐活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在王建帮扶下,基地培养了4 名技术人员,其中2 名具有高级职称,先后引种大果型中国樱桃、意大利黑梨等特色水果及五彩小番茄、黑土豆、黑芋头等新品种(系)26 个,成为无锡城区种植最早、规模最大的基地。由于引进的樱桃品质好,采摘轰动效应大,还填补了节庆地产水果的空白,因此吸引了不少农业企业和农户的眼球。面对技术需求,王建把基地当课堂,定期为种道、锡北镇、鹅湖镇农资店“坐堂”,开展下乡咨询服务。“我做这些事,是为了帮农民找一条致富路。”王建说。

王建在冬季修剪草莓枝

沙国栋(右)在芦蒿基地

江苏离退休干部在科技扶贫的路上,发挥余热助力脱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贫困群众脱贫奔小康。

猜你喜欢

基地科技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笔中“黑科技”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科技助我来看云
龙园观赏石交易基地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