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档案建设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2020-04-20吴月

兰台内外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专业

吴月

摘 要:本研究针对当前大数据背景下职业档案建设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就多所高校不同学历、专业、职称、年龄、性别的一线教师在职业档案建设方面的情况展开调查。通过深度访谈和主题配合比较的研究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编码、提取与深度分析,发现高校教师的职业档案建设意识较为薄弱,职业档案信息化平台构建有待完善,提出高校教师的职业档案建设要从教育管理、技术手段、人文精神三个视角出发,加强高校教师对职业档案的应用,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与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职业档案;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一、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人类社会从IT时代步入到DT时代,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档案各领域的发展影响深远。档案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个人在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及其他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档案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载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透视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职业档案则记录了教师的个人信息与从教经历,是职称晋升、教学科研评价、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根据高校教师工作实际,可以将职业档案划分为人事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财务档案四大类。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档案建设不仅可以为考核评价机制提供依据,而且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高校教师的发展与管理离不开健全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现阶段,高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已由科学研究范式指导下的终结性评价逐渐过渡到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过程性评价机制。2016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师〔2016〕7号,将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细分为:师德考核、教育教学业绩考核、科研评价考核、社会服务考核四个方面,并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018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教研〔2018〕5号)及《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高厅函〔2019〕18号)等一系列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双万计划”的启动进一步对高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认清职业档案的内涵,改变职业档案建设的现状,谋划职业档案的实施方略,无疑是推动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之举。

二、研究方法

为了能够深入的了解高校教师职业档案建设的真实现状,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对多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十四名教师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旨在探索高校教师职业档案的建立现状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研究对象

研究采用目的抽样的策略,兼顾同质性与典型性,通过对多所高校少数几个特别选取的对象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对研究对象较为完整的建构。为尊重研究对象,研究过程中均采用字母分组A1(理工组)、A2(人文组)、B1(理工组)、B2(人文组)、C1(理工组)、C2(人文組)、D(行政组)代替教师真实姓名。14名教师分别在任教学科、职称、教龄、工作岗位等方面各具代表性,且均经过本人同意成为本研究的参与者。

2.数据收集

为了保证访谈数据的真实有效,提问结束后,访谈者会重复结果,取得被访者认同之后再进行下一个主题。访谈结束后,首先对访谈录音进行文字转录,编码整理。然后,对访谈原稿按照学科、职称、教龄、性别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纵向横向比较。

3.数据分析

访谈结束之后,研究人员对14名教师的采访录音进行文字转录且进行编码,采用持续比较研究方法对访谈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文字转录内容进行整理分析,详细记录与访谈提纲相关的内容;其次,进行主题提取将同一个核心主题的被访对象进行整理,进而揭示最后的研究成果。

(1)高校教师的职业档案意识

职业档案意识是发挥档案功能的决定因素,绝大多数被访谈者并未听说过职业档案,但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中或多或少都在使用。

(2)职业档案建立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全体受访者对职业档案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表示职业档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很有帮助,不仅可以明确职业目标,而且为工作提供便捷的资源。除此之外,被访者还指出,职业档案的建立帮助他们树立了信心,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更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3)高校教师建立职业档案的具体措施

92.9%的受访者强调电子职业档案的重要性。电子档案便于携带,易于保存。对于高校各类检查或评估所需要的材料更加便于提取。但是,研究还发现,从事行政工作的教师职业档案的意识相对较强。

(4)高校教师对职业档案实施的建议

全体受访者都提到,希望高校可以有一个共享平台,将个人的教学科研信息上传管理系统。笔者在对上述访谈结果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了横向比较,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从学科层面分析:受访者中有83.3%的理工科教师偏重于电子档案的使用,而66.7%的文科教师更倾向于纸质材料的收集整理,这可能由于理工科偏重于实验研究有大量的数据图需要处理,电子档案更加便于保存与提取;其次,从学历层面分析:受访者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中83.3%具有档案意识,这可能得益于博士期间系统的学术训练与必要的文献管理知识,而具有硕士学位的受访者中仅有50%的教师具有档案意识。有一点需要注意,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从事行政工作的硕士教师,其档案意识很强,并在工作中很好的实现了资源的收集、整理与综合利用,这一点是需要与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区分开的。第三,从职称层面分析:职称越高的教师其职业档案建立的越完善,这可能和工作时间、科研产出都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仍以科研为主。

四、结语

本研究通过访谈法对多所高校教师职业档案的建立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对职业档案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提升策略提出教育管理、技术手段、人文精神三个层面的建构。

首先,从档案的管理视角来看,职业档案的建立可以有效实现资源的共享并高效的完成信息的提取,双套制完善与建立的过程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梳理工作,保证教学活动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从档案的技术视角来看,职业档案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可以对教师工作所需的文件资料实现实时保存与即时传输。正如2019年5月6日国家档案局付华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阐述了档案管理要逐步实現从“双套制”向“单套制”过渡的理念。在今后的职业档案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当前高等院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加强高校教师职业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以过程性评价转向为契机,全面进行教师数字化信息的收集与资源平台的交互共享。最后,从档案的人文视角来看,职业档案的建立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树立职业成就感,更好地提升自我反思意识,发现教学与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不断地加以改进。

教育家叶澜在其所倡导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中提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忽视教师作为一个全人的发展,我们要以生命成长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必先以关怀生命的视角看待教师。从深层次来说,教学工作是一种生命的实践过程,在教育过程中的一点一滴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各高校档案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让职业档案从默默无闻的角落进入广大师生的视野,帮助高校教师提升职业档案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做到“有档及时归,反思在心间”。

参考文献:

[1]管先海,何思源.关于档案起源问题的若干思考[J].档案,2017

[2]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海内外学者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EB/OL].(2019-10-21). https://henan.china.com/news/yw/2019/1021/253041942.html

[3]周小云.高校教师职业档案的数字化建设[J].山西档案,2018

[4]伲永贵.基于系统论的高校教学评价质量提升新路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151/201609/t20160920_281586.html,2016-08-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高校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43/201808/t20180823_345987.html?from=timeline,2018-08-2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 “双万计划”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77216.html,2019

[8]丁华东,张 燕.论档案学的三大研究取向及其当代发展[J].档案学通讯,2019

(作者简介:宝鸡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职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爱的职业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