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图书情报系统规章制度

2020-04-20白益彪

兰台内外 2020年4期
关键词:方向信息化问题

白益彪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图书情报紧紧跟随其发展潮流,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将专业性极强的信息理论知识整合起来,使之服务于各种社会机构。高校图书馆由于服务目标人群大多数是学生,他们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思想又不够成熟,很难分辨来自网络中复杂信息的真假,因此,加强高校图书情报系统管理已是迫在眉睫。本文从信息化时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情报;信息化;问题;方向

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是以实体馆藏图书为主,用户在想要获取资料时,必须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高校建立了网络图书馆,为用户节省大量时间,提高了人们的学习效率。图书情报信息化便于广大读者进行资源共享,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资源的消耗,并且经过不断完善还能使其容量持续增加,所以图书情报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

一、高校图书情报系统现状

1.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涉及面较以前更为复杂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知识更新周期加快,所包含的信息量也越来越丰富。信息载体的多元化、信息内容的广泛化都为图书情报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此,高校的图书情报采集人员要突破定向思维,在扩大情报收集面的同时,及时更新高校相关情报收集系统。通过从传统的报刊、书籍到互联网完成情报收集工作,这对高校图书情报收集人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把握好现今图书情报工作的特点,完善情报收集系统,就能够极大地丰富高校图书情报资源,满足广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2.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网络化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导致高校图书情报驶入网络化的快车道。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在不断完善实体图书馆的同时,纷纷注重电子图书馆的建设。电子图书馆的优势在于搜索关键词就能够获取相关资料,不必像以前只有通过人工查阅大量的书籍才能够找到部分有用的信息。但是网络图书馆的完善对于图书情报收集人员的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掌握互联网知识,扩大知识面,跟进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需求。

3.高校图书情报资源共享化

信息时代的知识量更加广泛,各专业之间的知识相互重叠、交叉、渗透,导致学生需要对更多的专业知识有所涉猎,而一个高校要想建立信息如此丰富的图书馆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做好资源共享就是其中最好的选择。通过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快速查阅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主要矛盾

1.对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有些高校的管理层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图书情报工作的重要性,不愿意在图书情报工作的投入上下功夫,导致各项图书情报系统的管理和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很多高校的图书情报资源比较匮乏,影响了图书情报信息的快速传递,广大学生也难以从中获取更加有用的信息来源。

2.图书校对难度增大

在传统信息时代,高校图书的来源是出版社,而正规出版社的书籍中存在的错漏之处相对较少。而在电子书籍盛行的网络时代,由于人们追求更加高效的工作效率,往往只是在网络上进行修订,这种方法能够节省人力、财力,但是和纸质版书籍的校对相比,电子书籍的校对更容易出现错漏,再加上网络盗版泛滥,很多书籍在影印之前就已经有所缺失,更加加大了网络书籍校对难度。

3.图书情报管理系统没有统一标准

目前,图书情报的管理机构集中于高校,具体来说就是集中于高校图书馆。但是各高校图书馆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每个高校图书馆的侧重点不一样,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差异,以及网络搜索系统、云数据库等方面都存在差别,导致共享性不够,大大降低了文献的检阅效率。同时,由于国家没有制定相应的图书情报管理标准,各高校之间的图书情报管理系统往往各自为政,严重制约了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4.图书情报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信息技术在每个行业都已经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当前,很多高校都运用信息技术来管理图书馆,这就对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国很多高校的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还没有实现信息化,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单一,书籍更新不及时,导致读者所期望的书籍资料很难顺利地找到。同时,在相关资料的收集、归档等管理方法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没有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处理,这也是当前我国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通病。

5.图书情报管理人员文化素质不高

由于人们对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认识還停留在传统时代,认为相关管理工作并不复杂,因此,对于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没有很高的要求,这些图书情报管理人员对于图书情报管理的认识还局限于图书分类和护理层面,没有深刻认识到网络对于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没有跟上网络时代对于图书情报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很多图书情报管理工作人员对于网络都不甚了解,更别提如何对网络情报进行甄别、分析和管理,这些情况对于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来说十分不利,因为它将无法阻止不良信息对高校图书情报系统的渗透,导致对读者造成不良影响。

三、信息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方向

1.建立完善的图书情报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管理负责人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方案,特别要针对自身薄弱点来进行整改,加大对图书情报基础建设的投入,每年拿出固定资金来强化图书情报系统的建设;签订相关责任状,将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责任具体到人。

2.支持书籍正版化

高校应当从图书的获取渠道方面坚持走正版化的道路,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这样能够大幅减少在上传网络图书时的校对工作量。因为在当前,很多图书存在不同的版本,部分不法分子就会利用其中的漏洞来进行鱼目混珠,这就要求图书情报管理人员要对这些图书进行严格的审查,对图书的来源一定坚持与正规出版社联系,不能够因为节约资金而向无法提供资格证明的商贩收购。高校应当将此列入管理工作方案,制定相关惩处措施,以杜绝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不法渠道来获取私利;同时做好图书的现场核对工作,确保图书的质量,然后才对图书进行分类并入库。

3.构建统一的网络信息平台

高校在建立公共服务网站时,要加强与区域范围内的图书情报机构的沟通。在推进图书情报工作信息化管理时,通过几个高校联合或者以某一地区为单位,统一配备设备、编写软件。对于原来高校的图书馆内部网络进行升级,使之能够达到现代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4.提高图书情报管理人员素质

信息化时代对于图书情报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管理层必须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团队协作能力强的图书情报管理人才队伍。在选择高校图书情报管理人员时,需要应聘人员能够提供相关证书,具备图书管理方面的素质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同时要熟悉互联网的运用,还要加强对相关人员进行职业素质的培训,为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提供信息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打好基础。高质量的图书情报管理人员队伍能够正确甄别正版和盗版书籍,确保进入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都是正版,错漏率较低。在网络信息的把关上也会更加严格,严防不良信息影响高校学生。

5.定制个性化信息服务

信息化时代要求对于图书信息进行严格分类,以便于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信息查找。在信息推送服务实现自动化,并且通过电子邮箱进行信息反馈,通过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分析,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搜索,并给予用户定期的信息反馈。做好垂直门户化管理,在特定领域和特定人群的信息服务做到“精、准、深”,根据服务人群的反馈及时将信息进行资源整合和更新,做到专业性强、可靠性高。深入推进数据的个性化服务,通过对数据的持续开发,努力营造良好的个性化服务氛围。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加强管理,杜绝各种不良信息的侵入,通过打造优质管理人员队伍,為用户提供干净的图书情报获取渠道,利用信息技术推进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方便、科学的平台,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 悦.浅析新时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的特征与发展趋势[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

[2]李 敏.对接信息化发展的高校图书情报个性化管理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8

[3]徐 芹.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刍议[J].商,2015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方向信息化问题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改变颜色和方向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位置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