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德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寻

2020-04-20戚永婷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戚永婷

摘    要:小学德育一体化,已经成为近期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本文在简要分析当前小学德育一体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坚持问题目标导向,从教师角度出发,探求了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即要强化德育一体化品牌建设、实施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注重德育一体化途径建设、开展德育一体化活动建设。

关键词:小学德育一体化;问题;对策

实施小学德育一体化,不仅是国家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现实需要。当前,小学德育一体化工作获得了显著进展,有效提升了德育工作成效,但是,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分析发现,当前小学德育一体化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效能提升。如何破解问题,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一、小学德育一体化问题概述

常言道:知其然,方可知其所以然。因此,要想破解小学德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必须先了解问题的基本表现。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和文献分析,发现当前小学德育一体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德育一体化品牌建设不够。多数小学虽然开展了德育一体化工作,但在特色提炼、品牌总结上不够鲜明,没有很好体现成果,而这理应成为德育主要实践者-教师的基本任务。第二,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积极性不足。部分小学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上好课,甚至认为“学校让教什么,按部就班开展授课即可”,这种理念导致教师在德育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德育一体化开展途径单一,突出表现在教师过于倚重学校,忽视家庭和社区作用。第四,德育一体化活动不够丰富,这与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息息相关。

二、小学德育一体化困境突围的基本对策

(一)强化德育一体化品牌建设

德育一体化品牌建设,理应成为德育一体化建设的重点,这不仅仅是出于德育工作品牌化效应形成的需要,还与德育工作核心着力点的建立息息相关。品牌化建设,并非简单的总结,而是要在贯彻落实德育一体化政策要求的基础上,充分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道德建设规律,形成彰显德育工作效能的品牌。

我所在的学校,就建立了“润·合教育”德育品牌。简单言之,就是指教育者以“润”为途径和手段,以“合”为教育目标,通过德育一体化等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的影响,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得到优质、均衡、全面、健康发展。这一品牌建设,有效为学校开展德育建设建立了联动效应,不仅贯彻了“为每一个孩子撑起成长的天空,为社会培育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兼备的合格公民、优秀人才”的办学理念,还进一步丰富了符合国家要求、符合学生道德发展需要的德育目标,即让学生养成“读书、学习、生活”三个好习惯、“运动、阅读、科技、艺术”四种兴趣的基础上,树立“立德、立言、立行”三个做人目标。

(二)实施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

什么是小德育一体化?《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作出了明确解释:其主要是指将立德树人的德育要求,落实在小学课程、教材和教学中,形成各学段纵向衔接,各学科(专业)横向配合,教育内容逐层递进、螺旋上升的一致性连贯体系。因此,采取多方面措施,全面实施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理应成为每个小学德育教师高度重视、一以贯之的举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规律的基础上,重视课堂教学,并将德育融入其中,推动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

我在教学中,就较为注重将德育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推动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我一直认为,课堂教学与德育的融合,需要根据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从不同方面融入德育要点。如:本堂课是否注重学生良好道德習惯的培养?本堂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哪些道德品质?如此等等。通过这种自我评价,可从意识上就引导我认真做好德育一体化课程教学研究工作,在行为上不断践行,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三)注重德育一体化途径建设

德育一体化途径建设,主要是指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途径,全面开展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要学会善于把握各种德育途径,围绕自身教学,创设德育环境,推动德育形式多样性,打造更加活泼热烈、深受欢迎的德育课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密切与其他教育群体的合作和沟通,以进一步推动德育一体化途径建设。

作为教师,我一直致力于在完成道德教育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学科融合渗透,与其他学科教师沟通配合,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打造德育一体化的全新格局。除了借助学科渗透这一途径,我还积极注重强化其他途径的开辟。如我会与少先队辅导员合作,结合重大节日,推动德育教育形式更生动活泼,优化了校园阵地;再比如,我还会落实家校共育,主动做学校、家长与社会的沟通桥梁,借助教育合力,引导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这些方式,有效助力学校推动了德育一体化途径建设。

(四)开展德育一体化活动建设

德育一体化建设必须要依靠一定的载体,而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可作为德育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全面促进德育成效的提升。但是,当前活动建设仍旧显示出窘迫局面。教师必须要发挥主动性,积极策划开展各类德育活动,搭建科学合理、蕴含丰富的活动体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家庭教育、接触社会影响。

我就在学校指导下,充分把握各类时机,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以鲜明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如我经在每年三月份会按照学校要求,组织评选“学雷锋之星”活动,借助这一活动倡导“助人为乐”的精神,开展学生德育。我会与少先队辅导员合作,在通过校园广播播放学习雷锋歌曲,在国旗下讲话宣读“学雷锋倡议书”的基础上,将这一活动的内容作为典型案例,融入到我的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达到提升学生道德修养的预期目标。

三、结语

在小学体育一体化建设中,教师是主要实施者,其与各类标准体系的设计者不同,任何举措能否有效落地,都需要依靠教师。因此,破解小学德育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教师视角进行切入,如此方可寻得“病因”,实现“对症下药”。本文提出的四点举措,可为相关问题解决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陈丹琳.如何一体化构建学校德育体系?[J].中小学管理,2019(5):53-54.

[2]鲁柯米.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新问题研究与对策[J].学园,2018(5).

[3]张娜.浅析小学德育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华少年,2018(34).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