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

2020-04-20吕西杰林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幻电影外星人伦理

吕西杰林

摘    要:科幻作品中关于科学的假想,一部分已经成为现实,一部分还在设想研究中。笔者选取了科幻电影中关于克隆、智能机器人以及人类与外星人关系的三类题材为切入点进行探讨,研究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假想涉及到的伦理问题。

关键词:科幻作品;伦理与道德

前言

科幻电影立足于现实并站在未来视角展开对世界的探索与想象,类型丰富多样,多围绕宇宙时空、人工智能及人类基因等主题展开大胆的构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些在科幻作品中出现的假想已经成为现实,如《海底两万里》中提出的潜水艇成为了科学的预见,还没有实现的科学幻想中大多也都有充分的科学理论支持,部分已经展现出了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结合外太空与人工智能题材的科幻作品围绕科研中的伦理道德展开讨论,其中宇宙时空的类型中涉及到的伦理问题主要有时间悖论、宇宙规则及外星人与人类关系;人工智能则围绕机器人与人类在未来的相处模式进行思辨。

科幻作品由于具有科学色彩,所以也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可实现性,科幻作品中出现的场景是人们对未来的展望与担忧,探究科幻电影中出现的伦理与道德问题,是超前与现实的结合,对我们更好面对未来有一定的启发。

二、宇宙时空类电影中的伦理与道德

宇宙时空类型的科幻电影通常场面宏大,并且有严密的科学逻辑作为基础。宇宙时空类型的影片中常涉及到的元素有外太空与外星人,如《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系列》等影片将场景设置为外太空,《安德的游戏》等影片则引发了人们对外星人的思考;同时,时间穿越类也是太空题材影片的一大重要元素,主要与蝴蝶效应相互关联,不少关于宇宙时空的影片将太空与时间穿越两大元素并用,营造出宇宙浩渺、时间漫长之感;最后一个是较为少见的,具备特殊宇宙观的电影,它们往往具有复杂的知识容量,需要观影人具备一定程度的科学基础进行理解。

太空题材类的科幻电影相比于其他题材的科幻电影一般科学含量更重,为了使行动合理常要依托大量的科学理论进行解释说明。如《星际穿越》中就集合了黑洞、虫洞、奇点、五维空间、时间膨胀与压缩、全球食物危机、类地行星探索、深度休眠、墨菲定律等等。太空题材的电影中有一个常见的设定是未来地球环境破坏严重,人类必须要迁徙到其他星球,由此开启了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而太空新时代的到来将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除了需要考虑的“公地问题”等环境伦理伦理问题,2013年美国电影《极乐空间》设想了在22世纪中叶地球在人类的贪欲下变成一片废墟,人类在外太空建立起一个空间站,但只有极少数富有的人才有资格入驻空间站,在这片极乐空间上继续奢靡的生活。绝大多数穷人只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继续劳动,幻想可以早日迁入空间站。回到现实生活中,美国正在积极开发太空旅行项目,这也将成为有钱人的一场新游戏。如果人类在未来必须进行迁徙,该如何合理迁徙、安置将是一场道德博弈。是保护强者、优化基因,还是道德当前、弱者先行?面对这样的道德选择,要怎样取舍会成为一道新的难题。

人类迁徙之外,不少电影忠爱将太空旅行与时间穿越相联系,如《星际穿越》、《超时空接触》等都出现了人类穿越到未来的场景,这也使电影中出现了白发苍苍的孙女和风华正茂的爷爷相见的奇特场景。而时间穿越一旦实现,人类将会面对祖父悖论、双生子佯谬等等悖论,这一系列伦理问题对人类的传统祖辈观念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未来是否会因为时间穿越而发生紊乱,是否会因此而不断有人的命运发生改变,出现“蝴蝶效应”。一旦时间穿越真的可行,又要怎样制定严格的约束,防范有心人的恶意利用?我们需要结合伦理道德、哲学思考和法制观念进行探索。

人类对探索外星人的热情毫不逊色于对太空旅行的追寻,人类希望发现外星文明存在的迹象,向太空发射各类信号试图得到回应。对于一些神奇的超自然现象,很多人也倾向于是“外星文明说”。关于外星人题材的电影越来越丰富,形象也呈现出多样化。对待外星人的态度,一类是以《ET》为代表的童话式科幻,人类与外星人友好相处,充满温情;另一类是以《安德的游戏》为代表的人类毁灭外星人主题,人类发现了外星文明,虽然外星人并没有传递出伤害人类对讯息,人类还是决定秘密培训地球人,消灭外来文明;最后一类则是外星人称霸地球,如电影《宿主》讲述了未来外星人入侵地球,占据了人类的身体,改造了地球。电影也反映出了当下人类对于外星文明矛盾的态度,一部分人积极寻找外星人,希望和他们友好往来,和平相处;但不少人对外星文明还是表现出了忌惮与担忧。《三体》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认为,宇宙就像是一片暗黑森林,彼此生活在其中的各类文明并不知道对方的存在,他们要像是猎人与猎物一样,小心翼翼。[1]这一说法得到了不少认同,越来越多人认为对待外星人态度应该由积极转为保守,尽量不要继续向太空发布信号寻找外星人。外星人一旦出现,必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究竟该选择怎样的态度面对一个新的文明、新的物种,共存还是毁灭将成为一个新的难题。

最后单独分析一部史诗级的太空题材电影——《2001太空漫游》,这部半个世纪前上映的电影几乎代表了人类思索与想象的极致,展现了人类的发展史。库布里克运用了宇宙视角来看待人类的发展,不同于大部分科幻电影陷入二元对立论,设置外星人为善恶两类,他跳出了人类中心主义,外星人存在的价值不再只是帮助或毁灭地球。在《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一直按照外星人留下的黑色方碑追寻着他们的步伐,却又似乎永远难以接近他们。电影充满了科技感,表达了对科技的赞美,但同时也流露了对科技的疑虑与反思。时至今日,面对科技带来的改变,我们在享受之外,也陷入思考,人类会不会因为社会的机械化而异化。

太空题材的电影向我们展现了一系列的预想,人類会走向何方,如果离开地球重建家园,人类要遵循怎样的撤离原则,又要如何重构新的社会规则,人类因为恐惧与求生欲是否会放弃理智,道德沦丧从而造成暴动。面对新的文明,调和人类与外星人之间的矛盾,达成共识也是一轮新的伦理难题。同时科技不断发展,时间穿越成为可能的情况下,则有可能会出现新的犯罪模式,科技与人性应当融合,避免人类被科技所反噬。这些构想出的伦理难题与灾难,也许离我们还很远,但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有一天或许这些不只是杞人忧天。

三、人工智能题材科幻电影中的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类电影力图向大众抛出人类与机器人之间该如何共存的问题。电影中的机器人越来越呈现出人类的特点,具有人类的情感,他们与人类的关系主要分为三个走向。一个是它们为人类所控制使用,逐渐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另一个是人类与机器人地位平等,共存于社会当中;最后一类则表现出了一种人类的危機意识,机器人的智力水平不断提高,并在未来可能拥有人类的情感与感受,他们可能会统治人类社会。

近几年来科幻影片中机器人越来越呈现出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科幻电影的“唯技术化”与“人机对弈”中人类中心主义的瓦解。[2]影片《人工智能》中,赋予机器人人类的情感,在影片的有意衬托下,机器人表现的比人类更加有情有义,风趣可亲。科技时代下人类的人性却逐渐迷失,失去本真,在科技的束缚下成为了科技的奴隶。在“唯技术化”的极端发展下,机器人成为了完美的载体,甚至成为了人类的救世主。《人工智能》在结局中,预言了人类由于自身的弱点最终不复存在,只剩下了高智能的机器人。

史蒂芬·霍金与比尔盖茨等都曾呼吁人类应当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警惕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的掘墓者。当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到来时,人类该如何面对比自己更优秀的存在,怎样定义机器人的地位与权利,机器人发展带来的新型犯罪怎样防范,都成为需要考量的伦理问题。

而当机器真的拥有了人类的情感,我们该如何看待他们——是一个使用的工具,还是一个没有血肉之躯的人?甚至目前 也出现了照看儿童、老人的情感类机器人,而在情感机器人的伦理问题上,人类作为掌握科技成果与机器人命运的一方,人机地位并不平等,是否应该赋予机器人相应的权利与道德地位,让他们享有社会尊重,是构建等级有序的人机主奴社会还是人机平等的乌托邦社会,这将成为科技进步亟待解决的伦理难题。

英国科学家李维预言在2050年人类将和机器人成为恋人、性伴侣,甚至组建家庭,科幻电影中人类与机器人相爱的情节将成为现实。人机相恋随着而来的是一系列新的伦理问题,人类的繁殖率或许会因此下降,已经有科研公司正在积极研究人机宝宝,而这样的孩子与机器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又该怎么厘清。机器人与人类组建家庭,冲破了传统的伦理观念,更可能会使人类固有的血缘关系下的亲情观念、人际关系逐渐淡漠。机器人与人类组建家庭将会对社会结构造成强烈的冲击,会出现一系列由科技衍生出的伦理问题。[3]

四、科技带来伦理问题的成因与应对方法

(一)传统观念

科技高速发展,研发的速度远快于普通群众的应运速度,人们面对新的事物必不可少的会有疑虑。科技发展快于社会观念的更新,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认知断层。外星人、超级人工智能出现带来的伦理困惑将会超出大众的认知,而科研工作者虽然研造出了新的事物,却难以判准该用怎样的伦理标准与道德观念引导普通群众理解接受。于是,旧有的观念难以突破,急需建立的新的伦理标准又无法及时建立,社会可能会在由科技带来的伦理问题中迷茫。

对此,政府及科研机构应联合媒体在网络与线下平台普及相关知识,让普通群众充分了解新事物,消除内心的疑虑与恐惧,逐渐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转型。

(二)科技发展

在人工智能的研发中,技术的发展决定了人工智能的思维、情感达到何种高度,决定了是否能赋予人工智能理智与道德,确保人工智能具有良知且无害。不断提高技术,利用复杂的算法提升精度,改良升级,让人工智能在可控的轨道内精准发展。如此才能既不被科技反噬又不停滞发展。科研工作者在研发中应当注重将科技与人性将结合,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为人类服务。

(三)法律法规

法律应该把握社会风向,洞察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克服滞后性。对于可能出现的人工智能犯罪,对于有心人制造反社会型人工智能等新型犯罪应该及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防被人有心利用,钻法律的漏洞,也对尚未发生的犯罪行为起到震慑作用。此外,法律应当给定标准,定义机器人的地位与权利,明确新型的家庭关系应尽的义务等,顺应科技的发展,为普通群众指明方向,稳定社会秩序。

五、结语

本文结合了笔者的专业从影视文学的角度入手浅谈当下科幻作品中出现的道德伦理问题,这些道德伦理问题虽然带有想象色彩,但也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在社会上出现了发展的趋势。我们不应一看了之,还要尝试针对电影中出现的问题发散思维,做出预案。当伦理与法律,人性与科技相碰撞时,要积极用感性和理性相结合的智慧实现相对平衡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慈欣.三体[M],北京:重庆出版社,2008:302页.

[2]张翠翠.科幻电影中“智能”机器人主体形象研究 [J].西部广播电视.2015

[3]刁生富.情感机器人伦理问题探讨 [N].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17,第三期

猜你喜欢

科幻电影外星人伦理
意聊
科幻电影五问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外星人可怕吗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外星人来了,谁当翻译?
科幻电影世界的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