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迫切性

2020-04-20赵艳萍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海学习者时代

摘    要:我国的远程教育是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结合,是年轻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地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青海特殊的历史文化源渊、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数量比例大、成分复杂、宗教种类多的特点,对青海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有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笔者分析青海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基于和挑战,为青海远程教育能力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青海;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机遇;挑战

青海特殊的历史文化源渊、地理位置和少数民族数量比例大、成分复杂、宗教种类多的特点,对青海省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意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成分,因此需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领导。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能够引导远程教育学员建立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信仰,最终引导人民强化对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的认同。

开放大学实施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它也肩负着思想安全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青海远程教育的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新时期赋予远程教育这种方式的重要任务。

一、青海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机遇

1.新时代远程教育为青海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能力带来了机遇。新时代远程教育是移动互联网大众化,大数据和云计算被应用到众多领域的产物,因此,这些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必然也使远程教育更加发达,更加融入远程教育学习和生活。远程教育的出现、发展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无疑给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手段、载体、内容、即时性以及互动性带来新的变革和新的拓展。

2.远程教育技术丰富了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手段。在传统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就容易使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成为枯燥的说教,降低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课堂之外,学生缺乏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渠道,学生和老师、学校进行交流和沟通。随着远程教育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时代课堂教授的单一教学手段,学校党委、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自身都可以成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教育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方式转变为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课外教学从隐性转变为显性,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以及各种各样手机APP的出现,为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手段的选择提供可广阔的平台,远程教育平台以及教师能够利用各种互联网媒体,实现对学生的线上和远程教育。例如:学校各级党委可以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好来发布校内外重大新闻、国家大政方针、转载弘扬主旋律的文章、开展专题纪念活动、纪录片,增强对学习者的感染力。

二、青海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面临的挑战

新时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给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与此同时,新时代远程教育时代也使得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处于于空前未有的新环境中,正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

1.难以准确全面把握远程教育学习者的思想动态

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客体是指教育主体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严格意义上的开放大学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客体是指开放大学体系内的全体师生员工。本研究客体,主要指远程教育的学习者。由于远程教育学员多为成人在职学习、工学矛盾比较突出,教育主体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把握教育客体的思想动态。另外,远程教育学员地域分布的广泛性、学员年龄的跨度性、社会角色的多重性,决定了他们思想认识的不同性以及学习诉求的差异性。这些,都给青海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专门针对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研究缺位

2019年11月,笔者以“远程教育意识形态”为标题搜索到期刊文献504篇,这些文章大多数是从全日制普通远程教育角度对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进行研究的成果;以“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为标题搜索到期刊文献1篇;以“开放大学、意识形态”为标题搜索到期刊文献零篇。这些数据说明,对开放大学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研究则非常薄弱。至于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远程教育学员多是成人在职学习、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工作不容易开展的因素决定的。

3.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教育方式一元化。当前,单一的远程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环境。远程教育在开展意识形态的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釆取一些“强迫”性参加的传统方式,如:理论考试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相关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理念有待更新。在远程教育环境下,各种信息资源都是开放的、信息爆炸和资源共享使得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度较低。但少数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者仍然固守传统,将学习者当作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此外,部分远程教育还出现了面对新时代远程教育传播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时的回避现象,没有及时对学习者进行正确的引导。

5.主流意识形态遭受冲击。由于青海地理位置上与新疆、西藏比邻,易受到境外势力的蛊惑、渗透,也是外势力从事非法活动的主阵地、宗教信仰的多样性造成了民族之间的巨大差异性、青海民族地区主要以高原文化和宗教文化为主、经济落后,文化程度响应较低等特点,而新时代远程教育使海量的信息涌入受众的视野,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碰撞,西方腐朽思想的涌入,冲击部分学习者的政治信仰。这种日益膨胀的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但与此同时也会使得很多非科学的、非主流的意识形态混入其中对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产生干扰,从而使得远程教育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更易遭受冲击,远程教育学习者更易受到腐蚀。

总之,我们要把握机遇,积极迎接挑战,为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开创新的局面,提出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新对策,为教育能力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杜健 李鸿霞. “一带一路”背景下青海外贸发展对策认识[J].全国流通经济 2019,(09),32-33.

[2] 廖海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J].决策探索(下), 2019,(12),4.

课题信息:本文系2018青海省社科规划项目“政治学”类一般项目 (青海远程教育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802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艳萍,女,漢族,青海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研究方向:网络安全、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青海学习者时代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大美青海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