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0-04-20李文策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养策略高职

李文策

摘    要:在高职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对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工作态度、促进学校教育及企业的长久发展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职教育阶段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影响学生养成良好工匠精神的因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人才需求、学校教育目标等方面制定创新培养策略。本文就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形成工匠精神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工匠精神;培养策略

工匠精神所包含的内容较多,高职教育阶段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力度,不仅需要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还需要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和服务奉献精神等相关能力。但目前在实际培养教育过程中,所得到的教育效果不明显,很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认知都停留在表面,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先分析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具有全面性、实效性和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一、工匠精神培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校通过对1000名学生、200名教师及已毕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及访谈的方式了解目前高职在培养学生形成工匠精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①课堂教学中工匠精神渗透度低。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是其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有效融合,使得大多数学生并没真正了解和接触工匠精神的具体内容。②工匠精神培养缺乏实践性。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缺乏工匠精神的有效引入,使得很多学生并没有通过实践操作体会工匠精神的真正意义,进而自身的工匠精神一直得不到实质性提升。③缺少具备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意识,才能够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进行深入完善和创新,但目前很多高职缺少具有工匠精神的师资队伍。

二、培养学生形成工匠精神的创新策略

1.充分了解工匠精神,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应意识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对于企业来说,需要拥有具备工匠精神的專业人才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品质提升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学生来说,形成良好工匠精神能够帮助自身更快适应社会,为自身的人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对于社会来说,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才能够拥有更长远的发展观念和责任意识,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其次,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工匠精神认知程度、日常学习生活行为、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发展需求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制定最佳的培养策略,这样才能以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方式促进学生高效形成工匠精神。

2.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

高职管理人员及教师应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程度,主要可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2]。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将工匠精神通过多种方式有效引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如邀请企业专业人士或已毕业的优秀校友来学校开展专题讲座,以亲身经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意义。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让学生在提高比赛竞争力的同时认识工匠精神;组建工匠精神的协会,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发展兴趣、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设立工匠精神校园专栏,帮助学生更全面细致地了解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完善校园管理制度,不论是宿舍生活、课堂学习还是校园活动,学生都能严格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3.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为培养工匠精神提供有力条件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设计、生产、加工、出售、服务等多项环节都是学校无法进行一比一还原的,所以高职管理人员应根据校内开设的专业类型选取对应的企业,并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沟通讨论,签订校企合作培训计划,为学生形成工匠精神提供有力条件。一方面企业应为专业对口的学生提供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在真正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实践操作,进而在无形之中接触和养成工匠精神[3]。另一方面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为学生介绍相关企业的发展过程、运营情况、技术工艺等方面内容,促进学生对参与企业实训产生积极性,为学生的社会实训做好基础准备。

4.提高教学多样性,促使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引入具有工匠精神的真实事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提高对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4]。除此,还应在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有效结合实践教学,为学生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配备仿真机械等,促进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帮助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育引导不断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5.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提升工匠精神培养质量

高职管理人员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聘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讲师对课程内容、实践活动、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统一优化改革。并对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要求教师多与专业讲师进行沟通学习、组织专题讲座及交流会等方式,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帮助高职教师形成较强的工匠精神,进而为培养学生拥有工匠精神提供有力支撑,有效提升培养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在高职教育阶段学生拥有较强的工匠精神,对提升其自身的未来发展水平、促进社会整体经济进步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需要教师能够找出目前学生在形成工匠精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工匠精神的真正意义,并通过强化校园宣传教育、实行校企合作、提高教学多样性、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等方式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工匠精神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于潞野.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36):437.

[2]顾卉.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困境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7):36-40.

[3]叶笑颜.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渗透途径[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6):69-70.

[4]潘夏.高职教育与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7):12-17.

基金项目:2019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级项目《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创新发展研究》项目编号QY2019-1-3-13。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养策略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