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明清瓷器中鱼纹装饰的造型研究

2020-04-20黎梦雪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明清造型瓷器

黎梦雪

摘    要:明清时期,瓷器的发展到了繁荣阶段,鱼纹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瓷器装饰纹样之一,鱼纹的装饰风格已经基本形成。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明清时期瓷器中鱼纹装饰的造型进行探究,了解明清时期鱼纹造型如何发展演变,并阐述其内涵,分析明清时期瓷器中鱼纹装饰的造型的特征与变化。

关键词:明清;瓷器;鱼纹装饰;造型

一、鱼纹装饰造型概述

1、鱼纹的起源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使用鱼纹做装饰。鱼纹是在我国最早出现的象形文字中数量最多、最典型的。它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的黑陶双耳盆上,盆上刻划的是鱼藻纹,工艺质朴,不过数量极少,这时的鱼纹还处在非常原始的阶段,不过这也为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技术的进步,鱼纹不仅愈发有特点,并且做工更为精细,这也充分表现出鱼纹装饰的进步与发展,也反映了人们精神生活的追求。自古以来,鱼纹中就蕴含着各种象征语言,人们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寄托,它象征着对生殖的崇拜、对吉祥富贵的追求,还有天地阴阳交替之意,因此它在中国古陶瓷装饰纹样中就比较常见。其次鱼纹一直被赋予吉祥的寓意,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连年有余”、“清廉有余”、“金玉满堂”、“鲤鱼跳龙门”等,这样有着美好寓意的纹饰使人们对鱼纹喜闻乐见,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2、瓷器中鱼纹造型艺术的发展

鱼纹造型艺术的发展十分漫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鱼纹,鱼纹在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陶器中多有出现,表现手法丰富,鱼纹造型所传达的是一种自然活泼的形象,这时仍属于鱼纹的萌芽阶段。春秋战国时期鱼纹造型清晰具体,且具有形式美与设计感。到了宋元时期,艺术领域迅速发展,宋代鱼纹题材广泛地运用到瓷器装饰中,不同窑口的瓷器上生动再现了不同的鱼类形象,既有写实也有抽象,如磁州窑上的鱼纹线条简洁,但却形象生动。不过元代的鱼纹也独具特色,造型准确精细,色彩鲜艳,尤其元青花的鱼以其写实醒目著称。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达到高峰,明代鱼纹装饰的瓷器比过去的品种数量都要多,清代的鱼纹造型更为丰富,色彩明快,并且有更深的象征意义。鱼纹中的吉祥寓意,表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受到人们的喜爱。可以说鱼纹在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在技法上不断丰富,装饰形式日益适应装饰内容的需求。鱼纹造型艺术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近代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二、明清瓷器中鱼纹装饰造型的发展演变

1、明代瓷器中鱼纹装饰造型的发展

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高度发展,明代的鱼纹装饰也更加丰富多样,甚至超过了前期的品种数量。永乐时期,由于政治上的高压,瓷器上的纹样可以看出艺术在规避风险,使得鱼纹在造型上也变得小心翼翼。到了宣德时期,瓷器上的鱼纹开始有了生机,并展现出元青花的影子,只不过鱼和水藻的比例较元青花缩小了,并且形成了一种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故宫博物院藏宣德青花鱼藻盘和台北故宫藏同题材的葵式碗都是这种鱼纹的典型例子。在宣德时期还有一种鱼纹作品,就是台北故宫藏釉里红三鱼杯碗,三杯鱼上的鱼,都是红釉来表现,没有细节刻画,用轮廓描绘出整个鱼的形状,这种表现手法在明清瓷器中并不多见,展现了宣德朝独特的审美情趣。成化时期的瓷器是明朝瓷器的第二个春天,不过鱼纹在此并不多见,只是在极力表现宣德同类产品的成熟,成化后,这类产品便消失了。成化之后的弘治朝,鱼纹有了较大的变化,鱼的造型变得夸张生动,故宫博物馆藏弘治矾红彩鱼纹盘中的四条鱼,魚身扭动有力,胸鳍张开,呈现出鱼儿游玩的样子,十分生动活泼,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也是弘治朝的独到之处。到万历年间,鱼纹的刻画相对简练,形式突出,局部夸张。总体来看,鱼纹在明代的发展是跟随社会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说艺术永远是社会政治的现实反映。

2、清代瓷器中鱼纹装饰造型的发展

清代时期,鱼纹也在继续发展变化,康熙时期的鱼不再扭捏,这时鱼纹不考虑鱼的比例是否合理,只强调鱼为主体,具有深刻的内涵,表现出当时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到乾隆时期,鱼纹继续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因为乾隆朝生活富裕,使得瓷器上大多是金鱼,这时的画风细腻,刻画精致,金鱼造型十分写实,鱼的鳞片都清晰可见,体态均称饱满,如故宫博物馆藏青花粉彩镂空鱼藻纹转心瓶和台北故宫藏洋彩吹青地金花鱼游春水瓶,鱼纹的描绘可以说是十分细致了。到了清代后期,即道光年间,鱼纹装饰无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都随着社会趋于解体的社会环境,从其繁荣时期逐渐衰落下来。不过这也是暂时的,鱼纹装饰早就成为了陶瓷文化的一部分。

三、明清瓷器中鱼纹造型艺术的内涵

鱼纹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鱼纹造型的变化也不是随意的,他们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有文字起就赋予了其文化属性,而这也会逐渐演变成社会属性。明清时期,鱼纹更加贴近生活,使它变得世俗化,象征的意味十分强烈,鱼纹的造型也更有文化蕴意,因为“鱼”与“余”谐音,使得鱼成为了吉祥的象征,有了深刻的内涵。例如清朝康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里外有余”鲤鱼纹盘,上面的鲤鱼通体金红,鱼鳞大如铜钱,在水中畅游,寓意喜庆、吉祥,是鱼肥年丰的祥瑞之兆。不仅如此,鱼纹还有“年年有余”、“富贵有余”、“福禄有余”等吉祥的寓意。明清时期的鱼纹可以说与当时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通过鱼纹来传达对生活的美好期望,而鱼文化也影响着中国的文化艺术。

结语:

本文主要把明清时期瓷器中鱼纹装饰的造型作为研究对象,总体来说,明清时期的鱼纹造型相比之前更为成熟,整体比较写实细腻,不过也是在逐渐变化发展的。明清时期瓷器中鱼纹的变化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变化的不仅仅是造型,还有其文化内涵。同时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鱼纹表现出来,这样的吉祥寓意使鱼纹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 陈晓军,凌忠明.古瓷话祥瑞[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

[2] 马未都.瓷之纹[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3.

[3] 郭婷.清代瓷器鱼纹装饰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

[4] 杨阳.鱼纹造型艺术的应用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10.

[5] 刘东.古陶瓷上的鱼纹[J].收藏家,2019.

[6] 谢琼梅.中国传统鱼纹探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猜你喜欢

明清造型瓷器
中国的名牌瓷器
高傲的瓷器
丁村民居砖雕艺术研究
明清江南教育情况研究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简述明清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商业与帝制体系关系论纲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