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颅底腺样囊性癌1例

2020-04-20白明鹤张志勇冯丽萍陈荣真郑晓娟张梦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腺样囊性癌鼻窦

白明鹤,张志勇,冯丽萍,陈荣真,赵 猛,郑晓娟,张梦思

患者女性,54岁。于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双侧额颞部钝痛,伴记忆力减退,头晕、头痛间歇发作,经休息可缓解,无恶心、呕吐、口角歪斜及面部麻木。于入院前3 h头痛明显加重伴意识丧失。当地医院查头部CT示:右侧额叶占位,考虑脑膜瘤可能性大。转院治疗,头部CT平扫示:右侧额部不规则囊实性肿物,与额骨界限不清,额窦、筛窦壁骨质破坏,提示脑膜瘤可能,双侧侧脑室前脚受压,中线结构局部左偏。头部MRI加强示:(1)两侧额部、筛窦及右侧眼眶内不规则信号影,大小5.7 cm×6.4 cm×5.5 cm,考虑孤立性纤维肿瘤可能性大,恶性神经源性肿瘤、脑膜瘤待除外;(2)两侧上颌窦、筛窦、蝶窦黏膜增厚。颅内占位较大且颅底骨质破坏,进一步行头部CT三维重建示:右侧额部类圆形软组织肿物,密度不均匀,其内见低密度区,边界尚清,向前累及额窦、向下突破前颅底累及筛窦、右侧眼眶内;行右侧额部占位切除术见灰红色肿瘤组织,直径约7 cm,质韧,基底部与前颅底粘连紧密。肿瘤组织完整切除,送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眼观:灰白色组织,大小10.5 cm×7 cm×2 cm,切面灰白色,实性,质中,部分呈胶冻样。镜检:肿瘤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和筛状,管腔样结构扩张成囊性,部分呈实性。一种细胞呈立方状衬覆于腔壁构成真腺腔,腔内含黏液,大小较一致,胞质少,核圆或卵圆形,增大深染,染色质颗粒状。另一种细胞不规则呈扁平或梭形,围绕成假腺腔,形态不一,内含黏液样间质及胶原束(图1),可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表型:肿瘤腺上皮细胞CK7、CK8/18和CD117(图2)均阳性,EMA小灶阳性,肌上皮细胞Calponin、p63、SOX10均阳性,S-100蛋白部分区域阳性,GFAP、PR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

图1 肿瘤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和筛状,管腔样结构扩张成囊性,部分呈实性 图2 肿瘤腺上皮细胞CD117呈阳性,EnVision两步法

病理诊断:(前颅底)腺样囊性癌。

讨论腺样囊性癌是好发于头颈部的恶性肿瘤,常起源于唾液腺,少数发生在鼻腔鼻窦、气管支气管、乳腺[1]等。本例主要位于额部,额窦、筛窦、眼眶内可见肿瘤组织且侵犯颅底骨质,其部位推断起源于鼻腔鼻窦,鼻腔鼻窦黏膜内黏液浆液腺属于小涎腺。鼻窦包括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临床症状常为疼痛、压迫感、鼻塞和鼻出血。本例为间断性头晕头痛,突发意识丧失并伴记忆力减退。腺样囊性癌有较强的侵袭性,弥漫浸润周围组织,压迫和侵蚀性破坏周边骨质,易侵犯神经[2],沿神经、血管播散发生远处转移。CT平扫为不规则软组织影,密度不均,以中度或显著强化为主,肿瘤最大径常>5 cm,沿神经侵犯鼻腔鼻窦外组织及颅脑,压迫并浸润周围骨质。MRI及动态增强扫描为多发囊腔,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周围囊壁及腺样组织明显强化,部分囊性区减少至实性为典型的速升-维持型。腺样囊性癌常侵犯硬脑膜,与脑膜瘤影像学表现相似,最终需要病理检查来确诊肿瘤类型。

大体检查肿瘤无包膜,界不清,切面灰白色。镜下见筛孔状、腺样囊性腔隙,囊内有黏液分泌,瘤细胞可呈索状,细胞密度升高呈实性巢团或弥漫散在,间质常黏液变性和玻变,常见神经和血管侵犯。由腺上皮、肌上皮细胞组成,腺上皮细胞大小一致,核深染、染色质颗粒状,胞质少且淡染似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可见核分裂象。肌上皮细胞不规则,梭形或扁平,胞质少或空泡状,核小、深染,弯曲成角,可形成假性腺腔,腔内充满黏液样间质和粉染基膜。部分瘤细胞明显多型性,可见多核巨细胞。肿瘤按管状、筛状和实性三种形态分为三级:一级管型为主,无实性成分;二级筛状为主,<30%实性成分;三级实性成分>30%。可混合存在,以筛状最多见,细胞密度越高,预后越差[3],易远处转移。免疫组化腺上皮细胞表达CK、CK7、CK8/18、CEA、EMA和CD117,肌上皮细胞表达SMA、p63、Calponin和CK5/6。

鉴别诊断:(1)基底细胞癌,与腺样囊性癌实体亚型形态学相似,免疫组化不表达腺上皮细胞标志物。(2)嗅神经母细胞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肿瘤细胞小圆形或梭形,胞质少,可见Homer-Wright型假菊形团或Flexner-Wintersteiner型真菊形团,呈分叶状。NSE、Syn均阳性,CK、vimentin均阴性,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3)鼻腔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核分裂象多伴坏死,S-100蛋白阴性。(4)上皮-肌上皮癌,结构为典型的双层细胞管样,CD117和BCL-2对鉴别没有帮助。(5)WHO(2017)头颈部(鼻腔鼻窦颅底)肿瘤分类[4]提出一类“具有腺样囊性特征的HPV相关癌”,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不同于经典型腺样囊性癌,很少出现神经受侵。(6)腺样囊性癌伴高级别转化出现分化差的腺癌或未分化癌,可鳞化,呈乳头状或实性生长,粉刺样坏死伴钙化,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肌上皮减少或消失,间质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5]。

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并不常见,通常无症状又易侵犯周围组织,早期进行精准诊疗较为困难。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加辅助放疗为主,但术前或术后辅助放疗的生存率无差异。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与涎腺相比预后差,易复发,额窦和筛窦的预后更差,组织学分级越高预后越差[6]。腺样囊性癌存在NOTCH1基因突变,NICD1蛋白弥漫阳性与预后不良相关。

猜你喜欢

腺样囊性癌鼻窦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
SRSF2、HMGA2和Caspase-3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及其前驱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外阴腺样囊性癌复发超声表现1例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94例老年人腺样囊性癌的统计学分析
宫颈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PITX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