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地区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LCE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0-04-20刘佳瑞崔晓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免疫组化标志物病理

刘佳瑞,孙 斌,崔晓宾,徐 江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近年来对OSCC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等方面研究虽然有新的进展[2],但目前OSCC患者总体存活率仍然较低[3]。因此,为提高OSCC患者的存活率,寻找OSCC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磷脂酶Cε1(phospholipase C epsilon-1, PLCE1)由染色体10q23上的PLCE1基因编码,属于磷酸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LC)家族[4]。最近的研究报道显示,PLCE1可能在多数肿瘤的发生、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食管癌、胃癌、膀胱癌和结直肠癌等[5-8]。但是,有关PLCE1在OSCC中表达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PLCE1在OSCC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PLCE1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生存率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收集2004~2018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石蜡包埋OSCC标本合计124例,同时选取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2 cm以上)63例作为对照组,并收集患者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71例,女性53例,平均年龄67岁(34~84岁),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所有病例的TNM分期是以口腔癌TNM分期(UICC 2010)为依据划分。通过电话、医院病历或其他方法对124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5月31日。参与本实验的所有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组织芯片的制备核对所选取的OSCC蜡块组织的HE切片病理诊断,并在玻片上对该区域进行标记,对照HE切片上相应的区域在蜡块上准确的标记组织芯片取材位点,使用Mitogen公司MiniCore组织芯片制作仪构建组织芯片,4 μm厚连续切片备用。

1.3 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EnVision两步法。PLCE1兔多抗购自美国Affinity公司,稀释度1 ∶1 200。所有染色结果均由两位高年资的病理医师独立双盲法阅片,PLCE1定位于细胞质中,以呈棕黄色颗粒为阳性。(1)按细胞着色强度计分:无着色为0分,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色为3分。(2)按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计分:<5%为0分,6%~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6%为4分,将两项得分结果相乘:9~12分为(),5~8分为(),2~4分为(+),0~1分为(-)。其中≤8分为低表达,>8分为高表达。若对结果存在分歧则请第三位医师阅片。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χ2检验评估PLCE1表达与其他变量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用于评估PLCE1表达对于预测OSCC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使用对数秩检验分析存活曲线。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该不同变量的单变量和多变量风险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OSCC中PLCE1蛋白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PLCE1在OSCC组织中主要定位于细胞质,OSCC中PLCE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LCE1在OSCC组织中多呈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低表达(图1)。PLCE1在OSCC及正常组织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1.9%(52/124)和0(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表1)。PLCE1表达与OSC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表2)。

图1 A.PLCE1在OSCC中高表达,EnVision两步法;B.PLCE1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低表达,EnVision两步法

表1 OSCC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LCE1的表达

表2 OSCC中PLCE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2 PLCE1表达与OSCC的ROC曲线分析本实验使用ROC曲线分析PLCE1在OSCC及对照组织中免疫组化评分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PLCE1表达在OSCC的ROC曲线下AUC值为0.954(95%CI:0.925~0.982)(图2),使用诊断临界值确定OS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同时最小化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得出OSCC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3.9%和95.2%(诊断临界点为7)。

图2 ROC曲线分析PLCE1在OSCC及对照组织中免疫组化评分

2.3 PLCE1蛋白表达与OSCC患者预后的关系124例OSCC中,74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信息。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5月31日或死亡日期。对74例OSCC患者的单因素分析显示,PLCE1蛋白高表达患者比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PLCE1蛋白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与PLCE1蛋白低表达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8.416,P=0.004,图3A),PLCE1高表达患者的术后病死率高于低表达患者。此外,T分期对OSCC患者的预后也具有显著的意义(χ2=9.647,P=0.002,图3B)。

图3 PLCE1蛋白表达与OSCC患者预后生存分析:A.PLCE1表达;B.T分期

2.4 OSCC患者的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对PLCE1蛋白表达和所有临床病理学因素进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CE1过表达(P=0.006;风险比为3.117,表3)和T分期(P=0.004;HR为3.330)是单因素Cox回归模型中的重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LCE1过表达(P=0.008;HR为3.027)和T分期(P=0.005;HR为0.312)与死亡有关,是OSCC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

表3 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OSCC患者生存的临床病理因素

3 讨论

PLCE1与PLC家族的其他分子相比具有不同的功能,其是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和血管生成的Ras家族蛋白的重要效应物[9]。最近的研究表明PLCE1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关。Yue等[10]的研究表明,PLCE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可通过促进PTEN甲基化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细胞凋亡;而在Wang等[11]的研究中发现,PLCE1可作为结肠癌的抑癌基因,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然而,关于PLCE1的表达及其在OSCC中的研究很少。

在本组实验中,作者发现OSCC组织中PLCE1蛋白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增高,提示PLCE1蛋白可能是潜在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目前国内外有关PLCE1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相关研究极少。仅有李晓岑等[12]对83例OSCC患者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的报道,结果显示PLCE1蛋白在OSCC中的高表达率为53.0%,且PLCE1蛋白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临床分期、N分期密切相关。这与本组结果存在差异,究其原因可能与样本量的选择区域等因素有关,后期我们需要加大样本量来进一步分析。AUC被认为是评估一个试验诊断价值最好的指标,本实验通过ROC曲线分析,表明PLCE1有较高诊断效能,提示PLCE1对OSC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83.9%)和特异性(95.2%)。并应用ROC曲线确定了诊断OSCC的临界值,为今后诊断OSCC提供一种新的生物学检测方法。总之,这些结果支持PLCE1可能是OSCC潜在的一种新型临床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表明PLCE1在其他恶性肿瘤中具有预后意义。Cheng等[13]报道,PLCE1低表达与肝细胞癌的进展相关,并且可能作为其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此外,张晓娟等[14]报道了PLCE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最大径密切相关,提示PLCE1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LCE1似乎通过调节PKCα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食管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这可能成为治疗食管癌的新靶点[15]。在本实验中,作者对纳入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的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PLCE1高表达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组,证实了PLCE1与OSCC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可应用PLCE1来判断OSCC患者预后。在本实验中也对OSCC患者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生存分析,结果表明T分期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一致。此外,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PLCE1高表达和T分期具有较高的风险比,分别为3.027和3.205,说明两者均是影响OSCC患者能否长期存活的独立预后指标。总之,以上结果表明PLCE1表达与OSCC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预后意义,PLCE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综上所述,本组实验发现,PLCE1在OSCC中高表达,PLCE1高表达是OSCC预后不良的重要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可用作OSCC患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但是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临床样本结合临床资料随访来明确PLCE1表达与OSCC各种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PLCE1及其下游相关信号分子在OSCC中的表达情况的研究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免疫组化标志物病理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开展临床病理“一对一”教学培养独立行医的病理医生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