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中学心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2020-04-17洪芸

考试周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培养学生

摘 要:“情感亞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正普遍存在,并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现实问题。有些人情感富余,对他人过度关注,有些人情感缺乏,对他人漠不关心,有些情感超前,活得“另类”,有些则情感滞后,还活在过去,无论是哪种都是亚健康的情感。中学生处于思想逐步成熟的发育时期,与小初中相比,心理和生理方面具有较大的变化,其自身表现欲强,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且渴望追求自我,表现自我,在情感方面,也会因为身体机能荷尔蒙的分泌,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因素,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在中学心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关键词:中学心理课堂;学生;健康情感;培养

“情感亚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正普遍存在,并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现实问题。有些人情感富余,对他人过度关注,有些人情感缺乏,对他人漠不关心,有些情感超前,活得“另类”,有些则情感滞后,还活在过去,无论是哪种都是亚健康的情感。所以,教育部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纵观各个学校的心理课堂,都过于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目标的完成,忽略了心理情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培养。在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单单停留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方面,更加注重一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情感道德品质。所以,中学时期的心理课堂教育中,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提倡贴近学生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过程,而非完成教学目标,不能纯粹按照教材来上课,或者变成教师的“一言堂”一味灌输,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讨论,说出心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观念,以此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一、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中学心理教育课程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方面的双向交流,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情感体系。并通过此过程的教育,帮助学生积累自身的人文素养。根据调查显示,中学时期的学生主要呈现出以下心理方面的问题,如下表所示:

此表格显示中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三个方面表现较明显。男生以强迫症状、敌对、抑郁倾向方面的心理问题为主,女生则以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为主。从个案辅导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心理问题,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不良直接相关。中学生处于青春成长时期,是从稚嫩的心理过渡到青年成熟时期,所以,在此期间会出现较多的心理情感方面的问题,包括人际情感和家庭情感,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但中学生在情感、道德、人际关系、情商、理智等方面,还未达到成熟的标准。所以,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无法与社会关系的发展达到一致步调。简而言之,随着中学生年龄逐渐增长、自我意识不断加强,逐渐具备自我思考、分辨是非、处事的能力。无论在心理方面,还是行为态度上,都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希望能够脱离父母的约束、学校的管教,释放“自我人生”,甚至开始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区域,表现出他们内心强烈的自尊心。并且,在对社会事件的看法上,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久而久之,中学生不再局限于父母和教师传递的思想和情感之中,对成人的见解不轻易相信,不盲目认可,要求任何事物都应当有凭有据,才会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对待事物分解上,也敢于发表自身的意见和想法,并为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断争辩。心理课堂如果只根据教材走流程,中学生往往选择排斥和旁观,课堂走不进学生的心理和解决学生的真正需求。

二、 中学心理课堂中心理健康情感教育的作用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情感素质为主的教育课程,它与传统教育知识的教学课程不同,一般情况下,普通的教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心理健康情感教育则是以学生心理素质、情感素质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出发进行的课程教育。根据上述现状可以得知,加强中学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一个时期的学生处于成长迷茫期,可能会出现正面的思想观念和情感理念,也可能出现负面的情感影响,使得学生的心理产生扭曲。所以,加强心理课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情感观念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面对社会事件,学生心理存在两种因素: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而大多数中学生内心的消极因素占据比例较重,掩盖了积极因素,使得学生产生偏颇的心理。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心理教育,引导学生透过表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从事物发展的形态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事件的正面形象,并从中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了解积极向上的一面,以此帮助学生懂得与消极思想和情绪进行斗争。

三、 中学心理课堂中培养学生健康情感教育途径

(一)加强学生责任感培养,完善自我意识

责任教育是情感教育的核心内容,其教育目的在于培养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成长、道德观念、情感观念发展不平衡时期。中学生在学校受到校园集体主义、传统教育美德的正面影响,同时又受到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负面影响,在家庭中又受到父母自身行为和言语等方面的影响,还有来源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容易使学生的心理出现偏差。为此,教师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国家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情感等方面的要求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将这些要求转变为自身的行为和思想要求,从而完善自我意识,提高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正面接触,让学生用自己绵薄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以此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学生的情感意识交流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主流价值观为核心,进行的心理活动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意识。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渗透了浓厚的人文精神,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意识。为此,教师应当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收集丰富多彩的教学材料,以情感意识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健康的情感。比如,学生在视频中或者街上看到城管当场没收小商小贩的物品,往往都会同情弱者,敌视城管人员正常的执法。学生往往看到事物的表象,而不去深究事情的真相。现在,学生通过手机、电脑,往往获取过多的负面的一些舆论报道,都在冲击孩子们的价值观,让孩子们的价值观更加模糊。甚至有些孩子,还有反社会倾向,认为社会不公平,不公正。一旦在校园里发生一些没有完全公正对待的事情,便充满敌意,仇恨校园,仇恨社会。所以,心理课要多多利用身边的素材,和学生多角度探讨问题的真相,减少负面新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并积极发挥正能量的影响力。在心理课的畅所欲言中,加强学生的情感意识交流,培养健康良好的情感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利用積极情感因素,克服消极情感因素

中学生本身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因素,以及自我不断完善,提高思想觉悟的心理状态。但是,由于中学生人格和心智还处于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所以,在情感方面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这时,教师应当仔细观察,捕捉学生日常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引导学生向积极的一面发展,促使他们在情感方面,具有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内心的积极因素。比如,课堂中一旦捕捉到学生的情感正能量,就要及时加以表扬和强化这个积极的行为。同样,在课程中,一旦发现某些学生明显的消极情感,就要发现他身上的“例外”,比如某一个好的表现和举动,及时进行肯定,哪怕很短暂。这样,学生会更加觉得老师的包容,而非抓住消极情感就进行批评或者置之不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清楚感受到自己身上的优点,以此营造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和班级氛围。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向善和向上的,我们如果能充分抓住孩子们这个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有效的肯定和表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四)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内容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停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教学内容中,也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特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根据多年的统计表明,中学生大部分的心理问题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如学习压力过大、学习难度过高等等,使得学生内心受挫,进而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如果能结合其他学科特点,结合各个教材中蕴藏的心理健康情感教育知识,在无意识的状态中,渗透这一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的渗透。如语文、思品、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素养、文化素养、道德品质等等,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途径,润物细无声。

(五)丰富心理课堂,让学生多维度健康成长

心理堂课,不应该只有教师的声音,更应该有学生的心声,且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可以选取教材的一部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抛给学生一些发生在身边的实际事例,听听学生的想法,然后加以引导。也可以让学生来当当小老师,或者担任心理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以成人的视角来看问题。心理游戏既充满游戏感,又能在活动中增强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让同伴的影响力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心理课堂是可以丰富多彩的,可以多维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不同,它有多样性、变化性、灵活性、社会性的特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情感,并从多个方面,加强学生心理情感方面的教育力度,以此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情感觉悟,从而形成健康完善的心理,推动自身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晓琴.积极心理导向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5):61.

[2]李莉莉,黄喜珊.积极心理与中学生涯规划主题班会课结合的实践[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21):32-35.

[3]吴境柳.积极心理指导下的中学化学课堂提问[J].中学课程资源,2019(7):32-33+54.

[4]温满斌.浅议中学心理课程优化方法[J].学周刊,2019(20):86.

作者简介:洪芸,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天目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培养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