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2020-04-13顾艳红

小学时代·下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思维问题情境

顾艳红

【摘  要】  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利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注重复习巩固相扣,有效汲取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  数学思维;创设情境;多媒体;汲取知识;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正逐步向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转变。教学方式正逐步向启发式模式转变,注重在实际生活中数学学习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教学过程设计了综合实践的生活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对情境的合理设计和引入,实际上是文本问题情境的再现和还原。在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立足于生活现实,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基础,体现数学学科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例如,在教学“搭配”的过程中,我准备了两件夹克、三条裤子(颜色不同,都用衣架挂好)。在课堂上,学生们像变了似的,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说:“老师,你要做什么?”“多漂亮啊!”我问学生:“帮老师一个忙,好吗?我的孩子穿哪一套最好看?”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接着,我要求学生们到讲台上进行搭配,并用手机拍下不同的搭配,及时上传到白板上展示。把所有的搭配都显示出来之后,学生们仍然意犹未尽。我又让学生重置情境,更换道具,梳理归纳、总结和扩展。这节课上学生学习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借助多媒体,提高理解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一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事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在实践活动课中借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显示更直观的形象,如实物、图形、数量等,这样可以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呈现出钟表模型,操作起来简单;学生也看得一目了然,学得轻松。但一秒或一分钟的时间表现得不准确,学生对一分钟或一秒钟甚至感觉不到。这个时候,我借助多媒体时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让学生充分感知到一秒或一分钟的长度,让学生仔细观察秒针、分针和时针的内在关系。在观察的过程中,我运用多媒体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有趣的游戏,集中学生的听力、视力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时、分、秒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兴趣,同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只有将生活情境融入教学,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问题,教师才能落实“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逐步实现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的双重教学目标。

三、复习巩固相扣,有效汲取知识

由于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巩固前面所学内容。因此,教师在传授新内容时需要挖掘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网,便于拓展知识面,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也能够互相借鉴。

以往,家长只能通过询问学生或找老师了解的方式得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教师也很难得知学生在家自习的情况,教师和家长作为在教育中起到最突出作用的两方面却被分割开来。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越来越多,最为典型的就是班级群——班级内全体学生的家长与教师共同创建的群。教师可以在班级群中通知家长班级内的相关事宜,也可以发布每天的上课内容、作业等,以便家长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预习、自习、复习等,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同时,一些信息技术也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学。之前,教师一般都是或者说只能布置一些书面作业,学生在课后完成作业后,第二天上课后交给教师,教师在课后批改,第三天上课时才能把作业发给学生并对作业里的错误进行点评。有时这之间的时间间隔会拖得更长,影响教学进度不说,也影响了学生的理解。而今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即刻查看并批改,不仅简化了程序,也缩短了中间的时间间隔。可以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作用,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联系。而且,教师可以设置样板,减轻批改作业的负担,以便把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方面。

四、创设问题情境,有效提升应用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数学教师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利用课堂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特别是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学生与教师需要合作构建一些与生活实例相关的问题情境,从而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作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统计》时,开展小组学习,将学生分成几组。学生可以在各自的组中统计文具的种类和数量。在文具的划分和统计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充分掌握统计相关知识。

数学不仅是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要联系生活实践,有效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结合超市购物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案例设置部分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思考问题,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教师在以往的备课过程中只能借鉴自身的教学经验,想要有所创新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很多教师在这方面没有做好,以至于讲课时“千堂一律”。但今天,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他人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备课内容做出改进,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帮助学生更快速地获取知识。比如在讲解“时、分、秒”这一小节内容时,很多教师感到无从下手,即使是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也很难讲解得十分透彻。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妨在网上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比如观看相关教学视频、下载一些讲解十分精彩的课件等。这样一来,教师得到了自我提升,在讲解这一小节时便有了新的突破,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节中的内容。

其次,一些教师在重难点的把握上存在着问题,大数据可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大数据,学生在哪里经常犯错误,在哪些知识点的掌握上有较大的問题可以十分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教师知道这些数据后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每一节的重点,每一册书的难点,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更有目的性地带领学生复习。

总之,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教师应当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整合数学课堂教学。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实例,让课堂教学富有乐趣,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数学情境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便为教师提供一些浅显的意见。请教师们不断深入探讨,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实用的教学方法,以便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胥琳.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2019(13).

[2]叶艺灵.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7).

[3]徐晨来,高翔.概念建构视角下科学游戏教学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2019(40).

[4]郑美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2018(30).

[5]孙海霞.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10).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思维问题情境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