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的光辉

2020-04-13闫善华

小说林 2020年2期
关键词:孝感白衣战士李德

有着五千年璀璨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从盘古开天那天起,华夏每一寸山川,都写满一个民族的精神。特别是在每个朝代国难当头时,都充分体现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战无不胜的民族,也是让世界瞩目的民族。在当前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白衣战士逆行的伟大精神,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在烽烟滚滚的战争年代,冲向戰场的是手中拿枪的英勇将士。然而,此时的中国却遭受着来自于武汉新疫情的侵袭,这是一场全民皆兵抗新冠的战役。而这场战役,冲向战场的是白衣战士。每一名医护人员,都知道这场战役的紧迫性,更知道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与新冠抗争。这场战役,没有鸣枪炮,敌人很小很小,肉眼根本看不到,却又狡黠得无处不在。这对医护人员又是一次关乎生死的考验,上,没能冲向战场的也严阵以待,心早就飞在这非常时期,很多医护人员都选择逆流而向武汉。这就是医者的本心。

远在祖国北部边陲的塔河县,全县进入防控的战时状态。所有人都在做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哪怕是在家不出门的百姓,都严守防控规定,不给国家添乱。

2月10日的午夜23点,塔河县医院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湖北孝感市疫情紧急,需要塔河县人民医院选派一名医生、一名护士驰援湖北,增援孝感。

这一消息就像进军号角在全院吹响。所有的睡意都被这一消息驱赶,一颗颗心都激动着,跃跃欲试,奔赴一线的机会终于来了。

23点45分,收到第一封请战书,是内科徐爱华写的:“在新冠病毒肆虐之时,我自愿申请加入一线战斗,任何时候我都服从安排,尽职尽责,就像2003年我战斗在‘非典一线一样,尽微薄之力,甘于奉献!”

李德彬的请战书是这样写的:“我自愿加入驰援武汉孝感医疗队,国家疫情,匹夫有责,为重疫区献上一份自己的力量。”接着,李德彬又在微信群里发声:“我是李德彬,我报名去武汉。”医院内二科医生徐劼说:“疫情就是命令,任务重于泰山,从得知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那一刻起,我早已做好了请战、迎战的准备,家里给予我支持,同事给予我力量,我一定不负众望,战胜疫情,平安归来!”

此时,一封封请战书乘着夜空璀璨的星星之船,如雪片一样纷纷而至,这不是普通的请战书,是投向新冠的宣战书。院长苏英久说:“众所周知,抗疫新冠肺炎十分凶险,当我昨晚得知要组织驰援湖北孝感抗疫通知时,第一反应是如果大家有困难,我就去!我是党员,从医近三十年,我也特别希望有机会去为全国人民、去为有需要的病患献出更多的努力。作为院长,今天看到我院三十多名同事都积极请战,我的眼睛湿润了,真很感动,为我的战友感到骄傲与自豪!”

午夜的塔河县中医院,也接到和县医院同样的通知。此时,一份份的请战书,不仅代表着医护人员心向武汉的心情,更有一名白衣战士的使命感。三十岁的中医大夫韩桂银的请战书是这样写的:“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深感重任在肩。我郑重向组织提出申请加入抗疫病毒临床一线医生应急队伍,忠于职守,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不负人民,随时听候医院组织调遣,为打赢这场硬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二十六岁的王倩倩,她是内科护士,正当青春花季的一个柔弱女孩的她,在父母身边,也许还是个撒娇的女孩。请战书却写得有着男人的刚性:“……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我严阵以待,坚守岗位,无私无畏,不负韶华。”

许杰是十八站医院年过而立的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她的技术和自身素质都很出色。当十八站医院发出驰援孝感的紧急通知时,院长心里也很忐忑,因为医护人员少,不知道能否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通知发出后短短几分钟,就接到许杰报名:“院长,我报名!”院长惊奇,因为她是聘用的护士,怎会有如此想法?院长想确认许杰是否真的报名,就问:“你说的是真的?你不害怕吗?”答案是肯定的:“院长,我要去,我每天都关注武汉疫情新闻,还经常和同学说,要是能去武汉就好了,能为国家、能为武汉出一份力,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能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一次救援,对我人生是一次历练。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参与这个事件,我就留在了历史之中。”这义无反顾的话语让院长震惊了,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个许杰曾经为了女儿的学习,想辞掉工作,而此时,这柔弱的肩膀却担负起白衣战士冲向战场这无畏的勇敢和坚定。如果她不请缨,谁都无可非议。尽管女儿哭着不让她去,爱人虽然没有反对,但这触摸危险的驰援,心中有的是担心和不舍。她对爱人说:“我这样做,也是要给孩子做榜样。”

一份份请战书,若不是这场特殊的战役,人们很难发现他们心灵深处这份拳拳之心。这不仅代表他们自己,也代表塔河所有的父老乡亲对湖北孝感人民的一片家国情怀。这午夜紧急指令,就如战争年代战士奔赴战场一样的紧迫。

2月11日的塔河,因为防疫,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只有宣传的警车,一遍遍驶过,把冰冷的水泥路碾热。白雪映着喷薄的红日,为祖国最北的塔河县洒了一层金辉,给沉静的气氛一些暖意。

在塔河县医院大厅里,今天非同以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别样的情感在激荡,每个人的眼里都裹着热泪。各科室同事前来为徐劼、李德彬送别。所有的拥抱,都是出征前省略的不舍和牵挂;所有的嘱托,都是带上全院人共同的心愿。听到消息的亲朋好友,都来与他们拥抱告别。这样的告别,不同于以往,因为他们奔赴的是一线的抗疫战场。

县中医院为韩桂银、王倩倩举行的出征仪式紧张有序,院长崔涛对两位志愿者勇于担当的大爱精神给以高度赞扬,并对其家属给予的支持致以崇高的敬意。全院同事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期盼他们平安凯旋!

在塔河县宾馆的三楼会议室里,塔河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为首支医疗队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县局领导为医疗队成员送上鲜花和爱心捐赠。县委书记周魁伟在讲话中说:“你们是我们塔河的骄傲,我代表全县父老乡亲向你们致敬!”叮嘱队员要相互照顾,做好自我防护,以塔河人高尚的情怀和精湛的医术,救治患者,展现医德风范。不一样的出行,却有着同样的心境。出征的五位医护人员也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与孝感人民共渡难关。”

让人望而却步的湖北,并没让塔河医护人员退缩。一份份雪白的纸上,此时,他们写的不是治病处方,更不是诊断,而是前往武汉孝感市的请战书。在这张白纸上,那个红色的指纹,就像炉火一样鲜红,他们的心里已被这炉火燃烧得热血沸腾。

他们不是青春年少一时的冲动,也不是为升职晋级,他们是一名白衣战士,义无反顾冲向这场没有硝烟的新冠病疫战场。在他们之前,有武汉六十二岁的医生,在医治新冠患者中被感染离世。还有三十四岁正值青春年华的李文亮医生,那么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职业的他,也因在救治中被感染,最终带着太多的不舍和遗憾,告别了短暂的人生。眼前他们五位小分队成员,就是塔河医护者的代表和典范,他们在践行医者的使命和担当。

县医院的徐劼和李德彬两位战士,昨晚都值了一宿的夜班,早上回家简单收拾一下行装,也来不及和亲友道别,就接到了要整装出发的指令。

李德彬说:“我昨晚和媳妇商量好了,本来我们打算两个人都请战的,但是我说孩子小,还需要你,我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去!说实话,不怕是假的,但在疫情面前,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去湖北孝感驰援,而且我比女护士力气大,能多吃点苦,用武之地多。”于是他再三请战。

临行前,队员韩桂银早上简单收拾行李,与女友拥抱告别,尽管这份儿女私情也难舍难离,但国有召唤,所有的亲情都缠不住他们驰援孝感的步履。在出发前十五分钟,韩桂银说有点东西忘在家里了,其实,他是来看没来得及告别的母亲。儿子高大的身躯,将母亲围在怀里,刚要出家门,母子又不舍地相拥告别。护师王倩倩,为减少自己喜欢的长头发给未来的工作增加梳洗带来的麻烦,在出发前一小时剪短了秀发。

十八站医院院长孙莉,来不及为许杰开欢送会,早上七点就开车将许杰送往塔河集合一起出发。在赶往塔河的途中,许杰没有和爱人、女儿离别的那份伤感,也没有因离开古驿站的家乡而流泪,有的是前往孝感的坚定。

临行前县领导的嘱托、同事的不舍、亲人的拥抱,还有一双双含泪牵挂的目光……人生的感动就源自于这无疆的大爱,感动于“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勇往直前。

中午十二點,车辆载着五名驰援的白衣战士驶出塔河,奔赴远隔万水千山的孝感战场。就让洁白的雪花,为他们缝制一件出征的战袍,为他们遮风挡寒;就让这些牵挂的目光,化成他们疲惫时的港湾,感受家乡别样的情感;就让全县人民的重托,化作驰援的航帆,驶向孝感;就让孝感的呼唤,化成南丁格尔的箴言,手到病除,完成歼灭新冠的使命,早日凯旋!

这就是塔河边陲小县城逆行者淳朴的心灵,将山的果敢、伟岸、无畏,还有在寒冷中打拼的精神,用他们的逆行,闪耀出人性的光辉,把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诠释得尽致淋漓!

作者简介:闫善华,女,满族,出生在黑龙江省望奎县,大兴安岭作协副主席,塔河县文联副主席,塔河县作协主席。在《散文选刊》《中国文学》《天津文学》《中国散文家》等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花开的声音》收入《中华活页文选》,散文《拾起栖霞山的碎片》收入《中学生最喜欢的精美散文诗》文集。出版散文集《燃烧的映山红》《花开的声音》《大兴安岭放歌》《瑞雪飞扬》四部。

猜你喜欢

孝感白衣战士李德
荡秋千
我想
黄文军
孝感令
15白衣战士
它是什么
白衣战士出征歌
看见春天的脸
A Research on Performance Management of Civil Serva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tivation
“六一”是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