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SARS肆虐过后,一条胡同的抗疫日常

2020-04-13刘琦

看天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王姐住户胡同

东四七条胡同的公厕门口,贴着防疫宣传单。(见习记者刘琦 摄)

大年初六,下午两点,王姐穿上街道统一配发的红色棉服,戴着写有“治安巡逻”的红袖标,准备出门上岗。她是一名社区巡逻员,也是市民口中的“东城大妈”。今天,她在东四七条胡同西口执勤,红色棉服在青砖灰瓦为基调的胡同里格外显眼。

从早上9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王姐一天站岗四小时。自新冠肺炎疫情扩散以来,王姐接到上面一项新指令:要格外注意进入胡同的陌生人和外地人。最近她还戴上了街道发放的一次性医用口罩。

七条胡同所属的东四街道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部。该辖区西起东四北大街,东至东二环路,北起平安大道十条,南到朝内大街,面积约1.65平方千米。王姐说,目前东四街道并没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然而17年前,SARS肆虐北京,东四街道可是“重灾区”。据《人民日报》披露的数据,当年那场SARS病毒在全球范围致使8422人感染,中国大陆地区累计病例5327例,其中,北京市就占了近一半——共有2521人确诊。而在东四不到2平方千米辖区内,一共有97例SARS感染者。

东四十条一处大杂院,是当年北京第一个因SARS被隔离的民居。如今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再次袭来,胡同里的老街坊们也在议论纷纷。

“SARS暴发的时候,也差不多是春节左右,一开始并没把它当回事儿,想着那是广东来的,离我们那么远,而且北京作为首都,怎么能乱?”王姐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现在说起SARS,她一脸轻松。

不过,那段时期街坊邻居有人被感染,整个七条胡同被封锁,“大家除了采购生活必需品,基本不出门。”王姐说,隔离的那段时间,天天都有穿隔离服来喷消毒液的人,“有时一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就担心是来接自己的。”

东四七条胡同住户多是中老年人。相较于楼房,胡同里人口密度低,主要出入口就两个,邻里街坊低头不见抬头见,大家都互相熟识。加上前两年北京市政府进行人口疏解,很多外地人开的小商铺相继停业,人口流动相对少了一些。

春节假期,家家户户门口贴着崭新的“福”字和春联,唯一能让人联想到疫情的就是街道工作人员在墙上粘贴的“防病毒顺口溜”。这些打印在A4纸上的口诀到处都是,每隔四五十米就能看到一张,处处提醒街坊邻居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胡同里的张大爷嫌家里闷,他和王姐一样是巡逻员,“正好出来透透气,戴着社区发的口罩就行。”他说,家里人认为这次病毒传染能力强,老人应该待在屋子里。为此,他和家人还吵了几架。

最终家人拗不过他,张大爺现在参加日常巡逻,出门戴口罩,回家后就接受酒精消毒。王姐义务做了多年志愿者,家人倒不反对。“哪家都有谁,我们大概都清楚,”她说,这对于疫情防控是一个优势。

最近,深圳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这意味着粪便可能传播病毒。然而,由于下水管道铺设困难,七条胡同大多住户至今还要去公共厕所,这样一来,厕所成为居民们必去的公共场所。疫情暴发以来,厕所管理员接到街道指示,将每天消毒的频率由3次提升至6次,增加消毒液浓度,对于门帘,门把手等部位更要加强清理。

胡同里还有几栋6层高的老式居民楼,一扇铁栅栏门将院子与胡同主干道相隔开来,门上贴着告示“访客请登记”。看门大爷说,这里以前是一家单位宿舍,现在住户多是老人。从1月28日起,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小区院子里安安静静,看不见一个人影,看门大爷每天还要给楼道消毒。

这些天来,返京人员陆续抵达,防控病毒输入性风险成为当务之急。北京市疾控中心早已发出公开信,提醒由各地来、返京的人员务必及时联系所在街道社区进行登记。街道和社区是此次监测疫情变化的最末端,东四街道办事处也在胡同每户院门口贴出通知,提醒返京人员及时联系居委会。先前逐户调查中,对那些无人的房屋,他们会在门上张贴纸条。

疫情之下,七条胡同里一些小门面、小吃店和一所学校,年前就一直歇业、关门。胡同东口,一家理发店开着门,有人正在理发,对面是一家便民蔬菜店。街坊邻居们采购日常用品出来一趟,也不停留,径直又回了家。王姐在胡同口密切关注过往的行人,她不希望SARS卷土重来,“这次我们一定要重视,但也不要恐慌。”

猜你喜欢

王姐住户胡同
一“病”解千愁
高手过招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简单的高招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东明胡同
王姐
招而不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