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家庭教育之考

2020-04-10彭铁牛李晓冰谭梦瑶萧颖琪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言行亲子子女

彭铁牛 李晓冰 谭梦瑶 萧颖琪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2

一、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

现代化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古人言:治国先治家。现今,习总书记更是提出了“以千千万万良好家庭的建设推动全社会的文明进步”的殷切期盼,家庭教育的首要作用更加突显。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调查问卷数据(家长篇数据共1591 份,子女篇数据共1374 份;调查时间:2019 年7 月5 日-16 日。),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问卷,认为当代家庭教育的现状如下:

(一)家庭教育是亲子间一辈子的互动

互动,指在专有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人们发生的不同方面的双向作用和影响。而现实中,亲子在日常沟通或是上学出游,乃至拥抱打骂等各方面都会产生不同认知的碰撞与交流,实践做法的互通与相悖,亲子情感的表达与交织。

家庭教育,既是基础教育,亦是启蒙教育,更是终身教育。数据显示,在问及“当工作与孩子教育间有冲突时将如何抉择”,约60%家长希望达到二者平衡。在需要抉择顺序时,绝大部分的家长以教育为先。可见,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责任心贯穿一生。

(二)多数家长已意识到自身言行的影响力

从习总书记讲话所传达的精神可知,家庭要重言传身教,授学育德,见闻习染。说明了家长言行对子女成长影响之重大。

数据显示,有99%的家长认为已意识到自身言行的影响力,其中,73.41%为已避免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言行。同一问题,95.49%的孩子认为家长有意识到其言行的影响力,其中,43.6%为家长有真正贯彻落实。虽然两篇问卷的占比数据有差距,且部分家长的落实程度也有待增强,但值得肯定的是:大多数家长对言行的影响力有所认识。

(三)现代中国家长高度重视素质教育

由于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加之课外班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都促使父母更重视对孩子全方位的培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普遍存在。

数据显示:93.09%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有参加课外班。此外,约70%的家长表示会经常监督孩子学习。可见,现实中,大多数家庭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对孩子学习方面的重视度和迫切感较高,对其日常学习的关注度也较强。

(四)孩子接受与渴望的教育方式相近

1.家长所给予的教育方式倾向于民主型

不同的教育方式有不同的表现。民主型教育方式的家长倾向于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想法;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家长则会全面监管子女的行为。数据显示,近70%的子女认为其家长的教育方式为民主型。可见,现如今,多数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逐渐趋向民主化、平等化。

2.大多数孩子理想的教育方式为民主型

孩子接受的程度对家长教育的效果影响重大,为研究二者的一致程度,笔者设问调查之。数据显示,83.92%的孩子理想的教育方式为民主型。对比可知,现实中大多数父母的教育方式与大多数孩子理想的教育方式较一致。

图1 亲子对家长是否注重其言行对子女影响的现状情况表

图2 孩子现实中得到的和理想的教育方式的数据对比表

(五)亲子在德智体重要性的看法相近

现代家庭中,养育孩子要满足的不再是基本的生存权,而是要落实到孩子的身体、思想及学习等多方面的发展。首先,身体是思想和文化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思想道德发展更是贯穿一生;最后,文化学习更是文明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因此,以上三者的发展都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父母篇与子女篇数据皆显示:将身体列为首位重要的占比最多;其次为思想;最后为文化学习。对比可知:亲子反馈的数据相近,即看法较一致,都意识到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基础。

图3 亲子对多方面发展的重要性程度的看法对比表

(六)亲子在独立年龄上的看法较一致

由于当今的教育机制,多数16 岁的孩子处于高中的住宿阶段,也是法定的劳动年龄,更是心理学定义的叛逆期结束阶段;而多数18 岁的孩子处于大学阶段,也是法定成年年龄,身心发展已较为稳定。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慢慢成为社会人,家长也由细化管理逐步变为粗放管理。因此,以16 岁、18 岁等为分界点设问之,在独立年龄这一问题上,亲子两篇的数据皆显示:占比最多为18 岁后,次之为16岁后,第三为就业后。数据的一致说明亲子在此问题上看法较一致。

图4 亲子对真正独立年龄的看法对比表

二、当代家庭教育的不足

纵观历史传统和现实新潮,横看现代家庭教育,挖掘其真实现状,肯定其可取之处。但是按当代经济水平所处的高度而言,家庭教育仍有不足。

(一)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力有待增强

内力,即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力。家庭教育这一系统内的相互作用力即是父母与孩子,而孩子作为二力之一,是影响重大的内在力量。

上文提及,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动参与度较高,但从数据可知,其参与度和主动性仍有待提高。例如,“与父母聊天的主被动情况”这一问题的数据显示:19.65%的子女会更主动地交流。另外,仅有12.36%的家长表示是子女一方主动提出参加课外班。教育内力不强,乃不足之一。

(二)家长的生涯规划意识有待提高

品质人生护理师杜士扬曾说,人应醒悟一生,创建整体的远景和行动步骤,才能真正实现人生意义。就生涯规划而言,孩子的水平尚浅,家长的作用则更加重要。

数据显示:75%以上的家长会帮助孩子规划人生。其中,62%为短期规划。殊不知,短期规划解决的只是短期的问题,作用片面。完整的人生规划正如人生路上的路线指引。因此,没有帮助孩子做规划和仅做短期规划的家长,都是生涯规划意识薄弱,对孩子的人生不够负责的表现。规划意识不高,乃不足之二。

图5 父母是否有帮助孩子制定生涯规划的情况

(三)奖励的正强化导向性有待增强

伴随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鼓励式教育在中国家庭被广泛采用。数据显示:约97%的家长会表扬孩子。但是,有奖励是否等于懂奖励?

奖励具有正强化作用,但使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孩子可能因家长敷衍而变得无所谓,或是因过度表扬而产生膨胀心理,甚至因金钱奖励而产生“有奖则为,不奖不为”的不良心理。数据显示:可能由于口头表扬实施简单,有52.73%的家长常用之;可能是贪图金钱奖励的省事快捷,有3.55%的家长常用之。可见,家长有奖励并不等于懂得借助奖励引导和培养孩子。奖励导向不明,乃不足之三。

图6 现实中的各类奖励方式对比图

(四)家长言行的影响力有待被重视

教育是家庭的终生命题,成功的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积习渐靡。由数据可知:有4.51%的子女认为其家长不注重其言行的影响;有51.89%的孩子认为其家长虽有意识避免出现不良行为,但仍时有出现。此类做法除了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言行外,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判断能力的提高,此类家长容易失去权威,不利于他们在家庭中得到子女的尊重,在工作中得到社会的尊重。言传身教不实,乃不足之四。

(五)培养独立能力的意识有待提高

独立能力意为不依赖他人,依靠个人力量去完成事情。孩子拥有独立能力有利于培养自强自助自立的品质。

关于独立年龄的数据显示:有19.86%的家长和22.78%的孩子认为是就业后;亦有少数认为是婚后和生子后。研究报告曾指出,多数中国父母缺乏培养子女独立能力方面的意识。孩子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和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都是对子女独立能力不信任、不肯定的表现。助子独立不足,乃不足之五。

(六)教育中的民主与专制有待辨析

心理学家将家庭教育分为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其中,前两者最为典型。随着社会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我国家庭教育亦融入了民主因素。

数据显示,同一批孩子中,有69.58%的孩子在现实中接受的和高达83.92%的孩子希望得到的教育方式为民主型。值得一提的是,有5.97%的孩子希望得到放养忽视型的教育方式。事实上,绝对的民主与绝对的权威都并非正确。过度的民主容易演变为无边界的民主,易导致孩子过分自我,事事讨价还价。同时,当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时,其思考并不全面。反之,过度的专制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家长难以管教。因此,教育的民主程度与专制程度都值得深思,家长对此也应进一步辨析,而不是全盘地追求民主教育或摒弃专制教育。习之而不辨析,乃不足之六。

关于家庭教育之对策思考,请见续编《当下家庭教育之辨》。

猜你喜欢

言行亲子子女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语录
从《无声告白》看边缘人家庭及其子女
漫画论语(四)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