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思维驱动下高校外语教学策略与实施创新研究*

2020-04-10芮真慧

山西青年 2020年5期
关键词:外语育人思政

王 巧 谢 菲 芮真慧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一、研究缘起

三全育人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重中之重,也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当代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的背景下,是否能全面调动高校各专业课教师和思政专职教师一起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成为当今社会的焦点。现在很多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孤岛”困境,只让几个思政专职教师站讲台,思政理论课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也因此影响了很多高校的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时代要求。

二、三全育人思维驱动下高校外语教学创新现状

作为中西文化思想激烈碰撞的前沿学科,外语专业教师的授课中也不乏三全育人的思想。外语专业教师要学习如何通过正确的舆论教化引导外语专业的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的“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使外语专业的学生形成正确的独立判断价值体系。

课堂内外:在当前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环境下,坚守职业道德、提高政治素养甚至比掌握翻译知识和技能更重要。根据目前口译及其他外事工作的特点,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党的忠诚。口译课的辅助教学内容中应该有几个“必读必看”,对提升综合翻译实践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新闻30 分》、《参考消息》、《经济学人》、《麦肯锡季刊》等。通过长期高强度、不间断的“课外自修”,在加强学生语言能力和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引领学生在翻译实践中使用“标准中文”。始终对学生强化“外事无小事”意识,认为翻译人才培养归根结底是高校“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世界大格局,结合学生职业规划和我国语言服务业的发展特征“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全球视野+中国表达:对于还未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对中国政治术语的翻译问题无疑是最具有挑战性的。这要求大学生充分具备包括种族、性别、年龄、身份、文化、背景等不同领域的专业词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西方修辞学和政治演讲的特点,本着“政治性、可读性、及时性”三大原则,对当下中国时政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并高度翻译其核心思想进而学习其会议精神。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的发展,中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升,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同时,西方民众对我国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这对我国在政治术语的翻译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政治话语人才储备工作,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高校则是人才储备的“摇篮”,通过外语教师的努力,培养学生对中国事务的关注,对中国发展的信心,对全球化格局的认知,上好这样带有“中国温度”的特色外语课程。

专业课+思想钙:结合外语课堂教学的需要,不失时机地选取同一新闻事件的国内外不同媒体报道文章来对学生进行批判性辩证思维的培养的同时,提升学生对祖国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让学生们感受到思考和分析事件的视角更多元,思路更开阔,避免了简单说教的枯燥乏味。中国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创造者、享梦者,中国教育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接班人,因此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需要实现根本性的改变,让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三、三全育人思维驱动下高校外语教学策略创新

第一,“全员育人”思维驱动下高校外语教师加入思想政治育人机制。数字化时代的典型特点是智能互联、敏捷致胜、边界消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封闭式课堂思维到开放式跨界融合思维,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具有更开放的心态、更宽广的胸襟、更包容的文化品行、更具在开放式社会网络协同中协同合作的精神,积极主动建立跨学科的育人机制。虽然高校里的专业课和思政课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二者的最终目的同是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政课程”不断深化逐渐转化为“课程思政”,全员参与、全课程参与的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也逐渐形成。通过“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一方面重构外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联系,基于学生需求,提供学生与外语教师沟通交流的互动平台;另一方面将具有高思想道德素质和高水平德育意识的教师聚集到一起,形成“课程思政”的教学共同体,实现共同育人。

第二,“全程育人”思维驱动下高校思政教育进入外语课堂育人策略,文理通识隐含思政博雅。当前,国内外各高等院校高度重视通识教育,并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把“全人类的文明经典”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增加知识广度、挖掘知识深度、拓展全面视野,进而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形成了文理交融的博雅教育体系。思政教育,也应该是此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外语专业学生而言,当前课程往往过于强调外语语境,对思政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不够重视,导致对国情了解不深不透。因此,在外语课程教学中深入挖掘适合思政教育的各种资源,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和外语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改革措施,例如,通过精选来自海内外国家领导人演讲、人民日报日语版、中国日报英文版等主流媒体报道,加上课堂教学互动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会用不同立场不同角度来客观地分析和研究中外观点差异背后的深层次根源,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尚需完善之处。通过不同来源的教学素材,形成中西不同视角,互为补充借鉴。

第三,“全方位育人”思维驱动下高校“翻转课堂”式育人生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面对新世纪,我国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是: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人才培养能力不断提高,创造一批有理想、有道德文化素养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需要高校构建教学平台,打造思政教育生态,也需要学生参与平台,融入生态,形成价值网络。尊重个体力量,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平台化赋能型+分布式自主组织管理结构,共识共担,共创共享,是持续激发组织活力与提升网络化交互与协同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外语教学教育载体之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以外交和领事保护工作为主题,以提高高校师生应急避险和预防性领事保护能力为根本目的,在课堂上举办外文情景剧大赛。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和贴近民生的情景剧大力普及领保知识,反映新时代,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通过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让学生们更深刻直观地感受领事保护工作,激发同学们对于领事保护工作的热情,树立了投身中国外交和领事工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

四、结语

三全育人思维驱动下高校外语教学策略与实施创新研究,实现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念,让高校思政课不再“孤岛化”,而是构建起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从单一化的“思政课程”向多层面的“课程思政”转化,使洋气的外文泛读、外文口译等课程,也蕴藏并赋予思政内容与价值。在三全育人的思想驱动下重视并改善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优化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与教育理念,以多层面的“课程思政”使思政教育体系更加完备,逐步实现高校政治思想教学的新观念。

猜你喜欢

外语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