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检测在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中的临床监测效果研究

2020-04-03梁希泉陈尚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性反应脓毒症入院

梁希泉,陈尚华,刘 琴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安徽芜湖 241000)

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病死率达50%~70%,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1]。脓毒症合并ARDS的治疗难,患者预后差,而积极防治ARDS的发生在挽救患者生命中极为重要。寻求可靠的血清指标,早期预测并进行对应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2]。有研究发现,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炎症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功效[3-4]。为研究HMGB1检测在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本院开展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ICU 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30例单纯脓毒症患者及18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纳为研究对象。(1)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2016年国际脓毒症定义会议关于脓毒症诊断的新标准[5],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同时还符合2012年ARDS柏林标准[6]。(2)排除标准:排除年龄<18岁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参与研究前6个月接受化疗者;免疫系统疾病者;终末期肝、肾衰竭者;入住ICU≤48 h者。将30例单纯脓毒症患者纳为单纯脓毒症组,18例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纳为脓毒症合并ARDS组。

1.2方法 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和慢性疾病评分Ⅱ(APACHEⅡ)、脓毒症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OFA)、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并分别于入院后第1、3天,采集其静脉血,检测常规生化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HMGB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以上资料,并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ARDS的危险因素。

2 结 果

2.1两组相关资料比较 脓毒症合并ARDS组患者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纯脓毒症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入院第1、3天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入院后第1天,脓毒症合并ARDS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脓毒症组患者(P<0.05),第3天两组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入院第1、3天,两组WBC、PLT、PCT及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入院1、3天内血清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续表2 两组患者入院1、3天内血清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两组入院后第1、3天血清HMGB1水平比较 脓毒症合并ARDS组患者入院第1、3天内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脓毒症组患者(P<0.05),见表3。

2.4Logistic回归性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ARDS的危险因素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入院第1天高水平HMGB1是脓毒症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见表4。

表3 两组入院后第1、3天血清HMGB1水平比较[M(P25~P75)]

表4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合并ARDS的危险因素

3 讨 论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也是烧伤、严重创伤、再灌注损伤及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脓毒症患者体内炎性反应强烈,若不能及时加以控制,将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造成脓毒症休克及器官功能不全[7]。脓毒症患者常合并肺部损伤,临床表现为ARDS,筛选合适的血清指标,及早预测脓毒症患者合并ARDS风险,做预防工作,是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前提。

肺部是脓毒症最早打击的器官,由于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肺泡上皮细胞受到损害,血管通透性增强,ARDS以肺部炎症综合征为主要表现[8]。ARDS的治疗手段多样,但效果不佳,合并ARDS将增加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也是造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9]。有效防治ARDS是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HMGB1是一类核内非组蛋白,属于晚期炎性反应介质,在细胞核内,HMGB1可与DNA非特异性结合,参与多种生命活动,而胞内HMGB1可通过活化细胞的主动分泌与坏死细胞的被动释放进入胞外,进而参与炎性反应。HMGB1与其他炎症介质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细胞因子能刺激HMGB1的释放,另一方面,HMGB1又能刺激促炎细胞因子合成,两者相互作用能增强机体炎性反应强度,迫使病情恶化[10]。此外,有研究显示,HMGB1能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增加细胞黏附因子-1(ICAM-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等物质的表达水平,促进白细胞介素-8(IL-8)的释放,降低血管内皮正常功能[11]。同时,HMGB1对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功能也存在明显影响,其能活化纤溶系统,在细胞受损与组织重建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12]。临床上有大量研究表明,HMGB1与重症肺炎、脓毒症、ARDS等疾病的进展间关系密切[13-14]。

本研究将医院收治的4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单纯脓毒症组与脓毒症合并ARDS组,分析其一般资料发现,脓毒症合并ARDS组患者SOFA评分及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纯脓毒症组患者,提示其病情更为严重。此外,本研究分别在患者入院第1、3天采集其静脉血,检测其血清生化、炎症介质相关指标及血清HMGB1水平,发现除入院后第1天,脓毒症合并ARDS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脓毒症组外,两组WBC、PLT、PCT及CRP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脓毒症合并ARDS组患者入院第1、3天血清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脓毒症组患者(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入院第1天脓毒症患者血清高HMGB1水平是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马兴龙等[15]研究结果一致。

积极监测脓毒症患者血清HMGB1水平,在防治ARDS中具有积极意义。

4 结 论

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HMGB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脓毒症者,早期HMGB1水平即可反映其并发ARDS的风险。

猜你喜欢

性反应脓毒症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益生剂对脓毒症大鼠的保护作用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