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交通与快速路共通道方案分析

2020-04-02陈豪瞿和瓯孙浩

建材与装饰 2020年8期
关键词:快速路高架大道

陈豪 瞿和瓯 孙浩

(温州市城市道路建设研究中心 浙江温州 325000)

0 引言

伴随城市的发展,人们的出行越来越需要集约、准时化的轨道交通,同时也需要快速路的建设来满足私人化、个体化的出行需求。二者的建设将大量使用城市用地,而轨道交通与快速路共通道建设将有助于城市空间资源的节约,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参见温州市M2线和沿江快速路的建设,论述轨道交通与快速路共同建设的方案分析。

1 轨道交通与快速路共同建设总体方案分类

对于城市内部的轨道交通和快速路,采用地面的建设形式将会对两侧地块和周边路网产生严重的分割,并且带来很大的噪声,对沿线周围环境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目前国内城市中心城区、中心城边缘近郊地区的轨道交通和快速路均不将地面作为主要的建设形式,根据两者基本建设形式(地上、地下)和敷设的平面位置(路中、路侧),可将共通道情况的总体布置方案分为以下几类:

1.1 地上快速路+地上轨道交通

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均为高架形式,又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可分为平面分离、上下分离、一体化共建3种子类型。

1.2 地上快速路+地下轨道交通

快速路为高架形式,轨道交通为地下形式,又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可分为路侧分建、路中共建2种子类型。

1.3 地下快速路+地下轨道交通

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均为地下形式,又根据相对位置关系及地下隧道施工工艺可分为地下分离、地下双层、四盾构、双盾构4种子类型。

2 以温州市M2线和沿江快速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2.1 项目概况

2.1.1 沿江快速路

沿江快速路位于温州市中心以北,沿瓯江南岸,西起金丽温西收费站,沿鞋都大道-望江路-百里路-江滨路-会展路-机场大道走向,东至规划甬台温高速复线,全长约34.2km,规划红线宽50m。既是城市核心区“环线”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核心区与东部机场、滨海片区联系的“射线”之一。

2.1.2 轨道交通M2线

M2线一期工程起于鹿城区仰义街道陈村站,线路自西向东经过鞋都大道、鹿城路、望江西路、百里路、江滨路、会展路、机场大道,线路穿过茅竹岭后,止于龙湾浙南科技城,并与S1线科技城站换乘。

2.1.3 M2线与沿江快速路共通道情况

目前沿江快速路处于方案研究阶段,M2线处于建设规划报国家发改委阶段,两者通道方案基本上稳定。根据路线通道方案,两者存在长约18km的共通道段,即从东瓯大桥至沈海高速段。

2.2 现状条件

2.2.1 现状道路

沿江快速路和M2线共通道段沿线均已有建成的道路,自西向东依次为望江西路、百里路、江滨路、会展路、机场大道。

现状道路均为主干路,标准段双向6车道规模,另设2条快速公交(BRT)专用车道,两侧为慢行道,道路宽40~50m。

2.2.2 现状用地

沿江快速路和M2线共通道段沿线现状两侧用地主要有高层住宅、商务、工业等。整体上,由西向东,用地强度逐渐降低,用地类型逐渐由居住变化为商务、工业。

2.3 推荐建设方案描述

针对特定的用地、规划红线等条件,根据项目的通道宽度、建安费、管线搬迁、乘客进出站便利性、道路交通功能、景观、振动噪音、施工期间影响、实施难度等,结合已有的工程经验,通过深化线型、节点布置、投资估算等细节研究等分析比选,对于本项目来说,推荐以下三个方案,如表1所示。

表1 推荐方案横断面布置

2.3.1 方案1

快速路和M2线均为高架形式,其中快速路在路中,M2线在路侧,地面为辅道。该方案的主要优势是造价省,快速路和M2基本无相互影响,匝道布置、立交布置、换乘车站的布置等条件均较好,但存在的问题是用地较大,因此不适用于中、高建筑密度区域的路段,仅在机场大道、会展路作为可考虑的方案。

2.3.2 方案2

快速路为高架形式,布置在路中,M2线为地下形式,区间段采用双洞盾构,布置在快速路桥梁桩基两侧,车站段采用明挖,和快速路桥梁基础共建。该方案将轨道交通布置在地下,不产生额外的用地和环境影响,总体上最为节约土地。快速路为高架,在车站段和轨道共建,在区间段和轨道交通分结构,施工时需注意两者的相互影响。

2.3.3 方案3

快速路和M2线均为地下盾构形式,其中快速路上下层布置在一个盾构内,M2线布置在另一个盾构内。该方案对土地利用较为节约,可满足红线要求,匝道段和车站段可根据具体用地,利用公园绿地等局部进行拓宽。该方案受盾构工艺的直径限制,快速路净高受限,仅能允许小型车通行,若采用更大的净空,则需购置专用的盾构设备,增加较多的投资成本。

3 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共通道方案建议

(1)快速路和轨道交通共通道国内外已多有实践,分建模式为多数,在同步规划的前提下,也可采用共建的模式。

(2)影响共通道方案决策的因素有通道宽度、建安费、管线搬迁、乘客进出站便利性、道路交通功能、景观、振动噪音、施工期间影响和实施难度共9个方面。

(3)通过将推荐方案应用在实际案例中,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使得到的推荐方案基本符合实际的情况,能够得到决策者的认可。

猜你喜欢

快速路高架大道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城市快速路瓶颈区可变限速反馈控制方法研究
城市快速路建设问题探讨
长三角智慧快速路车路协同应用探究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路规划中的声环境影响研究
高架渡槽不同支撑结构型式动力特性研究
桥梁限高架缓冲碰撞的结构改造研究
高架立体仓库地下室的吊装方案和实施
美乃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