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4-02王兆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骨性关节炎

王兆晶

(贵州省六盘水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贵州 六盘水)

0 引言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属于组织器官退行性病变,多发于老年人群,亦被称为老年性关节炎。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症状,严重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并限制其活动。临床目前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及物理疗法,而中医药治疗中的针灸疗法是采用较多的一种治疗方法,且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1]。本文观察分析给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施以温针灸疗法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应用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的36例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将其以每组18例均分为普刺治疗组和温刺治疗组。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如下表1所示,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对比

1.2 方法

普刺治疗组患者接受普通针刺治疗法,温刺治疗组患者接受温针灸治疗法。

普刺治疗组普通针刺疗法[2]:①针刺时,以患者病情发展为依据,确定所选择的穴位。②所选择的毫针为0.3×40mm,所取患者穴位为血海、足三里、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梁丘、鹤顶,病症不同,针刺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如阳虚寒凝患者需加配大椎穴与命门;风寒湿阻患者需加配风池穴与阴陵泉;肾虚髓亏患者需加配太溪穴与绝骨穴;血瘀阻滞患者则取委中刺络放血。③针刺前,医师做好手卫生消毒及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快速进针,经手法捻转刺激穴位,待得气后,留针30min,在此期间,每捻转行针1次需隔10min。④1个疗程为10d,且1次/d。

温刺治疗组温针灸疗法[3]:①穴位选择同普刺治疗组。②选择的毫针长度为0.3×40mm,艾绒选择的是5年陈艾。③在行针前,医护人员首先要给予患者以心理指导,以疏解其不良情绪,提高其配合治疗依从性;其次做好手卫生消毒,刺针部位常规消毒。④治疗过程中,需先在穴位处放置硬纸片,起到减低温针灸火力的作用,同时避免灼烫伤患者;将针刺入相应穴位后,经手法捻转刺激穴位,待得气后,再加以平补平泻手法,将针柄上方的艾绒点燃,进行施灸。医护人员在这一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者施灸状态;留针时间为40min;温针灸温度以患者舒适为宜。⑤在进行温针灸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晕针现象,立即停止施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⑥1个疗程为10d,1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为[4]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即是指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显效即指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即指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即指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分析评估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经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越好[5]。

1.4 统计学处理

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的相关数据均经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且分别以t和χ²进行检验,若P<0.05,则代表两组间观察指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表2所示,与普刺治疗组患者相比,温刺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好,且P<0.05,两组间临床治疗效果指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表3所示,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恢复,与普刺治疗组患者相比,温刺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好,且P<0.05,两组间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分)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分)

images/BZ_117_1270_2888_2278_2947.png普刺治疗组 18 85.81±4.29温刺治疗组 18 91.39±3.98 t 8.371 P<0.05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多发人群为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膝关节骨性关节类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升高趋势。相关临床资料表明,骨性关节炎患者中,≥50岁年龄人群占比例高达50%,且该类疾病致残率较高。从临床发病原因来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主要与年龄、软骨代谢、免疫、内分泌以及外伤等有关,而剧烈的运动也是导致该类疾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该疾病若不及时治疗,还将导致患者膝关节出现僵硬症状,严重时会影响到患者日常活动。通常情况下,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是以手术治疗或服用西药治疗,但治疗期间,极易产生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施以温针灸疗法。在中医学中[6],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归属于“痹症、骨痹”范畴,认为发病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素问·痹论》。”而温针灸疗法是临床上传统综合性康复手段之一[7],该治疗方法具有刺法与灸法的双重功效,其主要方法是通过燃烧艾柱将针体加热,热能经针体导入关节腔深处,以实现热物理疗法的作用。由此可见,温针灸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针灸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与接受普通针刺治疗法的普刺治疗组患者相比,接受温针灸治疗法的温刺治疗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更优。结果提示,温针灸疗法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8]:一是针灸利于实现通经活络的治疗目的。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如血海、梁丘、鹤顶、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足三里等,使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得以缓解,起到了通利关节、祛邪活络的作用,为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同时,针对患者临床的不同病因及症状,通过加减针刺穴位,起到祛邪、扶正等之功效,以此促进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提高,使得患者生活及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可见,针灸可以起到有效地调气血,进而调整患者五脏六腑之功能。二是艾灸对于病位较深的虚寒性疾病具有重要疗效。对于机体腧穴而言,燃艾过程中所产生的理化因子能够直接作用并刺激腧穴,由此产生的信号沿着患者的外周神经向中枢逐渐地发放冲动,各级神经中枢将这些信号整合与调制,有效刺激患者机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最终实现活血通经之功效。三是温针灸疗法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常用的穴位处行针灸进行治疗,通过利用针刺效果及温热效应,以实现消除炎症反应、滋养筋骨、通络经脉之功效,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给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施以温针灸疗法,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利于减轻患者疼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炎症,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该温针灸疗法得到患者认可[9]。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骨性关节炎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护理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优势探
温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运动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的控制作用研究
关节镜联合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疗效对比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在双膝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针灸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