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检验技术在微生物检验中的效果观察

2020-04-02石小梅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病原敏感性特异性

石小梅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民医院检验科,内蒙古 通辽)

0 引言

有害微生物的入侵是人体罹患感染性疾病的直接原因,尤其对于免疫力低、体质较差的患者,致病菌的入侵会给患者各个器官造成伤害[1]。因此,对致病微生物的及时准确检出,为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传统的人工微生物实验室检测,操作复杂且对病原菌染色、培养、生化鉴定所需时间长,不利于患者疾病的及时治疗。随着生物学技术、医学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快速检验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致病菌的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本文对快速检验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实际效果进行了相关指标数据的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相关检验确诊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中,筛选出8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照组患者为传统检测的41例患者,观察组则选择了41例实施快速检验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种类等一般资料数据,组间差异不对本研究的相关指标比较造成影响,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接受传统的病原微生物检测,通过对病原菌染色、培养、生化鉴定等措施,根据病原菌培养后的特异性细胞病变效应,对病原菌进行相关鉴定[3]。

1.2.2 观察组

实施微生物快速检验技术,该检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分子生物学微生物检测。分子生物学微生物检测是通过对微生物特有的基因片段序列来鉴别病原微生物,随着各种细菌的基因测序渐趋完善,DNA遗传信息分析以其快速、有效的特点,在临床得到愈加广泛的应用[4];(2)免疫学微生物检测技术。该检测是利用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观察和研究组织细胞、特定抗原(抗体)的定性和定量,从而对有害菌进行相关鉴定。实施该检测时,需在特定的抗原环境下(包括温度、电解质、pH值等),将标记物与抗体结合,并通过标记物的荧光或酶的有色反应、放射性或高电子密度等,使用光镜或电镜对细菌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研究[5]。免疫学微生物检测包括放射免疫分析(RIA)、酶免疫分析(EI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EL ISA)、荧光免疫分析(FIA)、生物发光免疫分析(B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IA)等方法[6];(3)蛋白指纹图谱检测技术。该检测是通过将患者血样放入9mol浓度的尿素,观察病毒的溶解灭活,与病原微生物蛋白图谱进行比对,从而对有害菌进行相关判断[7]。

1.3 观察指标

1.3.1 微生物检测阳性率

分别对参与本研究的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检测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统计记录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例数,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阳性率。指标数据以(n,%)表示,结果进行χ2验证。

1.3.2 检测结果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

对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进行统计数据的计算和对比分析,指标数据以(n,%)表示,结果进行χ2验证。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对比

对参与本研究的所有患者进行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炎链球菌、沙门菌、霍乱弧菌三项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共有37例样本呈阳性,与对照组出现阳性的患者例数(36例)基本相同,两组检测结果阳性率(90.24%、87.80%)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下表1。

表1 病原微生物检测阳性率分组比较[n(%)]

2.2 患者其他检查相关指标数据组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检测结果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组间数据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详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查结果相关指标对比(n,%)

3 讨论

通过对致病菌的检出对患者病症进行相关诊断,一直是临床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受限于相关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制约,传统人工微生物实验室检测需要经过病原微生物涂片、分离培养与生化反应(或组织细胞培养)等,最后根据病原菌培养后的特异性细胞病变效应,对病原菌进行相关鉴定,其操作过程复杂,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不稳定[8];而随着医学技术和相关科技理念的发展,基因测序、免疫学理念和技术、病原微生物蛋白图谱等的发展和日趋完善,快速检测技术在临床疾病检测中被大量应用,逐渐成熟,快速检验技术具有操作便捷、耗时短、准确率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强等显著优势,为临床疾病检验提供了一种非常高效的检测手段。本次研究通过对传统检测与快速检验技术临床应用效果的比较分析,也充分证实了快速检验技术的临床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快速检验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以其准确性高、检测用时短、方便快捷的特点,极大提升了临床微生物检测的效果,并以其较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感染性病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及时治疗开拓出一条新的途径,成为临床微生物检测未来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病原敏感性特异性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