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固定架固定结合康复锻炼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0-04-02韩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2期
关键词:桡骨校验远端

韩飞

(山西省荣军医院,山西 太原)

0 引言

桡骨远端骨折为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其致伤因素较多,主要是由于外力导致的骨创,以中老年患者为主,于临床较为常见,多是由于过度强运动导致,老年患者致伤因素同样与机体生理功能持续性减退相关,与骨质疏松具有直接关联,为老年骨折患者的主要内在因素[1]。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深入,老年人群比重不断提高,老年人群患有桡骨远端骨折的概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降低老年患者晚年幸福生活,受到临床高度重视。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及完善,临床针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致伤因素、治疗原则的探究不断深入,临床手术模式向着安全、高效、微创的方向发展,于老年骨折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反馈,但考虑老年患者机体对手术耐受性较低,手术开展适应指征较多,外固定支架成为桡骨远端治疗的主要手段。早期康复理念的确立,于骨科广泛推广,其临床应用理念完全适配于骨折患者,于骨折患者骨折端愈合、生理活动范围的恢复、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增益效果。本研究笔者特针对外固定架固定联合早期康复锻炼临床应用有效机制进行分析,收集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客观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课题共纳入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客观分析对象,病历采集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模拟随机抽签模式,按照1-32数字分布,一组32例,纳入参照组,男女比例为18∶14,平均年龄(60.05±2.41)岁,其中左上肢患者15例,右上肢患者17例;一组32例,纳入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5,平均年龄(59.94±2.38)岁,其中左上肢患者16例,右上肢患者16例;假设校验两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可于下文开展比较分析。

纳入标准:(1)64例客观对象均符合《骨伤科诊治指南》[2]中对桡骨远端骨折的诊断依据,患者均由外力作用点导致骨折,入院时伴有骨创区域不同程度疼痛及肿胀,患者对课题研究持知情授权态度;(2)就本研究上报安全管理委员会后,获伦理批准后实施。

1.2 方法

1.2.1 治疗

两组患者均予以外固定支架治疗,指导患者呈仰卧位,依据患者年龄、体质量等因素选取麻醉方式,借助止血带于患侧近心端进行绑扎,时间以60min为宜,对骨损对应表皮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及铺巾,借助C型X线透视机对骨损部位进行评估,进行手法复位,观察复位情况,于掌骨基底部、掌骨处分别做长约0.5-1.0cm,近端转孔,借助套筒保护,置入外固定支架螺钉;安装外固定支架,进行对抗牵引,避免脱落;定期观察骨折端愈合情况,及时进行微调;若患者长时间复位不良,可借助克氏针辅助固定;两组手术均由相同手术小组完成。

1.2.2 康复

观察组患者联合开展早期康复指导,于围术期开展康复锻炼,于术后关节制动期予以患者被动按摩,对患者细小关节进行活动,改善局部循环,可有效避免关节肌肉萎缩情况;逐渐增加康复运动范围及时间,嘱患者自行活动患侧手关节及腕关节等,以机体耐受度为准;可采用湿敷的方式,于骨创部位进行湿敷,加速局部循环,促使血肿吸收,加速骨创愈合;开展作业治疗联合能力训练等[3]。

1.3 评价标准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患肢生活功能恢复范围;借助PRWE量化评估表,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骨折患者生活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旋前旋后、掌屈背伸、桡偏尺偏等生理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指标,经假设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骨折患者生活功能恢复情况比对

表1 两组骨折患者生活功能恢复情况比对

?

2.2 两组患者PRWE量化评估对比

观察组患者PRWE量化评估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总分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评分,经假设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PRWE量化评估)

表2 两组患者PRWE量化评估)

images/BZ_72_1294_2874_2301_2933.png观察组 32 8.44±0.51 8.95±0.47 14.23±3.41参照组 32 18.92±0.91 17.86±0.76 31.05±5.96 t 10.005 8.947 13.425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外固定支架为临床常用的骨折治疗手段,于桡骨远端骨折应用中具有显著疗效,考虑桡骨为机体主要活动骨,日常活动严重影响骨创愈合,极易导致二次损伤的发生,开展外固定支架进行牵拉对抗治疗,可最大程度规避畸形愈合的发生,确保生理功能早日恢复[4,5]。外固定支架治疗临床应用操作简单,对医务人员的要求较低,微创手术操作对机体的损伤较小,预后时间短,术后继发并发症的概率较低,手术费用低,患者接受程度高;但是考虑外固定支架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要求较高,术后自我护理的要求较高,于治疗中辅以有效的康复训练手段尤为重要[6]。早期康复理念充分考虑骨折端损伤及愈合机制,旨在改善韧带及肌腱黏连的发生,规避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等情况,可有效逆转骨折导致的功能损伤;同时,临床应用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于患者生活功能有显著增益效果,利于骨折转归,恢复患者生活功能活动[7,8]。课题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旋前旋后、掌屈背伸、桡偏尺偏等生理功能恢复情况均显著高于参照组指标,经假设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RWE量化评估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总分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评分,经假设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于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采用外固定架固定临床效果显著,联合开展康复锻炼,可为临床治疗增效。

猜你喜欢

桡骨校验远端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使用Excel朗读功能校验工作表中的数据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电能表在线不停电校验技术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基于FPGA的CRC32校验查找表算法的设计
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