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PP项目、金融市场化与地方政府杠杆

2020-04-01柳学信张宇霖曹晓芳

金融发展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杠杆融资国有企业

柳学信 张宇霖 曹晓芳

摘   要:近几年各地PPP项目规模和政府杠杆都快速攀升,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目前还鲜有研究进行探讨。基于此,本文利用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数据,以我国2009—2017年224个地级市的PPP项目为样本,考察了PPP项目融资与地方政府杠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PPP项目推高了地方政府杠杆,在考虑内生性情况下,此结论依然成立;(2)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参与程度越高,PPP项目对地方政府杠杆的提升作用越明显;(3)金融市场化缓解了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影响。本文丰富了有关PPP项目经济后果的研究,并对金融市场化改革、地方政府去杠杆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PPP项目;地方政府杠杆;政府国有企业参与;金融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65(2020)12-0035-08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0.12.004

一、問题提出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的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周正祥等,2015)[1]。在党的十四大之前,PPP 项目以引进外资为主,十四大以后,地方政府具备了引进民间资本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动力和政策环境,但PPP 项目资金来源仍以外资居多(卫志民等,2016)[2]。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对于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应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此后,各地方政府开始积极引导非公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PPP项目数量急剧攀升。

与PPP项目数量快速增长类似,近几年我国经济杠杆也居高不下。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已经超越美国,而且明显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达到255.7%。杠杆率和企业的负债融资结构不仅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经济效率有着重要影响,而且与金融系统性风险密切相关(纪敏等,2017)[3]。因此,高杠杆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降低经济杠杆,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政策,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2017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着重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并严格管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2018年4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首次提出了“结构性去杠杆”,强调“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分部门、分债务类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尽快把杠杆降下来,努力实现宏观杠杆率稳定和逐步下降”。从政府出台的政策可以看出,政府部门杠杆是未来调控的重点之一。

分析造成政府高杠杆的前因变量是降低政府杠杆的重要前提。由于PPP项目与地方政府负债有密切关系,那么PPP项目是否会推高地方政府杠杆?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探讨。

关于PPP项目融资与地方政府杠杆之间的关系,学界已经积累了一定研究成果。大部分研究认为PPP项目会给政府带来债务风险。如Hemming(2006)[4]认为政府为PPP项目提供担保,会增加政府或有负债,进而提高政府财政风险。Irwin等(2010)[5]结合澳大利亚、智利和南非案例就政府如何缓解PPP项目带来的或有负债风险给出了相关建议。国内研究方面,马恩涛等(2018)[6]研究发现PPP项目是影响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该重点围绕 PPP 项目政府或有债务管理制度框架对我国PPP项目可能引发的政府债务风险提前进行预防和管理。白德全(2018)[7]认为,PPP 项目有可能在短期内诱发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在中期内诱发连锁的隐藏债务风险,并在长期内诱发系统的金融经济风险。与本文主题最相似的为王莲乔等(2018)[8]的研究,他们利用亚洲开发银行2010—2015年的358个国际PPP项目数据研究发现,融资强度(项目投资规模)对PPP项目财务风险有正向影响,私营部门投资比例负向调节了这一影响,外部制度环境风险正向调节了这一影响。

学界既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但目前相关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1)以往研究多以质性分析为主,缺少基于数据的实证分析,这导致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待进一步论证;(2)以往研究主要基于PPP项目投资总额或是PPP项目总数量,忽视了PPP项目的内部融资结构,而政府和国有企业对PPP项目的参与程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经济后果,这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3)金融市场环境对PPP项目融资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PPP项目经济后果,但已有研究却较少考虑到金融市场环境的作用;(4)鲜有研究直接探讨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影响,但是实际上地方政府杠杆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分析两者之间关系对地方政府去杠杆、推动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王莲乔等(2018)[8]的研究虽然考虑了融资结构和外部制度环境,但其基于不同国家样本展开,研究结论是否适合我国制度环境还有待考察;另外,其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PPP项目的财务风险,与本文的地方政府杠杆也存在较大差异。

本文以2009—2017年地级市PPP项目数据为样本,重点分析了PPP项目融资、政府国有企业参与程度和金融市场化对地方政府杠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PP项目融资、政府国有企业参与程度以及地方金融市场化都对地方政府杠杆产生了一定影响。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可能有以下几点:(1)将PPP项目融资与地方政府杠杆联系到一起,分析了地方政府推行PPP项目对地方政府杠杆的影响,同时考察了金融市场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2)将PPP项目融资来源划分为政府、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三类,探究了政府国有企业参与程度对地方政府杠杆的影响;(3)以地级市为研究样本,提高了研究结论的精确性。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PPP项目融资与地方政府杠杆

近几年各地方政府杠杆不断攀升与地方政府负债快速扩张有直接关系,而地方政府负债快速扩张又深受PPP项目异常增长的影响。

从PPP项目融资方式来看,受传统体制影响,多年来我国一直以债务性间接融资方式为主,直接融资占比偏低(马建堂等,2016)[9]。2016年我国非金融企业融资中,贷款占70%,股权类融资只占4%,而日、韩的比例多在20%左右①。从PPP项目融资规模来看,PPP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资金需求量巨大,回收期较长。当资金需求量较少时,政府、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等参与主体可以通过多种非债务性融资渠道筹集资金,但当资金需求量较大时,各参与主体就只能将负债作为自身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

除了以上因素外,我国金融市场中的所有制歧视也是PPP项目提高地方政府负债的重要因素。由于政府干预(王珏等,2015;李廷,2017)[10,11]和自身禀赋(白俊和连立帅,2012)[12],我国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存在明显的所有制歧视,表现为资源配置遵从“政治优序融资理论”(Huang,2003;李青原等,2010)[13,14]。与国有企业相比,其他所有制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面临着更为严苛的融资条件(Brandt 和 Li,2003;Allen等,2005;刘超等,2019)[15—17]。其他所有制企业不仅信贷数量不及国有企业(李文洲等2014)[18],而且融资成本明显高于国有企业(李懋等,2009)[19],贷款期限明显短于国有企业(方军雄,2007;陈耿等,2015)[20,21]。金融市场中的融资歧视降低了国有企业债务性融资价格对企业效益变化的敏感度(王珏等,2015)[10],提高了政府、国有企业债务融资的可能性。

在以上三个因素影响下,政府通过大量举债方式参与PPP项目,将直接增加自身债务规模。另外,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PPP项目将导致负债过多、经营不稳定,而地方政府会对其进行财政补贴,因此其他参与主体参与PPP项目的负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转化为地方政府负债。综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二)政府国有企业参与程度的调节作用

PPP项目涉及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三者与地方政府负债关系的紧密程度各不相同,主要表现为:

地方政府参与PPP项目与地方政府负债有最直接關系。由于大部分地方政府面临严重的财政缺口,地方财政无法满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当前地方政府多通过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等渠道缓解财政资金不足问题,但无论何种融资方式,最终均主要表现为地方债务或者地方偿付责任(李升等,2018)[22]。

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与地方政府负债的关系更为紧密。在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能够获得比民营企业更高的政府补贴(孔东民等,2013)[23],并且获取难度也相对较低。而参与PPP项目的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偿债压力,甚至财务危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国有企业正常运营,政府会进一步提高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力度。再综合考虑政府补贴支出会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进而提高政府负债,可以推断,在PPP项目运营过程中,国有企业更易造成政府负债。

政府、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PPP项目与地方政府负债关系紧密程度的差异,导致政府和国有企业在PPP项目中的参与程度越高,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提升作用越明显。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政府和国有企业参与程度越高,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提升作用越大。

(三)金融市场化的调节作用

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作用深受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影响。首先,政府直接或间接干预导致金融市场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机构的信贷决策脱离市场规律,政府和国有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了更多信贷资源。其次,金融市场中针对中小非公企业的金融产品较少,中小非公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导致发展受限,在与国有企业竞标过程中处于明显不利地位,最终导致非公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PPP项目规模较小。再次,金融市场资金匮乏,要素流动性较差导致企业多采用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股权性融资比例较低(马建堂等,2016)[9],这直接增加了各参与主体负债的可能性。最后,金融市场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了防范经营风险,金融机构更倾向于将资金借给禀赋较好、由政府做“隐性担保”的国有企业。

金融市场化可以缓解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提升作用。首先,金融市场化可以削弱“政治优序融资理论”(Huang,2003;李青原等,2010)[13,14],使金融机构依照市场机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进行信贷决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向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过多的信贷资源(余明桂和潘红波,2008)[24]。其次,金融市场化可以完善金融体系的供给侧,丰富针对中小非公企业的金融产品,使中小非公企业发展不再受制于资金不足,增加PPP项目中非公企业的参与比例。再次,金融市场化可以充实金融市场资金,丰富企业融资方式,提高股权性融资比例。最后,金融市场化可以缓解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love,2003)[25],使金融机构决策遵从市场规律,避免向政府和国有企业提供过多的信用贷款。虽然有的研究也表明,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企业获取的贷款规模会提升(Maksimovic 和 Demirguc-kunt,1999;Mitton,2008)[26,27]。但这些研究隐含的假设是金融市场不受政府干预(余明桂和潘红波,2008)[24],而我国作为转型经济体,金融市场深受政府干预影响,金融市场化对国有企业的信贷规模的“削弱”作用必然会大于“强化”作用。综合以上所有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提升作用越小。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定义

地方政府杠杆:目前普遍认可的宏观经济杠杆测量方法是债务总额/GDP。IMF、BIS 等国际机构和中国社科院等国内科研机构及学者都对中国宏观杠杆率进行了测算(纪敏等,2017)[3],但目前还没有权威机构提供地方政府杠杆数据。本文测算的政府杠杆为狭义政府杠杆,用地方融资平台当年发行债券和借款收到的现金总额/当年地方GDP来衡量;用地方融资平台当年总债务存量/当年地方GDP做稳健性检验。由于地方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获取资金的重要来源,其债务也是地方政府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地方融资平台的负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政府的负债情况。

PPP项目融资:PPP项目进入执行阶段后,各参与主体联合出资成立PPP项目公司,本文将成立项目公司时的资金投入按地级市分年份求和,将最终得出的地级市PPP项目公司总注册金额作为解释变量,即PPP项目融资;对PPP项目周期内各参与主体需要投入的总金额进行相同运算,将得出的地级市PPP项目总投资额用于稳健性检验。

政府国有企业参与程度:政府和国有企业参与程度为虚拟变量②,首先用PPP项目公司注册金额乘以政府和国有企业总股份比例得到每个PPP项目的政府和国有企业总参与金额,然后将总参与金额按地级市分年份求和得出每个地级市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总参与金额,最后将地级市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总参与金额与所有样本均值做比较,大于均值取1,小于均值取0。

为了保证结论稳健性,本文以2009年为基期,对地级市PPP项目公司总注册金额和地级市PPP项目总投资额,按消费价格指数进行了平减。

(二)实证模型

经豪斯曼检验后,本文设定如下固定效应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检验:

[rgdebtit=β0+β1lcinvit+j=1βjcontroljit+δi+γt+εit] (1)

[rgdebtit=β0+β1lcinvit+β2govit×lcinvit+β3govit+j=1βjcontroljit+δi+γt+εit] (2)

[rgdebtit=β0+β1lcinvit+β2markit×lcinvit+β3markit+j=1βjcontroljit+δi+γt+εit]  (3)

模型(1)—(3)分别用来检验假设H1、H2和H3。其中,i表示地级市、t表示年份、j表示控制变量、rgdebtit表示地方政府杠杆、lcinvit表示PPP项目融资、govit表示政府国有企业参与程度、markit表示各地方金融市场化程度。controljit表示一组控制變量,包括:人口情况(lpeo)、财政收入水平(lrevin)、财政支出水平(lrevout)、利用外资规模(lfor)、房地产投资规模(lhouse)。δi为个体效应,γt为年份效应,εit为残差,具体变量定义和计算方法见表1。

另外,由于随机效应模型同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为保证结论稳健,本文在实证结果部分同时报告随机效应回归分析结果。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财政部发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2014]113号)将PPP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五个阶段,即项目识别、项目准备、项目采购、项目执行和项目移交。其中项目识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挑选适合采用PPP模式的项目,包括项目发起、项目筛选、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四个步骤;项目准备阶段是为项目实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管理架构组建、实施方案编制和实施方案批准三个步骤;项目采购阶段的任务是通过竞标选择合适的社会资本方,包括资格预审、采购文件编制、响应文件评审以及谈判与合同签署四个步骤;项目执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项目顺利建设实施,包括成立项目公司、融资管理、绩效监测与支付和中期评估四个步骤;项目移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项目验收工作,包括移交准备、性能测试、资产交割和绩效评价四个步骤。

由于只有在PPP项目执行阶段和移交阶段才会出现PPP项目公司注册资金和不同参与主体的股份比例等信息,所以本文选取了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中所有处于执行阶段和移交阶段的PPP项目,共计2784个,在剔除项目公司注册金额为零等数据异常的项目后,最终得到了具有591个观测值的9年非平衡面板数据,涉及2009—2017年间的29个省份,一共224个地级市。

本文2009—2013年地级市相关经济数据来自《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4—2016年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2017年数据来自各地级市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数据来自万得数据库;各地级市金融市场化数据来自王小鲁、樊纲和余静文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缺失年份数据通过回归法求得。

(四)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对数据整体情况有所了解,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2)。地方政府杠杆(rgdebt)的均值为0.0913,最大值为0.5621,最小值为0,中位数和标准差分别为0.0548、0.1015,这表明地方政府杠杆在不同观测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即我国不同地级市政府杠杆存在显著差异;地级市PPP项目公司总注册金额(lcinv)均值为11.0239,最大值为16.8072,最小值为2.2748,中位数和标准差分别为11.0789、1.5991,这说明我国大多数地级市PPP项目融资额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不同地级市PPP项目融资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国有企业参与程度(gov)均值为0.0626,说明大部分地级市政府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程度处于平均水平之下;金融市场化(mark)均值为8.7317,最大值为11.4819,最小值为4.01,标准差为1.4712,说明我国地级市间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均衡,部分地区的金融市场还需进一步完善。

四、实证结果

(一)假设H1检验结果

表3报告了模型1回归分析结果。其中fe为固定效应回归分析结果,re为随机效应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回归1和回归2可知,在不加入控制变量的情况下,PPP项目融资(lcinv)与地方政府杠杆(rgdebt)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020和0.0031,且都在10%水平上显著。回归3和回归4显示,加入控制变量后,PPP项目融资(lcinv)与地方政府杠杆(rgdebt)依然正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0020和0.0027,且都在10%水平上显著,假设H1得到支持。以上结论表明地方政府推行PPP项目确实提高了地方政府杠杆,本文基础假设得到验证。

(二)考虑模型内生性回归结果

由于地方政府也会根据自身杠杆情况决定PPP项目,因此,模型可能存在因为主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间互为因果导致的内生性。为了缓解模型存在的内生性,本文用地级市各主体PPP项目总参与数量和滞后1期地级市PPP项目公司总注册金额(lcinv)作为主解释变量的工具变量进行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回归(fe-iv)③,从Sargan和Kleibergen-Paap rk LM统计量来看,工具变量通过了外生性和弱相关检验,说明模型选取的工具变量是合理的。回归5结果显示PPP项目融资(lcinv)依然與地方政府杠杆(rgdebt)正相关,回归系数为0.0063,且在5%水平上显著。以上结果表明,即使考虑内生性后,假设H1依然成立。

(三)假设H2检验结果

表4报告了政府国有企业参与程度在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影响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回归1和回归2可知:无论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下,政府国有企业参与程度与PPP项目融资交互项(gov×lcinv)的系数均为正,回归系数分别为0.0153和0.0126,并且通过了10%水平显著性检验;而PPP项目融资(lcinv)的系数均为正,回归系数分别为0.0033和0.0037,同样通过了1%水平显著性检验。这说明政府国有企业参与强化了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影响,假设H2得到支持。以上结论表明,PPP项目中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参与程度越高,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四)假设H3检验结果

表5报告了金融市场化在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影响中发挥的作用,从回归1和回归2可知:无论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下,金融市场化与PPP项目融资交互项(mark×lcinv)的系数均为负,数值分别为-0.0016和-0.0014,并且通过了10%水平显著性检验;而PPP项目融资(lcinv)的系数均为正,数值分别为0.0019和0.0027。因此,可以认为金融市场化负向调节了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作用,假设H3得到支持。以上结论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提升作用越小。

五、稳健性检验

(一)更换PPP项目融资度量

前文用PPP项目公司总注册金额表示PPP项目融资,运用此指标的好处是它反映了PPP项目当期实际投入资金,但缺点是此指标没有真实反映PPP项目的实际规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用PPP项目总投资额代替PPP项目公司总注册金额重新进行回归。表7报告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回归结果基本没有出现显著变化。

(二)更换地方政府杠杆度量

前文运用地方融资平台当年发行债券和借款收到的现金总额衡量地方政府负债,实际上该指标为地方政府当年的增量负债,不能反映出地方政府当年的存量负债情况。因此,本文再次使用地方融资平台当年总债务存量作为地方政府负债的代理变量构造地方政府杠杆进行回归分析(见表7),回归结果基本没有出现显著变化。

六、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近几年各地方PPP项目数量快速增长,PPP项目的增长效应与我国抑制性金融政策效应相叠加,共同推升了地方政府杠杆。本文借助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数据和各地级市经济指标数据论证了此观点。通过固定效应回归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PPP项目融资规模较大、融资方式多以发放债券等间接融资为主以及政府国有企业的过度参与,导致PPP项目融资增加了地方政府负债,进而推高了地方政府杠杆。

二是地方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债务性融资筹措资金,而无论政府直接举债还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举债,所有债务都与地方政府债务直接相关;另外,为了保证国有企业在参与PPP项目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营,政府会加大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力度,而这些补贴也将增加地方政府举债的可能性。本文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国有企业参与程度越高,PPP项目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提升作用越大。

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实施抑制性金融政策,政府干预严重。抑制性金融政策降低了地方政府举债难度,降低了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PPP项目比例,增加了各融资主体间接融资比例,增加了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而金融市场化则可以缓解上述问题。本文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抑制了PPP融资对地方政府杠杆的提升作用。

根据以上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PPP项目管理,避免盲目上马PPP项目,同时要给其他所有制企业更多参与PPP项目的机会。PPP项目的原本意图是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但各地方政府却出于拉动经济增长等目的盲目上马PPP项目,导致近几年PPP项目数量异常增长,这不仅增大了PPP项目本身的管理难度,还带来了地方政府杠杆上升等一系列负面影响。因此,政府应该做好PPP项目的具体评估、实施、验收等工作,同时鼓励更多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到PPP项目中。这不仅有利于推动PPP项目公司股权多元化,提高其内部治理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其他所有制企业获取更多投资机会,促进企业长期发展。

第二,继续完善金融体系建设,推动金融市场化,减少政府干预。PPP导致地方经济杠杆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不发达,股权性融资比例较低;政府干预严重,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特别是地方融资平台获得了更多信贷资金。因此,要缓解PPP项目对地方政府杠杆的影响,政府应该尽量减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使金融机构能够通过市场方式配置信贷资金,提高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

注:

①黄益平.强化市场机制 构建现代金融体系——《2018·径山报告》·综合。

②本文将有政府部门持股的企业统一定义为国有企业。由于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没有提供企业性质数据,本文通过“天眼查”企业信息查询系统获得。参见网址:https://www.tianyancha.com/。

③地级市各主体PPP项目总参与数量用各地级市政府参与PPP项目数量、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数量、其他所有制企业参与PPP项目数量求和得到。

参考文献:

[1]周正祥,张秀芳,张平.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中国软科学,2015,(9).

[2]卫志民,孙杨.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制约因素分析 [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3).

[3]纪敏,严宝玉,李宏瑾.杠杆率结构、水平和金融稳定——理论分析框架和中国经验 [J].金融研究,2017,(2).

[4]Hemming R. 2006.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Government Guarantees and Fiscal Risk [M].Washington: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5]Irwin T,Mokdad T. 2010. Managing Contingent Liabilities in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actice in Australia, Chile, and South Africa [M].Washington: The World Bank.

[6]马恩涛,李鑫. PPP政府或有债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与借鉴 [J]. 财政研究,2018,(5).

[7]白德全.规范PPP发展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J].理论探讨,2018,(3).

[8]王莲乔,马汉阳,孙大鑫,俞炳俊. PPP项目财务风险:融资结构和宏观环境的联合调节效应 [J].系统管理学报,2018,27(1).

[9]马建堂,董小君,时红秀,徐杰,马小芳. 中国的杠杆率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J].财贸经济,2016,37(1).

[10]王珏,骆力前,郭琦.地方政府干预是否损害信贷配置效率? [J].金融研究,2015,(4).

[11]李廷.经济分权、所有制结构与企业债务扩张——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J].经济体制改革,2017,(5).

[12]白俊,连立帅.信贷资金配置差异:所有制歧视抑或禀赋差异? [J].管理世界,2012,(6).

[13]Huang Y. 2003. Selling Chin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uring the Reform Era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李青原,赵奇伟,李江冰,江春. 外商直接投资、金融发展与地区资本配置效率——来自省级工业行业数据的证据 [J].金融研究,2010,(3).

[15]Brandt L,Li H. 2003. Bank Discrimination in Transition Economies:Ideology,Information,or Incentive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31(3).

[16]Allen, et al. 2005. Law,Finance,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77(1).

[17]刘超,阮永平,郑凯.定向增发陷入“资本诅咒”陷阱了吗?——基于融资约束视角的研究 [J].国际金融研究,2019,(7).

[18]李文洲,冉茂盛,黄俊.所有制、政治关联与企业超额信贷 [J].经济评论,2014,(2).

[19]李懋,柳银军,龙小宁,井润田.所有制类型对我国企业借贷成本的影响及民营企业的应对措施 [J].管理评论,2009,21(9).

[20]方军雄.所有制、制度环境与信贷资金配置 [J]. 經济研究,2007,(12).

[21]陈耿,刘星,辛清泉.信贷歧视、金融发展与民营企业银行借款期限结构 [J].会计研究,2015,(4).

[22]李升,杨武,凌波澜.基础设施投融资是否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6).

[23]孔东民,刘莎莎,王亚男. 市场竞争、产权与政府补贴 [J].经济研究,2013,48(2).

[24] 余明桂,潘红波. 政府干预、法治、金融发展与国有企业银行贷款 [J].金融研究,2008,(9).

[25]Love I. 2003.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the Structural Investment Model [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6(3).

[26]Maksimovic V,Demirguc-kunt A. 1999. Institutions,Financial Markets and firm Debt Maturity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54(3).

[27]Mitton T. 2008. Why Have Debt Ratios Increased for Firms in Emerging Markets? [J].European Financial Management,14(1).

Abstract:In recent years,the scale of local "PPP projects" and government leverage have been rising rapidly. Is there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re is nearly no research about it now. Based on this,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of "project database of national PPP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platform"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al capital cooper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PP project" financing and local government leverage by taking the PPP projects of 224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China as the samples from 2009 to 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1)"PPP project" can promote the leverage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is conclusion is still robust even considering endophytism;(2)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the more obvious the role of "PPP project" in enhancing the leverage of local governments;(3)financial marketization alleviates the impact of "PPP project" financing on local government leverage. This paper enriches the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PP project",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for financial market reform and local government deleveraging.

Key Words:PPP project,local government leverage,participation of government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financial marketization

猜你喜欢

杠杆融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9月重要融资事件
7月重要融资事件
降杠杆引发股指冲高回落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5月重要融资事件
4件重要融资事件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