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确保规模猪场的安全养殖

2020-04-01谌志伟邓海军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生产区饲料原料猪只

谌志伟 邓海军

(1,河北省迁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064400;2,河北省迁安市农业农村局 064400)

在2018 年8 月初,我国发生了第一起非洲猪瘟疫情。截止到 2019 年 9 月 9 日,全国共发生疫情 153 起,扑杀 116 万余头生猪,给我国的养猪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预防、控制猪的烈性传染病成为规模猪场保生存、求发展的关键。笔者从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生物安全防护的角度出发,探究在规模猪场生产实践中如何预防猪的烈性传染病的发生、传播、流行,确保规模猪场不发生烈性传染病,确保生猪养殖安全。

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防范、处理微生物及其毒素对猪危害的一系列防控措施的总和。下面从场址的选择及分区、人员车辆出入口控制、出猪专用通道、饲料管理、猪尸体及粪便的处理、区域隔离、食堂管理、水源管理、鼠虫鸟及野生动物的危害等方面进行一下阐述。

1 场址的选择及分区

1.1 猪场场址的选择

猪场应当地势高燥,高出当地历史洪水的水线以上,地下水位应在5m 以下。地势要向阳避风,场内的地面要平坦稍有坡度,便于排水。猪场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物,如森林树木、山岭丘陵等作为天然屏障。

猪场与周围的社会关系。猪场场址的选择必须遵循公共卫生的要求,不能使猪场成为周围环境的污染源,也不能受周围环境所污染。猪场场址不宜选在城镇居民区、文化教育科研等人口集中区域附近,也不应选在化工厂、屠宰场、皮革厂等易造成污染的工厂的附近,要与动物及动物产品集贸市场、动物诊疗场所及其他动物饲养场保持一定的距离。

1.2 猪场分区

根据功能差异将猪场分为若干个区,猪场的功能分区是否合理、建筑布局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下面介绍一下分为6 个区的猪场。

(1)生产区,该区是猪场的核心,也是占地面积最大的区域。生产区又分为种猪区、空怀母猪区、怀孕母猪、育肥猪区等,这样既便于管理,又有利于生物安全防护。

(2)生活区,是员工生活的地方,是独立的一个区。

(3)管理区,也可称为办公区。一般在大门进入的就是办公区,主要是管理人员和接待外来人员的办公区域,管理区周围要建设围墙,与生产区有一定距离。

(4)病畜隔离区,包括兽医室、隔离舍等。当某栋猪舍的猪发生疫病时,为了防止疫病的传播和流行,要把该猪舍的所有猪转到隔离区,然后对猪舍彻底消毒。

(5)污染区,也可称为排污区。此区非常重要,包括储粪场所、污水处理池、沼气罐等,有的还包括病死猪处理区。

(6)生猪销售区,此区接触外来运输生猪的车辆最多,被污染的机率最大,有的猪场对此区非常重视,及时清理,定期消毒;有的猪场把销售区放在离场的3km 以外,以防止运载工具将病原体传到猪场;有的猪场在此区建设了消毒通道,分为净区、缓冲区、污染区,起到很好的生物安全防护作用。

2 人员车辆出入口控制

2.1 人员控制

(1)外来人员。包括各级领导、客户、外来推销人员等。(2)猪场后勤人员。包括办公室人员、财务室人员、食堂人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等。

(3)猪场生产区人员。包括场长、兽医、配种员、饲养员、饲料加工人员、维修人员、装卸工、杂工等。

对于以上人员进出要通过人员进出通道,人员进出通道是由污染区、缓冲区、净区组成,如图1 所示,人员要进入生产区都要通过人员进出通道。

2.2 车辆控制

有条件的可在距离猪场一定距离设立车辆洗消中心,高压冲洗,消毒,烘干。

场内车辆应做到专车专用,需遵守两级消毒和三次洗消制度。车辆消毒可选择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等消毒剂。

两级消毒制度。根据猪场生物安全等级划分,猪场为蓝色区域,猪场周围2km 半径范围内为黄色区域,猪场周围2km以外为红色区域。从红色区域到黄色区域再到蓝色区域,每改变一次区域都要进行一次消毒。

三次洗消制度。首先对车辆进行冲洗,包括粪便、泥土等一切覆盖物,以免影响消毒效果,烘干至少30min。然后对车辆消毒2 次,第1 次消毒完成后至少等待30min 后进行第2 次消毒,第2 次消毒完成后至少30min,然后烘干车体,方可进入场区。

3 出猪专用通道

建设猪只专用通道,猪只专用通道是独立无交叉且单向流通的封闭的通道。如图2 所示,销售的生猪都要通过猪只专用通道从净区经过缓冲区再经过污染区再到运输车辆上。此出猪专用通道为单向流通,猪只通过后不可返回,赶猪人员通过后不可返回,出猪后要对专用通严格消毒。

4 饲料管理

4.1 饲料原料的管理

停止使用高风险饲料原料。如禁止使用生猪血浆粉、血浆蛋白粉或猪骨粉等高风险的饲料原料。

玉米等饲料原料考虑从粮库调运,其次通过非疫区产区采购,不从疫区采购玉米等饲料原料。

玉米等饲料原料烘干处理,通过烘干处理,提高饲料原料的生物安全水平,确保饲料安全。

4.2 饲料加工环节的管理

非饲料加工的无关人员禁止在饲料加工区及饲料原料区逗留,禁止随意翻动饲料原料及预混料和全价料。

对饲料生产过程加强监督。禁止将溢出投料口外落地的粉尘和杂物(尤其是人员踩踏过的粉尘和杂物)投入投料口。

仔细检查整个生产线上人员能接触到的饲料场,减少人员同饲料的不必要的接触,对投料口等接触饲料的部位加强消毒。

4.3 运输车辆的管理

严格运输饲料车辆的管理,专车专用,加强车辆的清洗消毒工作,司机运输饲料到猪场时,司机不许随意下车,不允许直接与饲料接触。

4.4 建立专用饲料通道

有条件的猪场可以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屏障,建立专用的饲料运输通道,通道内使用传送带传送饲料,以减少人员对饲料的污染;没有条件建立饲料通道的就从隔离墙上开个门,只留做传送带传送饲料用,禁止人员从此门进出。如图3 所示。

5 病死猪及粪便的处理

5.1 病死猪的处理

(1)病死猪不得出售或者宰杀。

(2)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将病猪及其同群猪一并送到隔离圈进行治疗。

(3)猪尸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科学合理设置无害化处理点,选择远离河流、猪场生产区,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的地方,根据猪场实际情况采取深埋或建设焚烧炉、焚化池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

5.2 粪便处理

粪便经堆积发酵后做农业肥料使用。

猪场污水经发酵、沉淀后做液体肥料使用。

6 区域的隔离

商品猪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制度,每批猪出栏后要进行彻底消毒,并空栏两周之后再补栏。空栏的清洗和消毒程序为高压冲洗→第一次消毒→维持一定时间后再晾干→第二次消毒→维持一定时间后再晾干→熏蒸消毒→空栏。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

生产区内的饲养人员、技术人员只能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活动,不能串栋舍、不能串岗、串区,不能使用其他栋舍的用具和设备。

生产区和生活区人员分别只能在自己工作范围内活动,不能接触,防止交叉污染。

发现患病猪只需要送隔离舍,将患病猪只及同群猪只送入隔离舍。

本场兽医只允许在本场范围内诊疗,禁止到场外出诊。

本场配种员只允许在本场实施配种工作,禁止到场外配种。

7 食堂的生物安全的管理。

严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

禁止带入生鲜猪肉及其产品入内。

食堂的生物安全的分区。将食堂分成两个就餐区:生产区员工就餐区和生活区员工就餐区,在食堂和就餐区之间通过双开门的蒸烤箱传递食品,以防止交叉污染。如图4 所示。

8 水源管理

应用消毒剂消毒水的方法。如氯制剂、碘制剂。

用臭氧发生装置消毒水的方法。

紫外线水处理设备消毒水。利用紫外线所具有的高辐射强度,对需要处理的水进行有效照射,破坏水中的微生物核酸结构,从而达到强灭菌杀毒。

9 鼠、虫、鸟及野生动物的管理

禁止在猪场内饲养猫、狗、鸡、鸭、羊、牛等动物,采取一切措施防止这类动物进入场内。

饲料库房和加工车间安装防虫网,防止飞鸟、苍蝇和蚊虫等进入。

动物圈舍的门窗安装防虫网,防止飞鸟、苍蝇和蚊虫等进入。

定期清理猪场内杂草杂物,定期开展灭鼠、灭蚊灭虫等措施。

定期检查猪场大门及围墙,发现漏洞及时补修,防止野生动物的危害。

10 小结与分析

猪的烈性传染病(如非洲猪瘟)对生猪养殖产业危害巨大,只有做好生物安全防护,建立科学的生物安全体系才能得到有效防控。这就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把握每一个可能导致疫病发生和传播的点,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通过消灭和控制传染源,切断疫病的传播路径,保护易感动物3 个环节入手,搞好生物安全防护,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养猪从业者的稳定增收。

猜你喜欢

生产区饲料原料猪只
深度学习在猪只饲养过程的应用研究进展
猪呼吸道疫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控方法研究
做好牛场规划和布局
欧委会批准8种转基因农作物为食品和饲料原料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提高装猪坡道装载效率的研究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