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肌酸钠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0-03-26姜红春

关键词:磷酸肌酸心肌炎注射用

姜红春

(衡水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衡水 053000)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受到病毒侵犯,进而发生心肌细胞病变等一系列表现的病症,近几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多发于1~12岁的儿童,其临床表现两极分化,患儿中轻者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或者有心悸胸闷、疲乏无力等症状,而重者则会出现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等症状[1]。目前临床医学上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采取休息、营养心肌、抑制免疫剂、抗氧化治疗、抗病毒等常规措施进行治疗[2]。磷酸肌酸钠可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注射用磷酸肌酸钠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代谢异常情况,还有着抗心律不齐的功能,可以有效治疗患儿病毒性心肌炎[3]。选取自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病毒性心肌炎儿童150例,探讨在患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中实施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接诊的病毒性心肌炎儿童150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对照组75例患儿采取常规护心措施进行治疗,研究组75例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此次研究已经审核批准,且选择的150例患儿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并同意。纳入标准[4]:①患儿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②患儿资料完整、齐全。排除标准:①中毒性心肌炎患儿;②患儿具有结缔组织性心肌损害;③患儿为继发性心肌损害。其中对照组包括女患儿40例和男患儿35例,年龄均介于2~12岁,平均在(7.5±1.2)岁;病程介于1~5个月,平均在(2.5±0.7)个月。研究组有38例女患儿和37例男患儿,年龄均介于1~11岁,平均在(7.3±1.8)岁;病程介于1~4个月,平均在(1.8±0.3)个月。对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实施卧床休息、抗病毒、营养心肌、口服维生素C等常规护心措施进行治疗。

研究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常规护心措施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海口奇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3431,规格:1g/瓶)进行治疗,一次一瓶,一日一次,使用注射用水和5%葡萄糖注射液对其进行稀释溶解后,在30min~45min内静脉滴注,一个疗程为2周,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以及治疗前后CK-MB水平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临床疗效评判标准[5]:显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CK-MB水平降至正常;有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有一定消退,心电图基本正常,CK-MB水平出现降低;无效: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症状未出现变化,心电图未出现变化,CK-MB水平未出现降低。

心电图疗效评判标准[6]:显效:患儿心律失常或ST-T减少在90%以上甚至消失;有效:患儿心电图异常改变减少在50%以上且在90%以下;无效:患儿心电图异常改变减少在50%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对观察记录数据使用SPSS 17.0方法分析,mean±SD用以表示计量资料,t对其检验,[n(%)]用以表示计数资料,χ2对其检验,当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然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两组患儿心电图疗效对比分析研究组患儿心电图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然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心电图疗效对比[n(%)]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K-MB水平变化对比分析将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CK-MB水平变化进行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CK-MB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但研究组患儿降低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K-MB水平变化对比(U/L)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当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心血管病症,心肌细胞病变是其主要表现方式,多数的心肌炎的发生与流行性病毒感染有关,也有10.9%与埃可病毒感染有关,近些年研究发现,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当中,轮状病毒比较多见[7-8]。目前,还不能准确明了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的相关机制,医学认为心肌受到病毒的侵犯,心肌细胞出现病变、坏死、心功能减退的情况为病毒性心肌炎[9]。

目前临床医学上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多采取休息、营养心肌、抑制免疫剂、抗氧化治疗、抗病毒等常规措施进行治疗,其中最为重要的治疗方面是改善心肌代谢异常,改善心肌代谢异常的重要的方式是抗氧化治疗以及通过维生素C等营养心肌,能量合剂等药物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是此类药物进入细胞作用效果较差,临床疗效较差[10-11]。磷酸肌酸钠,于人体内心肌细胞当中存在,其浓度大概是ATP的5倍以上,是人体内重要的能量供应站,可以有效保护心肌细胞,改善心肌代谢异常情况[12]。造成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原因就是心肌细胞内能量的供给不足,当ATP在损伤的心肌细胞中被大量消耗时,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可有效发挥其作用机制,为ATP的再合成提供能量,在磷酸肌酸酶的作用下,可以使ADP直接向ATP转化,在为心肌细胞提供足够能量的同时,有效防止心肌细胞的持续损害,从而有效保护心肌细胞[13-14]。另外,磷酸肌酸钠还可以有效阻止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而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对心肌细胞的损害,同时还具有抗心律不齐等作用[15]。总而言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采取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十分直接、有效,保护心肌细胞的同时,对心肌功能性恢复也起着重要作用[16]。

根据此次研究得出的数据显示,加用磷酸肌酸钠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总有效率显然比常规护心治疗高;心电图总有效率显然比常规护心治疗高;采用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后两组患儿CK-MB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但研究组患儿降低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这说明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采取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十分有效。

由上述可知,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取得满意效果,不仅有效缓解了患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同时使患儿心电图有较好恢复,CKMB水平也显著降低,有效保护心肌细胞,改善患儿的心肌代谢异常情况,值得各地医院借鉴并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心肌炎注射用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56例重症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磷酸肌酸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磷酸肌酸钠注射液致1例荨麻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