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前列素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效果观察

2020-03-26冉娟娟

关键词:素钠丹参滴丸复方

顾 平,冉娟娟,崔 羽,王 益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无锡 214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指糖尿病患者在排除其他病因前提下所出现的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流行病学显示约60%~90%的糖尿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病变[1-2]。DPN患者临床以肢体远端感觉异常、麻木等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远端自发疼痛和痛觉过敏,易导致患者焦虑、失眠等,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工作[3-4]。贝前列素钠是前列环素类似物,具有扩张血管、提高组织供氧、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5]。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提高抗凝和纤溶活性、抗血栓形成、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障碍[6]。此二者临床上常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且效果较满意,然有关二者联合应用治疗DPN的研究鲜有报道。我们近年来采用贝前列素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PN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从而为DPN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82例DPN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3例,女性39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6.1±10.9)岁;2型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病程(12.4±8.9)年。纳入标准:(1)符合WHO有关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符合DPN诊断标准:以下检查有2项或以上异常:温度感觉异常,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振动感觉异常,踝反射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有2项或以上减慢。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椎管狭窄、颈腰椎退行性变等其他原因所致神经损害,近期出现脑血管意外,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不全,精神疾病等。选择使用贝前列素钠及贝前列素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的患者各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糖尿病常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控制和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贝前列素钠(商品名:凯那,规格:40μg/片,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589),1片/次,3次/天;观察组患者予以贝前列素钠和复方丹参滴丸(商品名:天士力,规格:27mg/丸,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111),10丸/次,3次/天。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判定参照文献[7],进行疗效判定。显效:临床体征消失,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以上,有效:临床体征明显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幅度<5m/s,无效:临床体征无改善甚至恶化,神经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观察指标采用- 丹麦的丹迪(9031A070)。采用10g单纤丝法检查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采用MNSI问卷进行症状和足部检查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0表示无痛,10表示最痛,0~3分表示尚能忍受的轻度疼痛,4~6分表示疼痛已影响睡眠需口服止痛药物,7~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评分越高,疼痛越厉害。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包括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粘附率。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6%(25/2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7.8 %(21/2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神经肌电图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和SC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CV和SCV均较治疗前提高,而观察组MCV和SC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电图指标比较(m/s)

2.3 治疗前后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MNSI和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MNSI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均减少,MNSI和 VAS评分均降低;而观察组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明显少于对照组,MNSI和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我院一直无法查这个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粘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粘附率均降低,而观察组各指标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MNSI和VAS评分比较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3 讨论

目前,有关DPN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多元醇旁路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线粒体功能受损、微循环功能障碍等诸多因素有关[8-9]。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推荐DPN的治疗应以严格血糖控制作为最基础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再联合其它治疗,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扩张药、抗氧化剂、止痛药、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神经营养药物和微循环改善药物等。不同的药物其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联合用药可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贝前列素钠是临床应用较多的一类药物,能够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改善DPN患者神经周围血管的硬化和管腔狭窄[5]。已有较多临床研究采用贝前列素钠治疗DPN,但其单独应用的效果欠佳,本研究中贝前列素钠单独治疗的总有效率也仅有77.8 %,故临床上提倡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DPN属于“消渴”、“痹症”、“痛症”的范畴,主要是由于消渴日久,引起脉络瘀阻,血行凝滞,阳气不达四肢所致[10]。复方丹参滴丸成分主要有丹参、三七、冰片等,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寒,清而兼补,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三七味苦甘性温,具有止血、止痛和活血化瘀的功效;冰片辛香寒凉,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的功效;三药合用发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11-1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13],复方丹参滴丸中的皂苷类成分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扩张血管、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保护心肌的作用;其中的酚酸类成分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抗凝和纤溶活性、抗血栓形成、抗炎、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功能障碍等作用。林旋等[14]学者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滴丸能够明显改善DPN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周嘉等[15]学者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滴丸可减轻糖尿病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胰岛微循环,提高胰岛功能。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复方丹参滴丸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能够通过不同机制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本研究的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和SCV均较治疗前提高,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均较治疗前减少,MNSI和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但是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MCV和SCV均明显大于对照组,足部压力觉异常点数明显少于对照组,MNSI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在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足部感觉和减轻疼痛方面更具优势说明联合用药在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方面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贝前列素钠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PN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足部感觉,减轻疼痛,能够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然而本研究病例来源单一,纳入病例较少,缺乏长期的随访观察,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尚需多中心、大样本和长期随访试验予以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素钠丹参滴丸复方
小儿眼底血管造影中不同荧光素钠剂量对其检查结果的影响研究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判定
荧光素钠注射误入肱动脉1例
清热复方抗代谢炎症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只服用丹参滴丸可以吗?
复方α-酮酸片配合低蛋白饮食治疗慢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关于丹参素钠-PLGA缓释微球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能评价
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