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内技术腓骨长肌腱前半部重建ACL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2020-03-25杨坤谢国庆吴鹏魏海清陆金荣任忠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年组移植物活动度

杨坤 谢国庆 吴鹏 魏海清 陆金荣 任忠明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在膝关节外伤中较为常见,多因膝关节不稳致关节附件损伤,最终继发骨性关节炎等严重后果[1]。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关节镜下全内技术重建ACL得到逐步推广,已有研究表明其在恢复膝关节稳定性上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2]。近期研究发现ACL重建疗效在不同性别患者间无明显差异[3],但年龄因素是否影响术后疗效尚有争议,故本研究拟探讨全内技术腓骨长肌腱前半部(AHPLT)重建ACL在不同年龄组中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46例,分为青年组(20~39岁)和中年组(40~59岁)。青年组共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致伤因素:运动伤14例、交通伤3例、其他外伤1例;合并伤:半月板损伤6例、其他2例。中年组共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致伤因素:运动伤6例、交通伤8例、其他外伤4例;合并伤:半月板损伤9例、其他3例。纳入标准:(1)病史、症状、体征及膝关节MRI支持ACL完全或大部分断裂者;(2)20~59岁;(3)年龄病程<3个月;(4)随访时间达到1年。排除标准:(1)膝关节(周围)骨折;(2)内外侧副韧带、后交叉韧带损伤;(3)患肢外踝软组织条件差;(4)软骨剥脱等关节炎表现。

1.2 手术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疗小组完成。(1)麻醉与体位:全身麻醉,平卧位。(2)关节镜探查:探查ACL连续性及张力,明确ACL断裂或失用后刨削ACL主体,保留残端约0.5cm。若有半月板损伤行修整成形(无缝合病例)。(3)移植物准备:外踝后凸近侧长约1.0cm纵行切口,取AHPLT双折为四股,两端套入两枚tightrope带袢钢板,进行编腱缝合,备用。(4)建立骨道:专用翻转钻头由腔内向腔外建立股骨、胫骨隧道。(5)ACL重建:AHPLT植入隧道,两端tightrope带袢钢板横跨隧道外口骨皮质,适当收紧引线后探查韧带张力满意。

1.3 术后康复 可调角度支具固定患膝于伸直位2周(踝泵、直腿抬高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两周后支具调整为30°,以后每周增加30°。6周后支具保护下可部分负重。3~6个月后可进行快走、慢跑等活动。6个月后可适当加大运动强度。

1.4 疗效评估 术前、术后1年随访时分别测量患者患肢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稳定性。Lachman试验阳性临床分级:Ⅰ级,检查者可感觉出胫骨轻度前移;Ⅱ级,检查者能从膝关节侧面发现髌韧带正常坡度消失;Ⅲ级,仰卧时胫骨近端后方放置直径10cm圆枕,胫骨被动向前移位;Ⅳ级,膝关节屈曲时胫骨上端自动向前移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在患者年龄上,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在受伤至手术时间上并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 1);术前膝关节 Lachman 分级、轴移试验、膝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IKDC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1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年龄(岁) 受伤至手术时间(d)青年组 20 29.6±6.1 20.9±6.6中年组 18 49.1±6.5 22.4±10.5 t值 -9.477 -0.535 P值 <0.001 0.597

表2 两组间术前膝关节功能指标比较(n)

表3 两组间术前膝关节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间术前膝关节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关节活动度(°) Lysholm评分(分) IKDC评分(分)青年组 20 99.50±9.30 40.25±6.50 43.10±5.00中年组 18 101.67±7.67 41.83±8.44 42.72±6.27

2.2 临床疗效 术后1年随访时,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IKDC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见表4、5)。青年组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中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Lachman试验分级、轴移试验、膝关节活动度及IKDC评分,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间1年随访膝关节功能指标比较(n)

表5 两组间1年随访膝关节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n 关节活动度(°) Lysholm评分(分) IKDC评分(分)青年组 20 133.00±5.48 91.10±3.78 87.50±5.20中年组 18 130.27±6.06 87.44±3.28 85.39±4.70 t值 1.455 3.168 1.307 P值 0.154 0.003 0.199

2.3 手术并发症 术后患者均未发生膝关节感染、重建韧带再次断裂、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仅有1例青年患者术后3个月发现胫骨端带袢钢板内陷,但Lachman试验阴性,后期随访膝关节稳定,未予特殊处理。

3 讨论

用于ACL重建的移植物主要有同种异体肌腱、人工韧带及自体肌腱。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具有来源广、无供区损害、缩短手术时间等优势。自体移植物多为腘绳肌腱和腓骨长肌腱,较前者而言,腓骨长肌腱是一种新兴自体移植物。临床研究表明腓骨长肌腱弹性模量及最大负荷量均大于正常ACL[4],AHPLT作为自体移植材料重建ACL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对踝关节、足弓静力学结构无明显影响及可操作性强等优势,但两者用于重建ACL均可获得优良的初期临床效果。本研究取自体AHPLT重建ACL,随访评估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关节活动度等客观指标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等主观感受均获得满意疗效,较术前明显恢复膝关节功能,且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

近期有学者研究发现ACL重建术后临床疗效与年龄、受伤时间无明显相关,且合并半月板损伤并不影响ACL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恢复[5]。本资料中合并半月板损伤虽占比高达39%(15/38),但均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不同的是,本资料发现青年组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膝关节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中年组患者,但两组在其它评价指标上并无明显差异。分析两组术后均获得满意疗效主要体现:(1)AHPLT的优势:取腱区距离膝关节位置较远,取腱后对患肢步态及踝关节稳定性未受明显影响,且不会额外丢失膝关节屈膝、内旋肌力,对于活动量较大的青年患者更具优势。(2)TightRope&全内技术的优势:全内技术中翻转钻的使用,可根据移植物的长度、直径精准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骨隧道,腱骨间接触面积大更利于腱骨愈合,可更好维持关节腔内环境稳定,更有利于韧带残端纤维细胞长入及血管、韧带重塑。而TightRope带袢钢板不仅获得可靠的肌腱弹性固定,同时也规避了界面螺钉挤压切割肌腱的风险。(3)保残处理的优势:ACL残端适量保留,不仅对术后患膝本体感觉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亦可较好封闭隧道以减少关节滑液渗入,促进腱骨愈合及膝关节功能的恢复。(4)微创切口的优势:仅取4个长约1cm小切口,患者(尤其是青年患者)多获得更好的主观感受。此外,尚无其他特别有力的论据及机制研究对上述结果加以佐证。

虽然本研究制定较严格的纳入、排除标准,尽可能减少其它因素对统计结果的影响,但研究样本量较小及随访时间较短,仍是本研究最大的短板,可能增加研究结果误差。对此作者将继续增加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并进一步对青、中年患者接受不同术式(或移植物)重建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以期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青年组移植物活动度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七选五阅读专题训练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移植物污染预防及处理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膝关节韧带损伤术后系统性康复治疗效果与膝关节MRI影像学结果的关系*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