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破解对策探究

2020-03-24韩新香

经营者 2020年2期
关键词:融资困境融资方式融资渠道

韩新香

摘 要 新经济常态下,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显突出,维护中小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意义重大。但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融资困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严重阻碍其长足发展。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更好发展已迫在眉睫。本文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定义、方式及中小企业的特点,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产生的原因,并根据融资现状及原因探讨了融资对策,旨在给中小企业进一步加强融资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融资渠道 融资方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作为社会分工、创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群体。中小企业无论是在促进经济增长,还是在增加就业,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社会化专业分工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融资难的问题,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否融到资,决定着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就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及破解对策展开了研究。

一、融资的基本理论

融资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资本结构管理和其他需要,根据自身现状、资金运用情况及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运用一定的融资方式,通过一定的渠道,筹措所需资金的一种财务行为。

融资渠道是指资本的来源或通道,主要有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个人闲置资金、企业自由资金等。融资方式是企业融入资本所采用的具体形式,主要包括银行借款、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方式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如根据企业所取得资金的权益特性不同,分为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前者包括发行股票、利用留存收益等,后者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每一种融资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总的来说,股权融资方式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即融资风险低,使用资金的时间长,但资金成本高。债权融资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且限制条件多,即融资风险高,但资金成本相对较低。可见,融资风险高的融资方式融资成本低,反之亦然,因此企业融资决策就是在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之间权衡,最终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

二、中小企業融资困境及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具有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差、资金薄弱、筹资能力差等弱点。

(一)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首先,在股权融资方面,因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不成熟,对发行股票上市融资设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很难达到上市门槛,即使上市,因中小企业先天缺陷,也很难获得再融资。另外,互联网经济时代,企业竞争日益加剧,多数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利用留存收益补充资金不足的可能性更小,因此股权融资的通道基本被封锁。

其次,在债权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融资普遍采用银行贷款方式融资,但因银行信贷政策倾斜,向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源有限,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设有较高的壁垒,如审批程序严格,附加条款多,使多数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发行债券条件更加苛刻,由于受发行规模、额度、担保等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很难成为债券的发行主体,难以通过发行债券获得融资。民间借贷和近年来新兴的互联网金融看似给中小企业带来了一线生机,但因民间借贷成本高、互联网金融发展不成熟等原因,依然不能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总之,融资难、融资贵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也是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融资困境。

(二)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的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主要还是在于自身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落后,抗风险能力差。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不重视企业管理,做事随意、口头传达、无制度约束和流程控制。如应收款项过大、库存过高、盲目投资等,导致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利用效率低。这种管理的落后,为企业经营埋下了祸患,棘手、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把企业推向了难以生存的风口浪尖。

(2)法人治理结构相对混乱,内控缺失。中小企业在法人治理上普遍存在董事长的一言堂、家族管理。企业经营缺乏组织、内控体系的保障,助长企业不正之风。利益输送极其严重,经营风险应运而生。

(3)产品缺乏技术创新,竞争力不足。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模仿、复制多,投入研发少。以山东产业集中区(武城辣椒,临朐铝型材)为例,依托的是产业集中优势,而非产品创新,产品技术含量低。离开产业集中优势,企业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产品的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多数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极度缺乏,造成竞争力不足。

(4)经营不稳定,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生命周期短,《中小企业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小企业存活时间平均在3年左右。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没有中长期目标,经营行为短期化,有较高的倒闭或者破产的可能,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5)信用水平低,道德缺失。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往往不注重企业诚信。借款预期不归还、故意逃避债务、改变贷款用途、恶意违约使用贷款,编造财务数据获得信贷支持等现象时有发生。

(6)不善于利用政府政策。目前政府出台了很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国家层面如减费降税、央行降准;地方层面如瞪羚企业、科技项目都有资金扶持。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已进行了大量创新,融资手段早已从单一银行贷款转向多手段、多层次融资,但是很多企业都不知道政策。

(7)金融知识不足,融资渠道单一。首先,就中小微企业而言,在债权融资方式上新增了如股票质押、供应链金融等多种模式,但企业知之甚少。其次,就成长型企业而言,股权融资、引导基金投资等方式为企业注入了长周期发展资金,以山东省为例,成立了60000亿元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专项用于支持企业发展,但因部分企业自身条件无法达到,部分企业不知晓资金对接渠道,无法完成融资。最后,就资本体系的认识而言,国家建立了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体系,IPO层面,2009年新增了创业板,2019年新增了科创板。场外交易市场方面,新三板已运行多年,全国多地的股转中心也遍地开花。国际资本市场方面,如纳斯达克市场、新加坡市场,还有大量门槛相对较低的场外交易市场,但企业金融知识的缺乏,以及不善于利用专业机构的双重因素推动,造成了对资本市场的利用率不足。

上述中小企业自身原因导致内源资金积累有限,外源资金难以青睐,中小企业自身原因是形成融资困境的根源所在。

2.信贷体系的缺陷及信用担保机制的不健全。首先,目前银行贷款方式在我国企业融资来源中占有绝对比重,而我国四大国有银行及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银行贷款的市场份额中处于主导地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高度垄断信贷资金。正是它们的高度垄断,使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有限,导致它们为中小企业的放贷不足,而大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和风险平衡又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次,银行严格的管制手段、复杂的审批程序、苛刻的附加条款使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不能很快得到满足;同时,金融机构在对中小企业放贷时往往会要求比大型企业要高的利率,这无疑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最后,抵押、担保是银行能够放贷的先决条件,但中小企业自身担保抵押的能力有限,不得不借助担保机构,而我国的信用担保机构还存在担保结构单一、担保费过高、担保环境混乱、监管不力等问题,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

3.资本市场的缺陷。我国目前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中,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发行企业债券来募集资金。但因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晚,发育迟缓且不健全,对发行股票和债券设有苛刻的条件,上市门槛极高,且发行周期长。多数中小企业处于初创期,发展期很难满足上市条件,中小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所占比重极小,通过资本市场获得的资金有限。

4.政府层面的不足。近年来,国家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相继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信贷资金扶持、改善经营环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但对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僧多粥少的局面没有得到实质性改观,政府的扶持政策还存在政策一边倒、扶大扶强扶优,抓大放小,缺乏中长期规划及配套措施等。

三、破解中小企业筹资困境的对策

分析发现,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破解这种困境也需要从多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中小企业应重视企业管理,增强自身实力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必须增强自身实力。要增强自身实力,就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打破传统的家族式、小作坊管理框架,大胆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公开、透明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流程,建立工作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风险管控体系,适当引进信息化管理,重视财务管理,增强财务信息的透明化。二是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弱化依靠外援输血。外部输血能解燃眉之急,但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实力,乃生存的根本。三是曾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好投融资规划,不盲目扩张,不涉及自己实力不够的行业,力求稳健发展。四是讲究诚信,树立信誉。诚信借贷,有借有还,及时还债,建立与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关系,维护融资环境的良性发展。五是打破信息不对称,及时捕捉政府信息,充分利用扶持政策。六是建立资本路径,做好投融资规划。中小企业要打破资本市场盲区,善于利用外脑,借助专业机构,创建合理、适度、高效的融资格局。

(二)健全信贷体系,完善信用担保机制

首先,深化信贷供给侧改革,由过去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高度垄断逐步释放,增加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融资机会。其次,创新金融服务,如创新金融产品,实行个性化服务等。进行金融创新可以解决银行与中小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手续繁杂、惜贷的问题,切实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信贷支持。再次,完善信用担保机制,发展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担保体系,加强对商业性担保机构的监督,严厉打击担保违规行为,为中小企业营造畅通的贷款担保环境。

(三)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增加融资渠道

首先,降低直接融资的门槛,鼓励、引导更多的中小企业通过创业板、科创板及发行企业债券等途径募集资金。其次,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在既有融资方式不能满足中小企业扩大生产经营的需求下,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不失为一种好的创新融资方式。再次,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大量的民间资金游离于银行金融体系之外,国家应尽快出台民间资金的法律法规,规范和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到经济建设中去。中小企业也应重建诚信,重拾信誉,赢得民间资金的青睐。最后,進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新形式,在加强国家对互联金融的监管的同时,发展区块链技术对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监管,在确保投资人的资金安全时,也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四)健全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和法律体系

首先,政府应转变职能和工作思路,从过去的放小转为全面扶持,从单纯的扶大扶强到扶大与扶小、扶强与扶弱、扶优与扶困并举,建立扶持的长效机制,提供“从头起步,伴你终生”的配套服务措施。从突出政策优惠转为政策引导,资金跟进同机制创新,各层次全方位配套服务相结合。其次,针对中小企业成立专门管理机构,通过该机构对全国的中小企业统一管理,实施、落实国家有关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最后,建立健全金融法律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四、结语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由来已久,要破解这一困局任重道远,需要企业、市场、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配合和努力。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增强自身实力,提高自身信誉,善用资本市场;金融机构要深化信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金融产品的创新,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和信用担保机制;发展民间资金和互联网金融;政府应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扶植的长效机制和配套体系,这样才能真正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作者单位为湾区金融服务<济南>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蒋敏周.关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浅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9(18):278+280.

[2] 潘水秀.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9(11):69-70.

[3] 刘畅,刘冲,马光荣.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贷款[J].经济研究,2017(08):65-77.

猜你喜欢

融资困境融资方式融资渠道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应对策略分析
论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应对路径选择
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及对策
河南省家庭农场融资困境问题分析
浅析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速公路融资方式的创新探究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与对策研究
论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