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0-03-23李娜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大数据

李娜

摘   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目前,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存在重视就业率、忽视学生的职业生涯、学业生涯规划和推送信息过于单一等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可以了解高校毕业生未来的求职意向。同时,通过跟踪调查学生的就业信息,能够实现高校就业信息的精准化推送,从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文章就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高校毕业生在国家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推进的主力军,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财富。其就业问题既是民生,也是国计,事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关乎社会的安定与稳定[1]。2017年6月,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强调,要加强基于大数据的就业形势分析,开展精准的网上就业服务。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均得到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抓住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增强就业质量。

1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现状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由过去计划经济的国家分配全面转向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模式。自主择业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竞争压力。据教育部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820万人,2019年增长到了834万。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校毕业生的人数每年都在递增,就业压力逐年增加。为了让高校毕业生顺利、高质量就业,很多高校建立了就业指导部门,但效果并不理想,出现了就业难和招人难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  高校开设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平衡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各领域都受到了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影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多元化、复杂化,使各级高校都进入了大势扩招阶段。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社会所需求的专业岗位数量变化却不大,导致供需不平衡。另外,部分高校所开设的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由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部分高校开设了多个“热门”专业,而这些“热门”专业的开设,学校并没有依据社会需求进行设定,导致学生刚毕业就失业,从而引来了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1.1.2  社会对毕业生学历层次需求越来越高

目前,大多数重点高校、大公司、科研单位发布的招聘信息,基本以硕士生、博士生为主。毕业生的就业门槛在逐年增高,人才结构比例的重心被人为抬高,造成了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

1.1.3  毕业生就业预期与现实的矛盾

当前社會,部分高校的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热衷扎根一线城市,宁愿做大城市的“蚁族”和“漂族”,也不愿到基层或者二三线的城市就业,更不愿到经济落后的地方发展。造成热门工作岗位扎堆挤,许多用人单位又招聘不到、急需人才的现象。

1.1.4  人才供求信息不畅

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之间缺乏信息沟通的桥梁,导致双方需求信息沟通不及时,出现“人不知其位、位不得其人”的现象。使学校不能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的指导工作,学生也不能有效地作好求职准备。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经过不断地发展调整,取得了历史性进展。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积极回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述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国家新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存在很多问题。

1.2.1  就业指导师资力量薄弱

在高校,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力量主要是辅导员,其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辅导方面欠缺,在就业服务指导方面的经验也比较少。所以,在对学生就业生涯的服务指导工作上往往只能覆盖到“面”,缺乏“点”的聚焦,导致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起不到关键性作用。

1.2.2  就业指导工作不连贯

一个完善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应该包含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规划、求职动态以及学生毕业后的信息反馈。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统计其相关信息,同时作好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动态调查以及就业以后的信息反馈等工作。目前,大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就业过程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学校与用人单位缺乏反馈机制等问题[2]。

1.2.3  就业信息滞后,传送不及时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就业服务平台,高校的就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不同原因,导致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够,信息化建设功能单一、设施落后。高校与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及学校各个部门之间无法通过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存在信息孤岛。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较差,学生不能从中获取有效的就业信息,导致就业平台利用率不高。

1.2.4  对大数据的利用率不高

学生在学业生涯及就业生涯中将会积累大量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及分析,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工作岗位的有效匹配。但在现实中,迫于就业压力,高校为了追求初次就业率、“专升本”升学率、年终就业率等指标,通常把重点放在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以及开拓就业市场等方面。忽视了专业是否符合社会需求以及学生后续的长期发展等问题,没有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利用。就业平台及就业人员只是简单地收集与发布招聘信息,在学生参加招聘的过程中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错过重要的招聘信息。

1.2.5  就业指导信息推送比较单一,缺乏指导性、个性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设施的建设,学校收集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量数据,也构建了专门的就业网络平台。但大多数高校的就业网络平台不能有效利用,就业平台信息滞后,信息推送也比较单一,对学生数据不能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其有价值的信息,只是简单地收集与发布招聘信息,缺乏深度分析,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3]。

2    基于大数据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

大数据使就业信息传达的范围更广、传递的速度更快,也让传播的效果更为明显。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能够从海量的就业信息中挖掘出有用信息,预测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行为,从而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决策。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归纳出学生预期的就业岗位变化,为其提供精准化的就业指导,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1  树立大数据思维,转变工作理念

目前,随着大数据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高校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平台势在必行。为了顺应时代潮流,高校应当树立大数据思维,不仅要有大数据技术,还要有大数据的理念[4]。全体师生都要意识到,大数据在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中,能够起到提升教育质量、完善教育监督体制、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作用。

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的就业工作理念要从管理转变为服务。在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中,以学生为本是就业服务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发展和教育人才根本性的理论基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作为学生和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不仅要提供就业指导服务,还要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定位及社会需求,并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2  建立专业化的就业师资队伍

在高校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投入硬件設备实现就业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建立专门的就业管理部门,需要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作保障。在大数据背景下,相关的专业人才相对欠缺,一方面,可以从校外引进大数据方面的专业人才组建研究团队,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优质资源,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在校内进行大数据方面的专业培训,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大数据素养及专业技能。

2.3  打造连贯的就业服务体系

一个完善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应该能够统筹规划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长效就业服务体制,确保就业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精准化的就业服务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专业等特点,制定精准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计划。并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增加学生对职业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调整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使学生认清面临的就业形势与发展趋势。

首先,转变就业信息的推送方式。大部分高校,在大三、大四才开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服务体系缺乏连贯性。高校应该打破这种状况,借助大数据平台,从学生入学伊始就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数据,实现高校就业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长效化。通过就业服务指导,可以引导低年级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求职意向以及专业发展前景,从而引导学生作好未来的学业生涯规划。对于临近毕业的学生,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引导学生正确解读就业政策,通过动态监测学生的求职意向,实现招聘信息的精准化推送。

其次,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的追踪系统。通过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追踪系统,能够让学校接收到用人单位的就业反馈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招聘学生的相关评价。通过对就业学生能力的全面了解,针对参加招聘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培训,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在对数据完善的过程中,能够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获取反馈,使高校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及时进行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2.4  构建大数据就业服务网络

大数据可以帮助高校就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信息,借助大数据可以使各个部门之间孤立的数据整合,有效获取全部学生的信息,并从中挖掘学生的有效信息,为教育管理部门、教育工作者提供决策,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就业服务网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4.1  数据采集

大数据运用的前提基础是数据采集,与传统就业创业工作中的数据来源相比,当前的数据来源相对比较复杂。随着智能手机、电脑等终端的普及,当前就业工作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数据,主要包括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构建高校就业服务网络,其数据来源主要有高校管理部门、学生、招聘公司等几方面。高校管理部门的数据收集,主要包括对相关就业政策的解读以及招聘信息的发布。学生的信息获取主要分为学生在校期间产生的数据以及网上的行为轨迹数据,比如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记录、网上的在线学习记录、网上的求职行为以及社会经历等情况。对招聘公司数据的收集,主要包括招聘公司的规模、薪资情况以及后期的发展前景等数据。

对结构化数据(如学生的个人信息、学习成绩记录、图书借阅记录)的采集,可通过学生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获取,对非结构化数据(如学生的消费情况、个人评价)的获取,可结合在线平台工具进行获取。结合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复杂性,可以采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数据的采集,通过网络爬虫以及ETL两种方式实现对数据的抓取,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便数据的存储。

2.4.2  数据的存储与处理

随着无线互联、移动智能终端等技术的普及,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的数量都在成倍增长。利用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存储分为线上存储(用于提高数据保存的有效性)和线下存储(如工作手册和备忘录)两种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和指导。

数据处理是将各个部门之间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有价值的数据。并将产生的学生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处理,将产生的错误数据进行修正,同时去除重复的数据,以便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2.4.3  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借助大数据,构建就业网络平台,高校的就业工作者可以获取学生的全部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从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用人情况,并进行相关就业政策的解读。通过大量的数据构建模型,能够预测学生未来的求职意向,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企业需求,为学生和企业推送个性化的指导信息。借助大数据对学生的在校数据、求职心理进行分析,帮助企业精确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根据企业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学生。

2.5  树立面向未来的就业服务理念

大数据的特点是规模大、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利用大数据可以分析数据隐藏的有效价值,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够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借助大数据构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平台时,尽量从学生的历史就业数据里面挖掘潜在的价值信息。通过分析学生的历史就业情况、离职率,可以总结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而预测出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能很好地进行调控。因此,高校就业工作者要树立面向未来的就业服务理念,搭建科学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并建立实时跟踪的长效机制,避免高校的就业部门只重短期效果的现象。

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就业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

目前,智慧校园的建设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较好基础,各个高校在构建就业服务体系的关键因素上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与积累,然而构建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与挑战。

3.1  专业化的就业服务人员缺乏

构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需要了解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并能进行一定运用,需要对校园大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就业市场进行准确的对接、开发各项各类的就业服务项目。以上方面的工作,均需要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就业人员才能完成,而高校的就业服务人员当中,此类方面的专业人才相对还比较缺乏。

3.2  校内外大数据计算模式的匹配问题

构建高校毕业生的就業服务体系,其数据来源涉及各个领域的各个部门,需要对不同领域的数据进行收集、整合、计算,才能对其分析和应用。借助大数据的技术,如何对各个领域之间的数据进行匹配[5]、如何构建数据模型、需要设置什么样的参照标准等细节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3  多方合作及数据安全问题

大数据进行分析的前提是数据共享,构建高校就业网络平台不仅需要在校园平台上收集数据,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用人单位等多方进行数据的整合、共享。但由于我国顶层设计不足,不同领域之间的数据缺乏共享渠道,导致多方数据之间存在“信息孤岛”。

大数据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了很多便利,如更高的生产力、更多的商业机会以及更现代化的生活环境等。然而,大数据的两面性会产生更大的隐私安全问题。如在就业平台上存储用户的大量个人信息,在大数据环境下,用户信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信息安全问题不仅危及用户个人,其影响也可波及企业、学校甚至整个国家。因此需要用户增强个人的安全意识,同时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强化信息监管,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构建健康的网络信息环境。

4    结语

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在整个高校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每个教育管理者都要考虑的问题。借助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可以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高校可以借助大数据平台,整合学生的个性化信息,分析就业态度,并预测未来的求职意向。在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就业规律,实现学生就业信息的智能化推送以及精细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展鹏,李秋.智慧就业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86.

[2]魏彦吉.大数据下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9):33-34.

[3]李敏艳,高建波.大数据时代基于就业网络信息服务平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6(3):92-96.

[4]陈荣桂,郁政宏.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76-79.

[5]石云生,宗胜旺.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2):136-137.

Abstract: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related to the vital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the stability of society.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ys attention to the employment rate, ignores the career and academic career planning of students, and pushes information too singl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of college graduates based on big data, it can understand the future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At the same time, by track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of students, it can realize the precise push of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 This paper analyzes it.

Key words:big data;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大数据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