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理论课程现状分析

2020-03-23吴静

声屏世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动画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

吴静

摘要:如今,动画产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势头可谓迅猛,随之匹配的高校动画教育也应努力培养适合动画产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在目前的动画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重视技术而轻视理论的问题。文章以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专业为例,试对其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以求探索这种教学的缺陷。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动画专业 课程现状

基金项目:本研究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为: GH-18109。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的迅猛发展,动画电影无论是从口碑、好评率、电影票房等市场产业角度,还是从动画本身的制作层面来说,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因此,越来越多的人看好动画未来前景并积极投身于动画行业中,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动画教育应加大改革力度,应早日促使动画专业教学合理化、规范化、体系化,培养出高质量的综合素质人才,进而与蓬勃发展的动画产业形成良好地匹配且相互呼应。

动画产业属文化产业,需要创新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创作者既应具有扎实牢靠的创作技术功底,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文化知识底蕴。这一具体要求落到实际中,是与高校动画教育的培养分不开的。但就我国目前动画教育发展的现状来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很多高校课程设置不合理、不完善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动画教学中存在重技法轻理论的思想,更注重大批量生产技术人才,从而忽视对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这其实是一种不健全的教育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教育界的新潮流,也是近些年许多高校尤其是高职高专等院校努力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向,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更多技术性专业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但部分院校在改革过程中,仍只把教学模式的改革重点放在“应用型”上,却没有意识到一名合格的毕业生时应具备的能力不仅是拥有技术,而是要做到“技艺并重”。

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专业于1985年开办,经历了从中专、大专到本科不同的办学层次,在近35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科专业建设、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确立了“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技艺并重、勇于创新”的培养原则。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而言,理论课程共有三类,分别是史论类、概论类、鉴赏分析类,其中史论类包括《中外动画史》《中外电影史》等,概论类包括《动画概论》《艺术概论》等,鉴赏分析类包括《动画作品赏析》等。在这些理论课程中,除《动画概论》为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余均为专业基础选修课。总体来说,所设定的理论课程全面且丰富,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批评能力、专业理论素养、艺术修养、人文素养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培养创新复合型动画人才的关键。但经由笔者具体调查研究得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理论课程并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没有发挥课程的潜能与价值。究其原因,是由多方面不同因素共同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理论课程所占学时学分少,课程开设单一且程式化

以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理论课程课时量基本以32课时与48课时为主,其中,《动画概论》为48课时,《艺术概论》为32课时,《中外动画史》为32课时,《中外电影史》为32课时,《动画作品赏析》为32课时,开设学期集中于大一上下两个学期。另外,理论课程的学分总和为11分,占专业课学分比例约为10%。由于课时少,所以关于动画的理论知识讲解只是泛泛而谈。而动画理论本就博大精深,以史论为例,动画史包括中国动画史与外国动画史,而外国动画史中,美国动画、日本动画、欧洲动画的发展与作品风格各有不同,每一国的动画史都值得深入研究讲解,但在实际课程安排上,中外动画史并没有分开讲授,动画史百年的发展集中于32课时的讲授中。因此致使学生只能在课堂上了解一些关于动画史论的基本常识,或者只是弄清楚了各国动画电影的年代梳理,只停留在史论知识的表面,至于各国动画电影的时代背景、社会影响、美学风格、哲学思辨等都无法详细了解,难以掌握动画史中的精华部分,无法开阔学生的眼界与思路,不利于综合素质动画人才的培养。

笔者对比研究山西传媒学院动画专业近五年的教学计划表发现,大一上学期时,学生以学习基础课程为主,其中理论课程主要是《动画概论》。2017年秋学期曾设置《中外动画史》,但仅为17级学生开设,此后则取消该门课程。《动画作品赏析》课程则主要集中在大二时。由此可见,理论课程设置较少,课程安排略显单一,且存在程式化与边缘化现象。这对于学生拓宽知识面以及建构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并会局限学生的创造思维,从而影响后期创作设计。

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教材选择、考核方式陈旧与机械

理论课程相较于实践课程,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理论性强,又比较枯燥,所以很多学生本就缺乏对理论课程的兴趣与热情,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方法方面有所变通。以《动画概论》课程为例,这是动画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该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上学期,目的便是使刚接触动画专业的学生通过了解理论知识以及观摩经典动画影片而热爱动画,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同时加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手段单一机械,只是一味输出知识,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与互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因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直游离于课堂之外,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长期下去,学生便彻底失去了对理论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

另外,教师的授课方法与选择的教材有很密切的关系。教材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保证教学质量与水平的根本,一本好的教材不仅能带动教师的讲课欲望,还能够引发学生听讲与主动学习的动力。可见,一门课程的好坏,与教材的好坏是相辅相成的。动画专业理论课程的教材主要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内容大同小异等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高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在教材的选择上,也存在常年固定不变的现象。而动画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其理论知识与史论知识也一直处于变革之中,这就决定着理论课程教師在选择教材上,应以“新、专、全”为主,需要不断为学生带来新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

就理论课程考核方式而言,通常以闭卷考试形式或论文考查方式为主,这样学生即使不上课,也能通过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而通过闭卷考核。至于论文考查,有些学生甚至是通过网络拼凑摘抄或者抄袭来完成论文。这种考核方式对于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研究能力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这种陈旧单一的考核方式也是理论课程教学模式中的一大弊端。

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动画专业各年级学生理论课程兴趣进行摸底了解,调查结果显示有很多同学认为动画专业理论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特点,对于大部分从未接触过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一些知识点十分枯燥乏味,甚至有些难以理解,存在畏难情绪。也有很多同学认为学习动画只需要掌握技术就可以,理论知识对他们今后的毕业设计、找工作等都没有实际性帮助,“重技轻理”的思想观念较重。另外,也有部分同学表示对动画的历史有兴趣,但是兴趣一旦转变为考试,便失去了学习动力。由此可见,学生缺乏理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最普遍的现状之一。

通过深入实际的教学活动调查发现,在上课过程中,玩手机、睡觉、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非常普遍,许多教师为了保证出勤率,便通过点名来要求学生上课。如今很多学生学习的目的也越来越现实与功利,仅仅为了应付教师点名以及应付考试和获得课程学分而上课,于是理论课程的课堂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模式。教师面对提不起学习兴趣的学生越来越失去上课欲望与活力,学生面对不感兴趣的知识与沉闷的课堂氛围更消极对待,理论课程的设置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更谈不上实现课程教学目的。

如今,很多高校提倡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像动画这种需要依靠作品质量来衡量知识水平的专业来说,应用型人才更符合市场规律与产业发展。但应用型人才并不等于技术型人才,应是“技艺并重”的高素质人才,而且动画也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艺术修养、理论知识与技术水平同样重要,理论知识对于动画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性。因此,针对目前高校动画专业理论课程不被重视的现象来说,只有专业负责人重视课程建设、理论课程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才能够更完善,从而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对为当今动画市场贡献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山西传媒学院)本文责编:邵满春

参考文献:1.张利欣:《应用型本科院校公共艺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5(35)。

2.雷 英:《艺术类专业〈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知识经济》,2018(23)。

3.刘宝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及對策》,《智库时代》,2017(9)。

猜你喜欢

动画专业应用型本科院校
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计及教育现状的思考
浅谈数字时代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
PBL教学模式在动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动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形动画设计与制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