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文课堂教学中谈重点词句赏析的策略

2020-03-17苏荣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副词形容词

苏荣

摘  要:扣词品析是赏析文本的一个重要方法。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阐述了扣词品析的重要方法,从赏析副词、动词、名词、形容词着手。这样才能走进文本、体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关键词:文本阅读;重点字词;副词;形容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089-01

在语文文本的学习中,重点词句往往承载着作者不一样的情感表达。在教学中,一些文本的主题思想不容易体会,所以教师可以用扣词品析悟真情的方法帮助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文本。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作者所云。接下来,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赏析重点字词。

1.赏析副词

“一字一句总关情”,副词在一些文本中可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小觑。有的文本,尤其是文言文,一些作者还是很偏爱副词的。赏析这样的副词时,一般要赏析动词之前的,这些副词在表达作者的情感和中心思想时有不一般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江雪》一文时,我指导学生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的“孤”与“独”字。先让学生思考3分钟,然后找同学回答。时间结束后,有一位同学说,“孤”与“独”字,是想要描写作者此刻孤身一人的感觉,听到这个答案,我觉得这位学生还没有从情感方面剖析出作者想要表现的意思,于是结合柳宗元当时作诗的时代背景给学生讲解了一下,随后就顺势引导学生说,这篇文章的手法是借景抒情,作者写这首诗难道是仅仅想表现自身的孤獨吗?学生随后便思考一下,对这篇文章的情感进行了延伸,说,作者这篇文章是想要突出自身高洁的品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孤独,从侧面描述了当时社会下的现状,当学生说完答案以后,我点头微笑,从回答来看,学生已经完全了解和体会到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寄托。

所以,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一些特殊字词的赏析,哪怕是一个语气词,可能也关乎文本的主旨和情感。只有从小处着手,才能把握大局。

2.赏析动词

通过研读文本,咬文嚼字,感受作者情感,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这是我们在教学时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但是很多时候又忽略了这一点。在一些文本中,有的动词作用巨大,往往能直接触动人们的心弦。我们举例分析一下。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春夜喜雨》一文时,我指导学生赏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潜”字。先让学生思考3分钟,然后找同学回答。时间结束后,有一位同学说,“潜”字,写出了雨势的大小,这句话的这个字说明当时的雨很小,听到这个答案,我发现这个学生还是没有从根本上体会到作者的用意,我又顺势引导,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作者写这首诗难道仅仅是描写春雨吗?学生思考了一下说:潜这个词用得是想要写出春雨高贵的品质,以及作者在春雨来临时感受到的生活的美好。当学生说完答案,班上同学响起了一阵掌声。从这个学生回答的问题来看,通过一个动词,他体会到了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3.赏析形容词

宋代的张载说:“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由此可见,不管是哪个学科的教学还是一个小问题的传授,我们还是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有的形容词,学生可能注意不到它的妙处,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删一删、减一减,调一调的方法让学生在对比和比较中掌握形容词的好处以及体会文本的情感。

比如,在讲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时,我让学生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字,当时有的学生体会不到“乱”字的妙处,我就采取了换一换的方法教学生去体会,随即提出问题,如果把“乱”字换成“繁”字好不好?这样学生一下就明白了,“繁”字有茂盛的意思,但是“乱”字表示的是多。本诗又是写初春的,所以“繁”字不合适。一个“乱”字既写出了花色之多,还写出了花的形态、高低错落。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明白了诗人的情感了。诗人写这首诗就是赞颂春天的美,尤其是对西湖之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方法,学生才能有“抓手”才能走进文本,体悟作品的内在情感。

4.赏析名词

名词在一些文本中起着线索的作用,有的揭示文章的主题,有的贯穿了全文。因此,在语文文本阅读中,教师要重视一些名词的赏析,只有把特殊名词的意义弄清楚,才能更好的掌握本文的思想。

例如,在著名的一首诗《清明》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解“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一句时,我让学生赏析“杏花村”这一名词,并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节气背景来看,学生只道当时是清明时节,属于春季当时正是杏花开放的季节,所以作者就以杏花村来代替远处的酒家,听完学生的分析,我认识到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没有深入结合“清明”这一节日来写,便引导学生认真思考一下这个节日的含义,经过引导,学生再次回答说,这里提到“杏花村”是想衬托自身的孤独,在春雨纷纷的季节还要赶路,“杏花村”杏花似锦春意闹枝的热闹景象与自身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效衬托了作者当时悲凉的处境,通过这一回答,我认识到学生已经对这篇古诗有了一些深刻的见解,从而强化了学生的认识。

总之,学习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的分析教授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情感受到熏陶,思想获得启迪,这才是我们语文文本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储敏娟.品词析句,体悟情感—浅议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J].小学教学参考,2011(18)

[2]毛英姿.品析语言 落实语文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08)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副词形容词
短句—副词+谓语
Comparative Adjectives (形容词比较级)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等待”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出彩机会
副词和副词词组
形容词
hardly是hard的派生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