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交流的碰撞

2020-03-17张俊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研究

张俊

摘  要:理想的数学课堂应是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的过程,同一份教案由同一个教师在不同的班级执教效果往往是不同的,这里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不同。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主要对智慧的教学语言是引导学生进行思维交流碰撞的关键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交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051-01

夸美纽斯曾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强调课堂语言的重要性,的确课堂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枯燥

数学课与其他课相比少了几分趣味,这就需要我们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探究和交流,使学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比如,计算教学,整节课充斥着算理算法的探讨和各种形式的练习是相对枯燥的内容,但只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运用,学生也能兴致盎然。在《笔算除法》教学时,课一开始我用课件呈现42支铅笔图,学生看得很仔细,我便笑着轻声问:“看得这么仔细,看到了什么?”学生说:“42支铅笔。”我又用略高的声音放慢速度,说:“是呀!老师为我们(二)、(三)两个班写字好的小朋友准备了这些铅笔作为奖品。”接着,再思考状:“唉,平均每班几支呢?你能想办法口算一下吗?我抑扬顿挫的语言一下子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原本枯燥的计算变成学生乐于和急于完成的工作。学生思考后,我微笑着说:“从你们的表情我知道多数同学已经有答案了,哪个自信的同学第一个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算的?”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手,于是我说:“这么多有答案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的思考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赏,一个个跃跃欲试,自信和快乐写在一张张小脸上。可见,教师的语言可以使学生从枯燥的知识学习中获得乐趣,得到享受,从而更乐于思考和交流。

2.用热情诚恳的语言给学生以激励与启发

(1)善待错误,善于利用错误

课堂回答时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有的教师面对不是预设中的答案采取简单否定后紧接着请下一位学生回答,甚至有的老师明显地表现出对答案的不满和不耐烦。其实,应该清楚这些“错误”是师生在积极参与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现象,是学生在参与思考的积极信号,教师应善待这些错误,并善于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有利的教学素材,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例如,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请学生动手移一移,向右平移几格才能和右边的小鱼重合。正确答案应为向右平移4格,而请学生汇报时,有学生说是8格。此时如果教师报以简单的指责或表现出烦躁情绪则只会使学生感到紧张和思维停滞。因此我和蔼地说:“哦,这是你移的结果,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移的好吗?”请学生演示后,我再亲切地问:“看了他移的过程,我想你一定有所启发了是吗?“那位学生说:“我把鱼尾巴移到鱼头那儿,我移得太多了,鱼头到鱼头就可以了!”在这种教学语言创造的氛围中,学生没有紧张不安,既促进被提问的学生积极思考,最终掌握知识,并获得成功体验,也促进全班学生对相应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表扬中肯,注重示范带动

学生总是非常重视教师的评价,期望得到教师的表扬。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一位学生介绍他用口算得出结果的过程。在这节课中,口算过程对笔算的掌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让每个学生清楚口算的过程。因此我说:“你不光能正确地算出得数,还能把口算的过程一步一步清楚地说给大家听,谁也能这样清楚地说一说?”这样的表扬具体中肯,不仅使发言的学生因其他学生以自己为榜样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也使其他学生明确怎样思考才是优秀的高水平,从而避免低层次的思维。

3.用精练清晰的语言帮助学生提升思维

有的教师唯恐学生没有听明白,不放心而详细重复。面面俱到,致使学生思维疲劳,注意力分散,教师则气急败坏:“我讲了这么多,你们怎么还不明白?”数学课因以发展学生思维这一大特点而历来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学科”,而思维的发展绝非“我讲你听”就能实现的,优秀的数学教师往往只是用精练而又清晰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组织学生交流并适时提升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呈现“22、14、10、18"请学生估计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可能是几。学生有的说是18,有的说是16、19、17。教师问:“还有不同吗?”学生表示没有了。教师紧接着追问:“15、14或二十几有没有可能?”学生急着说:“14是最小的,其他的数都比14大,所以平均数也应该比14大。”“22拿出6给10,22变成16,10也变成16,18拿出2给14,8和14也都变成了16。”还有学生说:“把多的给少的,大的就变小了,小的就变大了。”教师不失时机地说:“你们的意思是,移多补少,平均数最大不可能是……”学生脱口而出:“不可能比22大,也不可能比14小!”

上述片段中教师只是寥寥数语,却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智慧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从学生口中流淌而出。总之,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使語言起到拨云见日,使学生思维得到提升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健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辩证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5(19)

[2]刘丽华.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5(08)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