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教学中的培养初探

2020-03-17赖武玉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互动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赖武玉

摘  要:在高中数学阶段,对核心素养的培育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如何基于“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互动;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 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042-02

高中生已经对世界形成了基本的认知,在解决问题时也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以及数学思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会渗透在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过程中。从锻炼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开始,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品质,是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

1.“问题—互动”教学的意义

“问题—互动”教学在高中数学上是一次全新的改革,可以提供给高中数学一个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方法既符合当下教育的要求,同時也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问题—互动”教学模式,首先在数学问题的设置上,一定要科学合理,紧贴教材知识,结合目标选择一些较为经典的例题,选择的例题一定要符合教学目标,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具备一定的引导性,将学习内容以层层递进的形式,渗透在教学目标中。这一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坚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借助更为典型的例题开展教学,利用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达到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2.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教学中的具体使用方法

(1)重视“问题—互动”教学法中的问题导向

想要更为有效地将“问题—互动”这一教学模式有效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要明确问题的导向性。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是课堂的掌控者,掌握着整体的教学节奏。但在“问题—互动”教学模式下,要引导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展示自己的想法,并从教材中寻找规律。

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发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集合”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依托核心素养的引导,对概念进行扩展。“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组成的整体称之为集合。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属于以及不属于,比如,集合A={1,3,5},1,3,5是集合A的三个元素,属于集合A,而2不属于集合A。在集合概念中,集合关系分为包含、不包含、相等。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以前所学知识,自然数集合、正分数集合、有理数集合等引入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比如,0、整数集Z、正整数集N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会回答“0属于整数集Z”、“0不属于正整数集N”,“正整数集N包含于整数集Z”等,用集合与元素的关系来说明,“0”是整数集Z的元素,正整数集N是整数集Z的子集,用集合相关符合依次表示为:0∈Z,0?N,N?Z等。通过之前所学知识对集合与元素进行引入之后,教师通过图示法的集合列式方法,对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集合进行图画分析,并让学生感受之间的关系,对集合之间的运算进行思考并解答。

(2)突出“问题—互动”教学法中的问题要求

“问题—互动”这一模式在数学中的应用,并不单单是指教学形式上的转变,更多的是对教学理念的创新,将课堂营造为一个有趣的整体,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利用更贴近生活的语言转化,最终形成学生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交流的共同话题。教师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要以学生的个人思维发展为目标,同时将数学思维融入其中。

比如,在学习“抛物线”的定义这一课程中,就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师首先在板书上画出抛物线基础的图形,然后让所有的同学将纸团做向上抛出的动作,并让学生观察纸团抛出以及落下时的轨迹变化,观察纸团的运动轨迹是否与板书上的图形轨迹一致,得到抛物线的直观感知。接着,让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事先确定一个定点和一条定直线的位置(定点不能在定直线上),把到定点和到定直线距离相等的点(尽可能多些)描出来,并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观察曲线的大致形状,再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加以证实,引入抛物线的概念,以及抛物线的图像特征等。从实验过程中获得概念知识,将复杂难懂的概念性知识拆解开来。

在问题的设置中要体现能力的提升,将原有数学的学习范围有效进行拓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在丰富了自身知识内容积累的同时,也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这一过程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

(3)突出“问题—互动”教学法中的问题主线

“问题—互动”这一教学形式的建构,要求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以及理解更为重视。以问题为教学主线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加以处理,将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当下教学的重要目标。

比如,在讲二项分布概率模型的简单应用过程中,设置问题:在商场的某次促销活动中,凭购物小票进行抽奖,规则:在一个箱子中,放有除颜色外大小形状均相同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一个,每人有放回的抽取5次球,每次抽取一个,5次均抽中红球的人获得一等奖,抽中4次红球的人获得二等奖,抽中3次红球的人获得三等奖,抽中3次以下红球的人不获奖。小张参加了这次活动。请问,他得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对于初学者而言,得奖情形多,容易混乱,此时需老师设置一些能突出主线的问题引导学生解题。

问题1.哪种情况可获得一等奖?

问题2.小张是不是在相同条件下重复5次抽球?

问题3.小张每次取球是否相互独立?

问题4.小张每次取到红球的概率是否相同?

在弄清了以上4个问题后,面对这些条件,学生应当懂得分析和舍弃,将思维集中在有用条件上,明确了二项分布的概率模型,共三个小球,因此最后获得一等奖的概率即1/3的5次方。通过系列问题的互动,以数学基础概念知识为主线,帮助学生在探索问题中,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科学的对待数学这一学科,在数学学习中提升自身素养,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4)全面整合数学教学中的整体信息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高考中,数学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它对学生的综合实力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备课过程中,要对数学所涉及的一切内容加以整合。要尽自己的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从课堂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

在学习“平面向量”这一章节中,首先明白向量的定义,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可以结合物理背景建立起向量的概念。课堂引入中,可以设置两个不同的问题,一个以语文的南辕北辙为例,(一个船从A到B,需要向西北方向走15海里,画图展示,将A向另外的方向走,问同学们为何不能到达B地。)另一个以物理的做功为例,(一个放置在水平位置上的物体,水平方向上,一个人5牛的力可以拉动,但是现在有另外一个人,与地面形成30°角但仍然用5牛的力拉这个物体,是否可以拉动。)引出“方向”的概念,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实验加以分析,得出“大小”与“方向”两个重要的因素。然后对之前学习的内容进行对比,得出这个量与别的不一样的是不仅存在“大小”,还存在“方向”。之后引出“向量”的概念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想要在高中数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首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对待数学,而不是以较大的抵触情绪来学习,同时,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提供给学生更完整的教材知识,将核心素养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初步印记在学生脑海中,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通过不断的进行数学学习,提高自身综合实力的同时,也提高着自身的综合素养。

3.總结

综上是对“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不同角度的阐述这一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形成核心素养,通过多种模式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积累,因此,需要教师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这个思想穿插在其中,将完整的数学思维传授给每一位学生,使得每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可以有所获得。

参考文献

[1]郁飞.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教学中的培育[J].文理导航(中旬),2017.76(07):000119-000119

[2]刘昀.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互动”教学中的培育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7.23(03):000145-000146

[3]刘权华.在明暗交织的“问题—互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以高中“不等关系”教学设计为例[J].数学通报,2018.57(05):000127-000128

[4]韩长荣.巧用“问题-互动”模式,引领核心素养提升[J].数学教学通讯,2017.54(15):000172-000173

猜你喜欢

互动数学教学核心素养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