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辛:艺术导赏是一种服务

2020-03-17王佳琪

歌剧 2020年6期
关键词:歌剧院歌剧教授

王佳琪

编者按:从本期开始,《歌剧》杂志将开设“倾听歌剧院”栏目。本栏目将从艺术管理专业出发,围绕“歌剧院运营与管理”这一核心,通过访谈知名歌剧院管理者、艺术家、学者和经纪公司,旨在凝结业界、学界的观点与智慧,共同探讨梳理歌剧院在演出季规划、剧目制作、艺术家管理、经纪、艺术教育、观众拓展和中外交流等热点议题。

本期,“倾听歌剧院”栏目将与读者共同探讨的话题是——艺术导赏。

随着社会的良性发展,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艺术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中,并获得蓬勃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艺术都易于被人理解,有些艺术作品因其在形式结构、文化历史背景、语言等方面的独特性而时常在无意间就将观众拒于作品之外。如何深入挖掘歌剧的魅力所在?艺术导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那么,何为艺术导赏?简单点说就是由专人来引导观众欣赏艺术。在表演艺术领域中,艺术导赏通常会发生在演出前。作为演出的“前菜”,通常由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通过座谈会或者讲座的形式来讲解艺术作品中的难点、价值点,以此来缩短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陶辛,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流行音乐研究、音乐戏剧理论、艺术管理。历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西方音乐教研室主任、音乐分析教研室主任,艺术管理系副主任、学科带头人、奥地利克莱姆斯多瑙大学访问教授。陶辛教授致力于音乐艺术的社会普及与推广,曾任上海有线电视台音乐频道“有线大剧院”和“乐评四重奏”栏目主持人,并在各大演出场馆和广播电视媒体从事艺术导赏相关活动。

活跃在歌剧艺术发展的前线,陶辛教授为歌剧演出做“前菜”服务已经很多年了。2019年10月,上音歌剧院正式启用之际,陶辛教授受邀到上音歌剧院,为斯卡拉歌剧院版莫扎特歌剧《魔笛》做演前导赏。当谈及这一次的导赏经历,陶辛教授非常感慨:“的确有新气象。听说这场活动的200个名额一開放预约就很快被抢光了。在现场,我几乎看不到中年人,几乎是清一色的青年人。”

“歌剧凭什么不让你靠近?”

2019年10月,上音歌剧院正式启用。与此同时,另一座专业的歌剧演出场所也在上海浦东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但这样的文化建设却受到了部分上海市民的质疑:在上海,有必要建两家歌剧院吗?

陶辛教授以上音歌剧院的演出为例,告诉了我们他的答案。

“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以前,可能一所剧院都嫌多;现在,可以有两所;将来,可以有三所。目前上海歌剧演出的市场容量允许优秀的作品连演2至3场。比如之前在上音歌剧院上演的斯卡拉歌剧院版的《魔笛》和《假扮园丁的姑娘》就各演了3场,这是现状。但在之前,市场容量可能最多只在半场人数范围。歌剧演出的观众在一点点地增加。”

至于在歌剧圈外的新观众如何“入门”歌剧,陶辛教授认为,“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就好”。在以前,受信息传播渠道的限制,很多没有真正欣赏过歌剧的人把歌剧捧上神坛,人为地为欣赏歌剧“制造障碍”。

“他们大多以‘太过高大上为由,不主动去接触歌剧。但歌剧其实是一种比较容易进入的艺术形式,”陶辛教授解释道,“歌剧有故事,有好听的段子,有很多感官可以感受的东西存在——你一听,就能判断好不好。经典歌剧在几百年时间里流传下来,不仅仅是文化教育水平高的人在接触。在意大利,可能比萨店的伙计都能随口唱几首意大利经典歌剧里的咏叹调。还有之前在《中国达人秀》里的卖菜大妈选手,她唱的是什么?是《图兰朵》里的‘今夜无人入眠。”

如今,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艺术不再遥不可及。人们在网络上,鼠标、手指点一点,就能听到音乐,看到表演。信息技术让各类艺术以扁平化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眼前,金字塔式等级森严的观众分层结构已经不复存在。

对于年轻一代的观众,陶辛教授认为,他们大可放心步入歌剧的大门。“我接触过很多孩子,可能今天在听昆曲,明天听重金属,后天听瓦格纳。他们要的是那种有分量的、有质感的、有内容的艺术。如果你也是带着这样一种心态,你完全可以进入歌剧,因为歌剧的信息含量是很饱满的。”

陶辛说,歌剧不仅仅拥有优美的唱段,它可被接触的面非常宽,而这需要深入研究,才能把它方方面面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这恰恰是歌剧魅力所在!当你深入到歌剧内部,就会发现歌剧还是有很多讲究、很多学问的。特别是在当代歌剧院的演出中,歌剧往往没有做原汁原味的呈现——当代的导演会加入很多特别的处理,让歌剧具有某种现代性或者是先锋性。这是当代导演对戏剧的重新诠释。”

“艺术导赏是一种服务”

虽然艺术导赏目前没有成理论的体系,但近年来已被大众广泛熟知,大致以文章、讲座、座谈会三种方式为主。

在剧院,艺术导赏通常以讲座的方式进行。作为剧院的活动之一,陶辛教授认为,艺术导赏不应该简单地归类为营销活动或是艺术教育活动。“所谓营销只是把观众吸引过来,创造一种需求。对于艺术教育来说,它可能是更长远的目的,需要做一个比较长期的工作。而导赏针对的是剧院中马上要演出的作品,它的目的是让已经买了票、但还没有进入剧院正式观赏的观众与演出作品之间的距离尽量缩短一点。另外让观众面对这个作品的时候,能吸收到更多的东西,有更高层次的一个享受。所以它的本质可以说是剧院的一个软件的服务。”

陶辛教授还补充道,对于那些本身作品的意涵值得进一步挖掘的,或是那些与观众本身有一定距离的作品,剧院都需要去为观众提供艺术导赏服务。“艺术导赏能够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剧院。如果一个人第一次进剧院看演出,由于主办方没有提供艺术导赏服务而使他没有享受到歌剧的美,或是他没看懂,我觉得剧院是有责任的。”

在市场性方面,陶辛教授认为,它与学术性并不冲突,“市场性与学术性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在歌剧院上演学术性的作品,当然首先不是去考虑市场,但是你既然把这样的作品引进来,那么接下来你就要努力去做市场、做导赏、做宣传,让尽可能多的人来知道它,来接受它、欣赏它。这样,才是‘两个方面。”

陶辛说:“歌剧本身就是一个综合艺术,它是音乐艺术领域中综合度最高的一门艺术。如何深入挖掘歌剧的魅力所在?艺术导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猜你喜欢

歌剧院歌剧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走进歌剧厅
恐怖的教授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