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置性学习: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关键

2020-03-14李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群文前置建构

李莎

(莆田第八中学,福建 莆田 351144)

近年来,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对实现课堂教学方式从“单篇”到“多篇”的转变,关注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数量的提高,重视学生在“多篇阅读”中完成集体建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1]

一、前置性学习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当前,从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一定程度还存在低效的现象。一是课堂教学很多只是引导学生获取不同文本的信息,师生互动大多停留在浅表层面,缺乏深度的追问和有意义的反思。二是生本课堂还未完全形成。群文阅读课堂重在集体构建,可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渐渐以讲解自身认知和教学经验来代替学生发言,偏离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初衷。

笔者认为,合适的前置性学习是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关键,可以有效推动深度的群文阅读教学。前置性学习源于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理念,是指在教授新课之前,组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的准备性和尝试性学习,是具有指向性、目的性、任务性的课前学习。它的引入,能有效避免学生对“群文”囫囵吞枣的表层理解以及课堂“集体建构”时流于形式的泛泛而谈,更好地彰显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二、前置性学习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遵循的原则

一是适量性。教师安排学生开展前置性学习,应充分尊重学情,聚焦明确的学习目标,不可面面俱到、太过复杂。如议题为“一样送别,几多离情”(柳永《雨霖铃》、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别董大》、李颀《送魏万里之京》)这一组群文,教学内容可涉及诗歌感情、意象感知、表达技巧探究等。但前置性学习不是所有问题的堆砌,切忌“一网打尽”,可设计“探究送别诗不同的情感表达”这一学习任务供学生开展阅读交流。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有效实施做好铺垫。

二是开放性。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在于集体建构。前置性学习的任务,要选择具有探究意义、思考价值的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融会贯通课内外知识,进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如议题为“末路英雄的慷慨悲歌”(《鸿门宴》《项羽之死》《汉书·项籍传》)这组群文,设计“项羽为何失败?”这一前置性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表达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促发深度学习,为课堂上真正意义的集体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是有效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将核心素养界定为“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种能力。[2]前置阅读的总目标即促成学生不同程度地自主获得学科核心素养。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进行阅读方向及阅读策略的点拨毕竟有限。为了保证前置性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在阅读目标的设定上要相对浅近,要比教学目标低一个层级,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中达成。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胖子与瘦子》《变色龙》这组群文,教学目标包括“概括小说主题”“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但要求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只需完成“了解故事情节,初步分析人物性格”目标即可。

三、前置性学习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运用

前置性学习与传统的课前预习不同,不只是简单了解或掌握基础知识,而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一些探究实践活动。[3]对群文阅读教学而言,前置性学习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优劣。以“爱在生离死合时”(选取《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组文)这一议题为例,阐述前置性学习的策略运用。

(一)明确“学什么”:学习任务单作驱动

为避免学生盲目阅读,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科学合理、有的放矢地设计学习任务单,包含清晰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学习内容、合适的学习问题,使学生明确该学什么。学习任务清单需提前下发,下发时间视文本长短和难易程度而定,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文本,对新知识有初步感受和基本理解。

“爱在生离死合时”这一议题的学习任务单如下:

1.结合课下注释,阅读《孔雀东南飞》,对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式做好必要的标注。

2.梳理《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情节,分析男女主人公形象,填写在活动任务表中。

3.重点关注故事结局,分析原因,比较异同,记录自己的思考。

?

这一学习任务单为学生指明了学习方向,使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激活已有的文言知识储备提出疑惑,赏析人物形象及故事结局等,快速把握学习重点。

(二)指导“怎么学”:支持深度学习

群文阅读的内容相对复杂,教师应初步推断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选择合适且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真正做到支持学生进入深度学习。

1.信息技术的运用

群文阅读课的课时有限,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内容,如作者的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重点字词理解、文言句式掌握等,可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加深理解。同时,结合微视频的融入,如提前上传了《孔雀东南飞》的诵读视频、《妙趣横生的比兴手法》《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完美结合》等微课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的感情基调,更好理解掌握比兴手法、浪漫主义的运用。实践证明,学生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掌握丰富的学习资源,学得更积极主动,为课堂学习做了更充分的准备。

2.小组合作探究

每位学生背景知识和阅读能力各不相同,小组合作学习就更显重要。它是实现前置阅读和课堂教学有效对接的重要环节。整个小组讨论活动,可设置小组长一名,负责为每位组员分配学习任务以及完成学习成果汇报;记录员一名,负责资料的收发、讨论意见记录及汇总。合作探究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各小组的阅读意向做适当安排,有所侧重,这样便于学生更深入地解读文本。

例如探讨“女主人公的反抗性”,某小组选择的是《孔雀东南飞》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阅读。小组成员通过思维碰撞,求同存异,互为印证,完成知识建构:两位女性同为牺牲品,但反抗力度不同,刘兰芝更多的是消极屈从,面对婆婆的刁难一再妥协,最后“举身赴清池”是对丈夫误解的一种“以死明志”;而朱丽叶面对父母阻挠和逼婚,没有退让,抛弃家族姓氏偷偷成婚,发现罗密欧死去毫不迟疑地选择殉情,是种坚定勇敢的积极反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带着自主阅读中产生的疑问,围绕自己喜爱的情节或人物形象,参与合作探究,表达对文本的见解,进而探求信息背后所隐藏的本质,不断完善对“议题”的初始认知,自我效能得到有效建立,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地发展。

3.教师及时引导

在前置性学习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意识地开展阅读策略指导,给予合理的阅读建议。明确告诉学生哪一作品或哪一章节需要精读、略读或跳读。如采用“以精读带动略读”的阅读策略,即精读《孔雀东南飞》,略读《梁山伯和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保证学生在掌握必要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同时,针对多文本的特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概括统整策略的指导,让学生熟练采用勾画圈点、抓关键词、结合上下文理解、提取整合等方法,梳理概括作品情节及主题,进而分析作品结构,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特别是在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作为倾听者参与,指导学生在全面思考的基础上,运用求同、比异、整合、判断的阅读策略;兼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挖掘学生的智力与潜力,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探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鼓励学生在阅读之余将碎片化的思考化为具体严谨的文字。

(三)关注“学会什么”——对接课堂教学

前置性学习不可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教师要适当介入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有感悟有价值的问题记录下来,例如有学生提出“男女主人公双双殉情,在另一个世界相爱,这样的结局是否削弱作品的悲剧性和批判性?”学生前置性学习后的真实现状,将成为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着力点。一方面,教师有侧重地针对学生前置学习提出的困惑调整教学设计,不断优化群文阅读课堂架构;另一方面课堂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前置性学习成果,深化学生对文本议题的认知,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层面的拓宽。

合适的前置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愉悦地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和集体建构,进而促进教师更好地“以学定教”,不断提高群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品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猜你喜欢

群文前置建构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