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对产褥感染的控制效果

2020-03-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产褥感染率预防性

赵 岩

(大连金普新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辽宁 大连 116100)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医疗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产妇作为患者中特殊群体,其身体健康获得了相当高的关注度。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产褥感染。产褥感染具体是指病原体于产前、产时、产后过程中侵入生殖器官在产褥期导致局部或全身炎症的疾病,常见病原体有需氧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属、厌氧菌属等,产妇由于手术创伤、机体免疫力低、产后不洁等原因产褥感染发生率高,且产妇分娩后往往给予婴儿及其哺乳工作更多关注,而忽略了自身产后健康恢复,进一步加大了产褥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影响产后康复[1-3]。因此,采取哪种护理措施预防并及时处理产褥感染一直是产科研究的重点问题[4]。本研究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94例产妇,分析预防性护理对产褥感染的控制效果,旨在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94例产妇,病例选取的起始时间为2018年2月,截止时间为2019年2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对照组47例,年龄21~35岁,平均(28.46±5.13)岁;孕周38~42周,平均(40.03±4.97)周。观察组47例,年龄22~36岁,平均(28.84±5.37)岁,孕周38~41周,平均(39.87±5.02)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临床资料参数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可独立思考、正常沟通;②病历档案和监测数据记录完整;③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等;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③合并严重肝、肾、心脏功能障碍或者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疾病;④存在骨盆外测量异常、头盆不对称者;⑤由于各种原因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密切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定时测量体温,每日4次,当产妇连续两次测量温度≥38 ℃时,立即报告给值班医师进行处理。注意观察产妇腹痛、恶露等症状以及恢复进度,出现异常时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处理。观察组实施预防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妊娠期预防。产前检查与产褥感染呈负相关,而产褥感染多合并妊娠合并症。因此,临床针对存在高危因素的产妇,应对其原发病积极治疗,加强产后专科护理,及时纠正易感因素。在产妇入院后,安排护理人员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及其家属普及分娩前后常见问题以及注意事项等,使产妇了解产褥期感染诱发因素、应对措施等。了解其心理情绪变化情况,积极主动与产妇沟通,对于其心中恐慌或困惑耐心解答,鼓励产妇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基础检查工作或分娩准备工作。②分娩期预防。胎盘早剥、无菌执行不严格、产程时间延长等因均可导致病原体入侵,引起产妇感染,产道损伤、产道异物、产前产后出血等均属于产褥感染的诱因。分娩期宫内仪器操作不当或使用过于频繁,为病原体进入宫腔感染提供了机会。手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5~28 ℃,相对湿度在50%~60%,避免产妇在术中出现严重散热情况。鼓励产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专业的培训工作,保证其明白预防性护理的定义与意义,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③褥期预防。产妇床铺不干净卫生、更换不及时或会阴擦洗不到位等,均是导致产褥感染的诱因。护理人员应注意术后伤口的清洁与消毒,结合产妇产程时间、切口裂伤情况适当予以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每日定时协助产妇完成会阴部护理,如可使用碘伏擦洗会阴部,叮嘱产妇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衣物,日常多饮水,保持半卧位,有利于伤口处引流液的引流,尽早排除恶露。在产后第2天建议产妇尝试在室内随意走动,产后指导产妇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叮嘱产妇健康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保持产妇产后体内酸碱平衡,避免水电解质紊乱。定期打扫病房,及时清理病房内垃圾,杀菌消毒,每日通风2次,每次约30 min,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包括产褥感染率、母乳喂养率、乳腺炎发生率、会阴感染率、子宫复旧率。②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评价,分值为0~100分。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满意:70~89分;不满意:低于70分。患者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标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产褥感染率、母乳喂养率、乳腺炎发生率、会阴感染率、子宫复旧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62%)高于对照组(78.72%),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n(%)]

3 讨 论

产褥感染状态下,病原体持续侵犯产妇子宫内膜、子宫肌层等位置,产妇临床上表现出明显的发热、异常恶露、腹痛等症状,子宫复旧不良,严重者甚至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等,对产妇生育以及生命安全构成威胁[5-6]。因此,彻底及时地预防产褥感染的发生,对于保障产妇生命健康、促进其康复进程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预防性护理提倡所有工作均以患者为中心,使用批判性思维寻求日常危险因素,依据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引导护理行为,改进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性的调整,能够从综合角度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帮助,提高护理质量[7]。近年来,预防性护理理念逐渐在各大医院中兴起,国内对于预防性护理应用效果也开展了多年研究,整体效果较好[8]。

本文在产妇中实施预防性护理,着重对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进行干预,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明显降低产褥感染率、乳腺炎发生率、会阴感染率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率以及子宫复旧率,缓解产妇疼痛感,改善其睡眠质量。在对产妇发生产褥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发现,产妇个人不注重安全卫生、分娩时间过长、依从性差占据主要因素。护理人员自产妇入院后即应该开展健康宣教,依据产妇及其家属理解能力向其普及妊娠相关健康知识以及注意事项等,叮嘱产妇注重自己个人卫生与健康[9-10]。对于存在严重负面情绪或心理障碍者,可通过聊天、谈话等方式疏导产妇不良情绪,鼓励其积极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工作。在产妇分娩结束后,加强对产妇的生活指导,依据其饮食爱好合理制订饮食计划,保持营养均衡。建议产妇尽早下床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血液循环,适当开展一定强度训练,增强个人免疫力,加速子宫复旧以及恶露的排出。加强产妇环境干预,勤洗被罩,勤换床单,降低产褥感染发生风险。产褥期密切关注产妇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感染前兆,立即报告医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尽早遏制感染的发生。通过以上措施可满足产妇及其家属预期干预目的,有助于提高产妇满意度[11]。本文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2%(P<0.05),说明实施预防性护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相关研究相符[12]。

综上所述,在产妇中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产褥感染发生率,效果良好。

猜你喜欢

产褥感染率预防性
产褥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预测价值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预防性公路养护技术在现代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PCT、MDA、MPOx对产褥感染产妇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产褥感染的预防措施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