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效果

2020-03-11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细化满意度心理

马 芙

(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10)

不孕不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诱发不孕不育的因素较多,如生理因素、病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都会造成不孕不育[1]。对于女性自身而言,不孕不育是影响其作为准妈妈的重要障碍,所以很多女性在不孕不育后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会出现自卑心理,也会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相关临床研究指出,以心理护理干预作为不孕不育患者的护理方式,能够在护理工作开展中通过完善的护理指导方案构建并细化护理指标,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2]。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2例在盘锦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随机分为试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其中,试验组患者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4岁、31岁,平均年龄(27.63±3.21)岁,对照组患者最小和最大年龄分别为26岁、31岁,平均年龄(28.52±2.1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等。试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建立护理小组:针对患者的护理评估结果,细化护理条例。针对患者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培训,提升患者护理指导能力,这样才能在后续护理工作实施过程中提高患者护理质量。②心理护理:由于很多患者在接受不孕不育护理指导中,其自身心理问题比较严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可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指导。具体实施方法如下:首先,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负担和心理障碍[3]。其次,制订患者心理辅导方案,医护人员在了解患者心理负担后进行一对一护理指导,攻克患者心理防线,从而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护理问题。③健康教育指导:由于不孕不育的诱发因素较多,所以在针对患者护理中,应就患者护理工作实施的健康教育指导工作细化,提升患者疾病认识能力,对诱发不孕不育的因素进行分析。如果是心理因素,就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调解心理护理方式,改善心理状态[4]。如果是病理因素,就需及时用药治疗,以此改善患者病症。④为患者建立护理指导咨询服务,由于很多患者对备孕工作不够了解,因而不能正确对待备孕工作,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患者开展护理工作,可通过咨询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备孕相关知识,提升患者的受孕概率。⑤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提升其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从而为后续备孕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帮助[5]。⑥制订适当的运动方案,增强患者自身体质水平,强化免疫调节,这样才能增加激素调节,改善睾酮和黄体酮素水平,以便于在后续备孕中提高受孕成功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后的生活质量。①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心理主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②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患者自主评价为主,对患者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个级别。③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健康状况、总体精神和活动能力等内容[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包括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采用()表示,计数资料(包括满意度等)采用[n(%)]表示,组间分别行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健康状况、总体精神和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96.32±3.32)、(96.34±2.52)、(94.12±3.63)、(94.16±3.33)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健康状况、总体精神和活动能力评分分别为(84.12±3.36)、(78.35±3.63)、(82.32±3.63)、(81.15±3.36)分。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模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指导能够显著提升和优化护理工作质量,有效改善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患者对心理护理工作实施的认同度相对较高。以不孕不育患者为例,在其护理过程中融入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护理指标,尤其是对于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控制改善,更具有显著的优势。在临床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结合不孕不育患者的护理需求,制订完善的护理方案,通过各项护理指导操作,能显著改善护理效果,大大提升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

心理护理干预是一种常用的护理模式,将其应用到不孕不育患者护理中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护理效果,为患者自身护理工作实施方式的改进提供帮助。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转变患者护理思维,为患者自身护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奠定基础[7]。尤其在不孕不育患者中,通过细化患者护理流程,提升患者护理认同度,因而满足了患者整体护理需求。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于不孕不育患者的护理可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模式,经过该模式指导后能够明显细化患者护理指标和流程,为患者自身护理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由于不孕不育患者发病后的心理障碍比较严重,如果不能攻克患者的心理问题,干预效果往往不突出,所以还需在心理干预方法上做出改进,进而提高心理干预实施能力[8]。

当前,不孕不育的人数在逐渐增多,很多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需及时采取管理措施。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指导能够细化患者护理指标,为护理流程梳理和调整提供帮助;同时,心理护理指导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9]。在不孕不育患者护理中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指导,既能降低护理风险,又够满足患者自身的护理需求;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焦虑和抑郁症状改善方面更具优势[10]。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相符,验证了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不育患者护理中的优势和价值,同时也确定了心理护理干预在不孕不育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对于不孕不育患者而言,科学的护理模式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结合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并细化心理护理干预指导方案,可改变患者的护理现状,提高其护理认同度。在未来的临床研究中,需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到不孕不育患者护理中,从而提高患者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细化满意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在融入乡村振兴中细化文明实践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心理小测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心理感受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中小企业重在责任细化
“细化”市场,赚取百万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