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3-11王梦婕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循证量表疼痛

王梦婕

(江西省肿瘤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29)

近年来,我国各种肿瘤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势态,肿瘤晚期的患者大多出现癌性疼痛感受,是由于自身疼痛部位向神经中枢传递修复调节的信息继而引发疼痛感受,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1-2]。对于肿瘤晚期的患者大多使用化疗或者放射治疗,不经有效的护理方式干预无法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3-4]。本文针对为出现疼痛的肿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疼痛感受的效果及其价值展开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12例肿瘤疼痛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本次研究均通过我院相关机构审查通过,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饮食方案,指导患者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密切观察患者脉搏、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为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工作[5-6]。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应当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其中主要的组成人员由护士长和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组成。患者办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当热情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文化知识水平、经济情况等,并完全掌握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根据患者疾病的相关信息查询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以上情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为患者介绍医院整体的环境与医院的生活流程制度等,使得患者紧张的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7]。肿瘤患者在治疗中大多要经历漫长的化疗或放射治疗,使大部分患者在治疗中逐渐丧失了治疗的信心和勇气,并出现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针对此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当为患者及时展开心理疏导工作,了解患者的疑虑和感受,为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评价标准,总分为100分,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79分满意,低于60分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8]。②生活质量评分:采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Hurvey,SF-36)评分量表进行综合评分,主要从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精神状态、情感职能、生理职能6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共计70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采用4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反之,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低[9]。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疼痛感受,采用数字评分量表进行评价,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疼痛感受越严重,反之,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疼痛感受越轻微。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综合评价,共计60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采用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反之,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越轻微。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并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50例,占比89.29%,满意为4例,占比7.14%,不满意为2例,占比3.57%,总满意度为54例,占比96.43%;对照组患者中非常满意为40例,占比71.43%,满意为8例,占比14.29%,不满意为8例,占比14.29%,总满意度为48例,占比85.71%。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可知,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2,P=0.047)。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 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数字量表评分 观察组护理前数字量表评分为(79.56±10.23)分,护理后数字量表评分为(33.65±6.98)分;对照组护理前数字量表评分为(78.96±10.12)分,护理后数字量表评分为(49.36±7.23)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数字量表评分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护理前数字量表评分为t=0.312,P=0.755,护理后数字量表评分为t=11.698,P=0.000;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数字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数字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 观察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6.89±7.81)分,抑郁评分为(78.52±7.32)分,护理后焦虑评分为(13.96±4.36)分,抑郁评分为(26.35±5.12)分;对照组护理前焦虑评分为(65.36±7.62)分,抑郁评分为(77.96±7.21)分,护理后焦虑评分为(24.56±5.20)分,抑郁评分为(37.12±5.36)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比,护理前焦虑评分为t=1.049,P=0.296,抑郁评分为t=0.407,P=0.684,护理后焦虑评分为t=11.689,P=0.000,抑郁评分为t=10.862,P=0.000;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分,)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为肿瘤疼痛患者运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后数字评分量表评分以及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结果分析可知,有效的护理方式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改善,也降低了社会、心理等因素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10]。

综上所述,为肿瘤疼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较之常规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有效缓解了患者疼痛感受,也使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到了及时的排解,提高了医院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量表疼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疼痛不简单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