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内科治疗护理干预的效果

2020-03-11黄彬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内科心功能病情

黄彬娜

(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辽宁 新民 110300)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引发原因为心脏功能以及结构不全、心排血量显著减少并造成循环淤血以及脏器供氧和供血不足等现象,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以及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残疾率及病死率[1]。此次研究旨在分析接受急诊内科治疗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内科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与美国心脏病协会标准中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级为Ⅲ~Ⅳ级;入组患者与其家属均对本研究有知情权。排除标准: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者;合并重度肝、肾功能异常者;合并重度甲状腺功能异常者;严重心肌梗死或心绞痛者[2]。将所选108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4)和对照组(n=54)。试验组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34~89岁,平均(54.60±6.40)岁;NYHA分级:Ⅲ级29例、Ⅳ级25例;病程1~12年,平均(5.30±0.70)年。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32~87岁,平均(53.80±6.00)岁;NYHA分级:Ⅲ级31例、Ⅳ级23例;病程1~14年,平均(5.50±0.60)年。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急诊内科治疗,入院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为患者提供低流量吸氧,及时采取水电解失衡纠正措施,为患者提供西地兰、呋塞米以及硝普钠等药物治疗,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为其提供氢氯噻嗪片以及地高辛等药物治疗[3]。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以及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接受急诊内科护理。①迅速开通绿色通道:患者入院后立即为其实施救治,由分诊护理人员将患者自绿色通道送往抢救室并进行急救,对患者的病情以及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配合临床医师进行各项救治工作[4]。②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即可为其实施心理疏导,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了解和掌握患者的需求,并尽量使其合理需求得到满足。通过一对一讲解、播放视频等形式加深患者对重症心力衰竭的发生原因、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和禁忌等相关知识了解,规范其生活行为以及用药行为,避免其不当行为对治疗效果的负面影响。③饮食指导:由于患者心脏循环血流量较少,体内钠盐代谢量显著减少,为其提供饮食指导十分必要,指导患者以低胆固醇、低脂、低热量为饮食原则,进食方便消化的食物,多餐少食,控制钠盐的摄入量[5]。④用药指导:向患者介绍药物的临床疗效、用药后常见不良反应、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向其讲解用药后相关应急措施,嘱患者不可随意更改用药时间或者私自更改用药剂量,必须严格遵医嘱用药,以保证用药效果[6]。⑤运动指导:通过与患者交流的形式了解其兴趣爱好,并根据其体质状况及实际病情为其提供运动指导,严格控制运动计划,同时控制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避免运动量超出患者的耐受度[7]。

1.3 评价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评价标准如下,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心脏骤停等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明显提升且改善幅度不低于2级;好转:患者临床体征以及症状减轻,心功能提升且改善幅度不低于1级;无效:患者心功能以及临床体征均未见好转,部分患者的临床体征加重。总好转率=(改善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主要内容包括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等,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③记录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心电图异常恢复正常时间及总治疗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生活质量评分、心功能指标、心电图异常恢复正常时间及总治疗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病情控制效果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对比 试验组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试验组患者物质生活、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躯体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心电图异常恢复正常时间及总治疗时间对比 试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所需时间为(9.11±1.53)d、心电图异常恢复时间为(12.26±2.05)d、总治疗时间为(15.23±2.14)d,对照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所需时间为(13.67±2.09)d、心电图异常恢复时间为(16.56±3.12)d、总治疗时间为(20.14±3.32)d。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心电图异常恢复正常时间及总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多发性心血管疾病,具有病情严重、发作突然等特点,因此必须采取及时有效的病情控制措施,以控制其病情进展。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组织灌注不足、心射血功能不足以及搏血量不足等,单一抢救治疗往往难以保证救治效果,因此有必要为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其生存质量[8]。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措施使患者心肌代谢得到改善,加快其心肌功能的恢复。开通绿色通道对患者进行急救,有助于节约抢救时间,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对患者加强心理疏导,能够使其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强化其康复信心。为患者提供运动指导以及生活指导等,能够帮助患者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习惯。为其提供用药指导,有助于提醒其按量、按时用药,可使药物作用获得充分发挥,进而保证临床疗效[9]。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病情总好转率为96.30%,对照组为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时间、心电图异常恢复时间以及总治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上述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10]。

综上所述,为急诊内科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急诊内科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病情控制效果,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指标,并提升其生活品质。

猜你喜欢

内科心功能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内转科型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