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普勒超声对于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鉴别诊断研究

2020-03-11雷明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酒精性肝炎多普勒

雷明君

(营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辽宁 营口 115000)

目前,我国患有肝硬化患者在逐渐增多,国内由于肝炎而引起的肝硬化较为常见,且大多数为老年患者,所以许多成年人对此疾病的重视程度并不高[1]。而在国外患有酒精性肝硬化病例比国内多,长期饮酒或者病毒感染时间过长便是以上两组疾病的病因,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肝部细胞发生结构紊乱,甚至坏死进而出现肝硬化与肝部纤维化。多普勒超声检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针对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临床表现予以鉴别[2-3],可显示门静脉高压与血流动脉的状态改变,对诊断疾病具有非常高的临床价值。因此,便针对此种疾病进行诊断试验对比与统计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利用回顾分析法对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06例消化内科中肝硬化患者进行分析,使用疾病分配法分为两组,试验1组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69例,试验2组为肝炎肝硬化患者13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诊断疾病。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长期饮酒标准,每日酒精摄入量到达80 g以上,连续饮酒8~10年者;②检查患者肝脏质地较为坚硬且有结节状;③患者门静脉高压症与肝脏功能衰退,无法进行正常的运作;④进行组活检检查可见患者组织假小叶存在。肝炎肝硬化纳入标准:皆参照临床病毒性肝硬化防治鉴别为主,符合患病条件且参与此次试验。临床试验中女性患者总计120例,男性患者186例。试验1组女性人数为64例,男性人数为105例,患者平均年龄(50.3±10.7)岁,患病时间3.9~21.6个月,平均住院时长(20.1±9.4)d;试验2组女性人数为56例,男性人数为81例,患者平均年龄(50.3±10.7)岁,患病时间3.6~23.8个月,平均住院时长(24.3±11.2)d。针对患者年龄、性别与患病时长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使用多普勒检查仪将探头频率调整至3.5 MHz,但是在进行超声检测之前需嘱患者空腹8 h以上,以利于检查显像的准确性。检查过程中患者遵循仰卧检查体位,工作人员对患者肝脏进行全面扫描得出精准扫描影像。

超声诊断是对酒精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损伤状况检查的临床常用方法,通过超声的各个波段与振动频率,初步诊断患者的酒精肝病情。此病理改变为肝细胞水肿、酒精性的透明小体与肝细胞坏死等,B超显示患者肝脏可能会出现增大,占比约为60%。肝脏内的“假平行管征”对酒精性肝硬化诊断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且酒精性肝硬化疾病会导致患者门静脉血流运行速度降低,反之肝脏动脉跳动指数会升高。

而肝炎肝硬化患者无须在检查之前做过多准备,若患者腹水症状较为明显则需要维持坐位或半坐卧位检查,早期超声检查显示肝部可能并无明显改变或与慢性肝炎较为相似,此时检查人员须以丰富的临床经验避免诊断失误,应用多普勒超声仪得出图像显示:肝静脉迂曲,有粗细不等的彩色血流运行现象,当并发门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检查腹部充盈缺损区域。

1.3 观察指标 将超声诊断后的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包括不同疾病症状的脾脏厚度、门静脉内直径、右侧肝脏斜径、形态改变、弥漫回声等症状,研究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诊断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应用性。

1.4 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21.0版本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部分超声检查测试数值比较 两组患者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1组右侧肝部斜径明显高于试验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部分超声检查测试数值对比(mm,)

表1 两组患者部分超声检查测试数值对比(mm,)

2.2 两组患者部分超声影像表现比较 试验1组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试验2组为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患者进行检查的方向不同,检查耗损时长平均为15~20 min。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肝脏的形态改变、弥漫性回声增强、不规则的回声增强、腹水等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试验1组患者共计169例,肝脏形态失常例数为1例,占总比为0.50%,试验2组患者共计137例,肝脏形态失常例数为81例,占总比为59.12%(χ2=132.1475,P<0.05);试验1组弥漫回声增强例数为127例,占总比75.15%,试验2组弥漫回声增强例数为74例,占总比54.01%(χ2=14.9927,P<0.05);试验1组不规则回声增强状况例数为36例,占总比21.30%,试验2组不规则回声增强状况例数为88例,占总比64.23%(χ2=57.8621,P<0.05);试验1组肝被膜锯齿状例数为24例,占总比14.20%,试验2组肝被膜锯齿状况例数为81例,占总比59.12%(χ2=67.7453,P<0.05);试验1组腹水状况例数92例,占总比54.44%,试验2组腹水发生例数15例,占总比10.95%(χ2=62.9289,P<0.05)。

3 讨 论

肝硬化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肝硬化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比较大。肝硬化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多种病因结合并且长期反复的慢性损害性疾病,很多肝硬化患者会先患上肝炎,之后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变成肝硬化,有很少一部分人会转换为吸血虫肝硬化或是酒精性肝硬化[4-6]。

酒精性肝硬化在国外的发生概率较多,长期饮酒造成酒精中的乙醇成分长时间对肝脏造成累积性的伤害,而经由脂肪肝进化为肝硬化也是酒精肝的主要发病机制。长期酗酒会导致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肝脏对于毒物的代谢力与抵抗力也随之变小,所以在发病上也会产生一定的“辅助”作用。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首先是酒精性的脂肪肝衍生的,脂肪病变的超声检测图像有肝大、回声较高且管道的结构非常模糊等,当早期的酒精性肝炎逐渐恶化为肝硬化的时候,肝被膜已经不再光滑,甚至会变得更加粗糙,肝细胞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疾病的发生导致肝小叶被分隔开,假小叶将正常肝小叶代替[7-8]。假小叶结节分布均匀并且较小,超声涉及的声学界面随之变小,但是声像改变并没有肝炎肝硬化明显,回声实且均匀,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容易发生误诊甚至漏诊等情况。目前,肝炎肝硬化在临床上被证实为慢性乙型、丙型、丁型的病毒性肝炎引起,在我国由病毒性肝炎而生成的肝硬化患者比较多见,而国外的肝硬化患者常以酒精性感染引起多见,临床上患有甲型肝炎的患者病情通常不会转为肝硬化,而病毒性肝炎转化为肝硬化的病程时间少则数月,长则数年。病理组织检查可见,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坏死和纤维隔的形成,导致肝小叶的正常结构遭受破坏,假小叶也随之生成,肝脏形态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变硬变形,由于被替代后的假小叶分布不均匀所以有增粗增高回声[9-10]。早期的肝脏代偿性症状比较强症状不明显,后期肝功能损害主要以肝功、门静脉高压明显,多系统受累且晚间消化道、肝性脑病、腹水等累计表现。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两组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对两种疾病结果进行比较,可见肝炎肝硬化肝体缩小,基本形态已然发生异常,肝脏被膜锯齿状明显,内部结构呈现鳞片状、苔藓状与网格形状等,不规则超声回声检查增强。酒精性肝硬化多普勒检查显示患者肝部形态转变不明显但体积增大,回声弥漫性发生率显著高于肝炎肝硬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及家属在治疗期间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加强检测清晰质量提升,有助于鉴别酒精性肝硬化与肝炎肝硬化疾病的区别,可以帮助医师诊断与治疗。

综上所述,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精准化检查出患者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患者酒精性肝硬化的超声图像以肝脏形态饱满、肝脏右叶斜径增大且回声弥漫性增高,与肝炎肝硬化的肝脏形态异常、不规则回声嘈杂等症状有所不同,相较于其他检测手段现象清晰,可以有效预警和控制疾病的恶化发展。

猜你喜欢

酒精性肝炎多普勒
《世界肝炎日》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天麻素有望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
GW7647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作用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piRNA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