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身麻醉复合头部神经阻滞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0-03-11程高升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神经外科全身

程高升

(福建省福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0)

神经外科手术主要应用于脑外伤、脑部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手术操作的难度大、风险高,每一个步骤、环节都必须做到严谨、精细。麻醉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关键环节,关系到手术治疗能否安全、顺利的进行。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既要关注其麻醉效果,也要考虑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手术麻醉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心率的异常变化及颅内压升高等情况,容易引发应激反应,对手术操作形成干扰和妨碍,增加手术治疗风险,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因此,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期间,实施麻醉的过程中,麻醉方法的选择十分关键。一般选择全身麻醉方法,通过静脉、吸入等途径给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在麻醉期间,为保障患者各项体征指标的稳定,防止应激反应的发生,可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头部神经阻滞方法,在提高麻醉效果的同时,可以维持机体心率、血压的稳定,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2]。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颅脑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全身麻醉复合头部神经阻滞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接受颅脑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应用单盲随机法,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女=13/7,年龄40~61岁,平均年龄(44.51±10.52)岁。对照组中,男/女=15/5,年龄42~63岁,平均年龄(46.81±9.74)岁。纳入标准:①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②ASAⅠ~Ⅱ级。③无高血压、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支气管哮喘等病史。④颅内压正常,心、肺功能大致正常。排除标准:①全身复合伤者。②神志不清者。③婴幼儿。④精神障碍性疾病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分组对照研究具有可行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将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仪器、无创袖带血压监测患者的生命征状态。实施去氮给氧操作,进行麻醉诱导,给予注射用枸橼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0.4 μg/kg、依托咪酯(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11)0.3 mg/kg、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浙江仙居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02)0.2 mg/kg。对照组(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完成快速诱导相关操作后,将气管导管置入,术中麻醉维持给予微量泵注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136)、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422),以及1%七氟醚(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吸入给药。

观察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头部神经阻滞):在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具体操作同对照组)的基础上,注意调整患者的体位,正确摆放其头部位置。应用GE公司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扫查。在超声引导下,根据手术部位行耳颞、眶上、枕大、枕小神经等头部神经阻滞麻醉。局部麻醉用药为1%利多卡因(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986)+0.33%罗哌卡因(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193),局部麻醉药物用量为2~6 mL,根据具体的手术部位,适当进行调节和控制。神经阻滞针为贝朗公司22号Stimuplex D针。术中观察两组患者生命征情况并进行评估,以此为参考,判断麻醉深度,随时对维持用药丙泊酚、盐酸瑞芬太尼的剂量、给药速度进行调整和控制。

1.3 监测记录指标 ①生命体征:在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头部神经阻滞或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过程中,持续进行心电图、血压的监测,并对切皮前5 min(T0)、切皮时(T1)、缝皮时(T2)等不同阶段的MAP、HR进行记录[3]。②在瑞芬太尼、丙泊酚等麻醉药物的给药期间,记录其单位时间的麻醉药物剂量。③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于患者在术后0.5 h、1 h的疼痛症状表现进行评价,VA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症状越为严重[4]。

1.4 统计学处理 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n(%)]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和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麻醉期间的MAP、HR变化 在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头部神经阻滞和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期间,监测T0、T1、T2等不同时间段的MAP、HR变化情况。见表2。

表2 麻醉期间的MAP、HR变化情况观察()

表2 麻醉期间的MAP、HR变化情况观察()

2.2 麻醉药物用量 对比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头部神经阻滞和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过程中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等麻醉药物用量。见表3。

表3 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表3 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2.3 术后的疼痛症状 完成手术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0.5 h、1 h的疼痛症状。见表4。

表4 术后的疼痛VAS评分对比(分,)

表4 术后的疼痛VAS评分对比(分,)

3 讨 论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手术安全问题,警惕手术治疗期间存在的风险因素,做好有效的防控工作。针对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的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5]。麻醉是影响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重要因素,麻醉方法的选择十分关键[6]。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操作,需要兼顾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应加强对应激反应的预防[7]。选择全身麻醉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在麻醉期间,患者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血压、心率波动,易引发应激反应[8]。神经外科手术需要进行开颅操作,会对患者的颅内组织形成刺激,往往会导致颅内压的升高。为进一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保障麻醉期间患者体征的稳定性,应将头部神经阻滞作为联合麻醉方法[9]。

根据神经外科手术的类型,选择头部神经阻滞方法,应用眶上神经阻滞、耳颞神经阻滞或枕大、枕小神经阻滞等局部麻醉方法,进一步增强镇静、镇痛作用[10]。实施头部神经阻滞的过程中,以头部B超作为引导,精准定位,可有效控制用药剂量,避免损伤血管及周围组织,并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使机体的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11]。联合应用头部神经阻滞,可降低全身麻醉时丙泊酚、瑞芬太尼等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提升麻醉的安全性[12]。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期间,接受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头部神经阻滞的观察组患者,麻醉期间的MAP、HR波动幅度比接受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的对照组患者更小,丙泊酚、瑞芬太尼等麻醉药物用量更低,术后0.5 h、1 h的疼痛VAS评分同样优于对照组,充分凸显了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头部神经阻滞的优势。

综上所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全身麻醉复合头部神经阻滞是麻醉方法的良好选择。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神经外科全身
更正声明
羟考酮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术中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石榴全身都是宝
湿热烧伤膏对神经外科正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影响
利多卡因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耳鸣的效果研究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全身总动员——写话其实很简单
瑞芬太尼联合硬膜外麻醉对食管癌术中患者应激的影响观察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