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口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2020-03-11毛卫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5期
关键词:氯吡脑部格雷

黄 宏 毛卫兰

(1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中医院,江西 宜春 330800;2 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宜春 336000)

有研究指出,虽然指南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抗凝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也在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以及普遍,而近些年来也在不断地出现循证医学证据,证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1]。脑梗死多是由于脑部缺氧、缺血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脑部栓塞或者是坏死。该疾病发生的病理机制复杂,而且致病因素多,通常在发生后进行紧急溶栓治疗,可改善脑部血液供应,且需要持续进行抗凝治疗,以便于恢复神经功能[2-3]。阿司匹林以及氯吡格雷是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且抗凝效果均得以证实,笔者就阿司匹林单用以及联合氯吡格雷用药的效果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84例患者,就诊的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随机在对照组中抽取24例男性、18例女性患者;在观察组中抽取25例男性、17例女性患者。纳入标准:患者符合《2018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中脑梗死的诊断;患者的年龄低于80岁;患者发病时间短于1周;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条件:患者实施血管外科紧急治疗;患者伴有脑出血、血液凶弹疾病;患者对本研究的药物过敏;患者伴有肝、肾、心等脏器功能的严重损害。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46~78岁,平均(65.52±4.10)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65.89±4.06)岁。两组的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诊断为脑梗死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保护脑组织、营养神经等药物,且接受予阿司匹林片(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100 mg)口服,用法:每次100 mg,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波立维)[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6410,规格:75 mg]口服,用法:每次75 mg,每日1次。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凝血指标进行测定,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②笔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5],包含患者的肢体功能、意识水平、感觉、忽视、构音障碍等。共有42分,患者得分<3分,则梗死程度较轻;患者得分>6分,则存在大动脉阻塞;患者得分>15分,则有较大梗死面积。③统计并分析三组治疗后的效果[6]。显效:患者的眩晕、行走不稳、眼震、一过性视物成双等症状改善,并在4 h内被控制,30 d内未发生类似症状;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在48~72 h内被控制,且于30 d内没有发生功能相应的症状;无效:患者的各项症状没有缓解,病情无变化。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在SPSS 软件中输入本次研究所获的数据,并利用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频数来表示,两组间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相比不具具有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相比无差异,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凝血指标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有差异,aP<0.05。

2.3 治疗后效果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效果对比[n(%)]

3 讨 论

脑梗死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后遗症期,因此对该疾病的治疗,也要通过分型分别给予不同干预,以便于降低脑疝、脑水肿的发生率,且给予抗凝治疗的目的在于脑梗死疾病发作早期,防止远端小血管继发性血栓形成,以恢复侧支循环。相关研究[7]指出,脑梗死组织的周边存在缺血半暗带,因此在一定时间内恢复缺血半暗带,是缩小脑梗死面积的治疗基础。另外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多存在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血小板被活化、激活,也是促进脑梗死发展的关键性效用,故而在此过程中,持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干预,可明显改善脑缺血状态,促进脑组织功能、神经等的恢复[8]。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聚集的常用药物,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继而抑制血栓在体内的形成;另外该药物属于心脑血管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可产生预期效用,也被称为“生化阿司匹林抵抗”,作用于人体后能够与环氧合酶多肽结合,并抑制血栓素A2,可有效防止血小板的聚集,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有效保护脑部神经。有研究[9]指出,高剂量的阿司匹林能够发挥较好抗血小板聚集效用,明显起到了抗感染、抗自由基、抗氧化的效用,继而能够强有力地发挥保护大脑作用,也利于恢复脑部神经。但是临床实践显示阿司匹林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大,对机体造成的伤害大,因此医师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严格把控剂量,以便于起到较好效用情况下,减少机体损害。

氯吡格雷属于噻吩并吡啶类衍生物,药物本身不具有活性,作用人体后被小肠吸收、分解,通过肠道排出,少数CYP450代谢为活性产物;另外该药物是有效的ADP受体拮抗药,通过不可逆地与血小板表面ADP受体结合,以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再者氯吡格雷已经被证实在预防脑血管不良事件中有着重要效用,尤其是作用于心肌梗死或者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明显高于阿司匹林,且用药的安全性高。

笔者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用于脑梗死患者中,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通过研究可知,阿司匹林不能抑制活化的血小板,也就不能够将环氧酶旁路、环氧化酶途径进行阻碍,故而患者的病情不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也说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效用不佳,而加用氯吡格雷后,可抑制血小板活化途径,进而控制疾病进展;二者协同作用后,阿司匹林被人体吸收后的作用时间快,能够迅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当氯吡格雷发挥作用后,则可以对活化的血小板进行控制,改善了血液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是最常用的内源性凝血系统指标,脑梗死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引发血管堵塞,则血流减慢,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后,则明显改善了凝血状态,血液流通速度加快,也利于梗死面积的缩小。笔者对的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可知,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作用于脑梗死患者后,明显促进了血液循环,改善了脑部血液状态,继而迅速恢复脑部供血,使得脑组织功能以及神经得以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应用于脑梗死患者中,血液状态、脑梗死面积得以改善,促进了治疗效果的提高。

猜你喜欢

氯吡脑部格雷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抵抗须防范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